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基础过关检测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C.自然界中的所有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状态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⑤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质量/g 12 6 待测 44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5.下列涉及化学观念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B.根据守恒观:100g酒精+100g水,总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元素观: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知聚乙烯一定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根据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化学性质也相同
6.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作燃料,其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推断X是
A. B. C. D.
7.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HCl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12%
B.x的取值范围:0≤x≤40
C.y≤30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9.某反应涉及X、Y、乙三种物质,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t时刻,生成物总质量为9g
C.反应过程中,X与Y变化的质量比为5:4 D.反应结束后,容器中剩余3种物质
10.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与简答
1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或配平。
(1)
(2)
(3)
(4)
12.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CO2,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 。
(2)从宏观上看: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下同)生成的CO2的质量。
(3)从微观上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 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13.《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一些临床用药,对红丹(Pb3O4)有如下所述。
简述一:红丹色桔红,难入水,有毒,粉可入药,疗汤火灼伤、外特肿痛。
简述二:丹砂微火炒紫色。红丹炼化还成九光。
简述三:红丹暴露于空气中易变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简述一说出红丹的物理性质 (写一点)。
(2)简述二“炼化”涉及反应有,则X的化学式为 。
(3)根据简述三推测保存红丹的方法是 。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 。
(2)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15.利用化学方法可消除家居装修过程中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的化学式为,图中表示甲醛分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甲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综合应用题
16.钠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如图所示,钠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2)钠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亚硝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可得,与反应可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4)叠氮化钠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内引发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在气囊内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4g,则分解的叠氮化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四、科学探究题
17.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请根据甲组和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甲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是或否)平衡;此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实验结论】
(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分析】
(4)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 、 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8.小明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他发现镁粉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为了弄清黄色固体的成分,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镁;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NH3),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进行实验】小明用图2所示的实验(部分操作没有画出)验证黄色固体为Mg3N2,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加热,并将 放在试管口 黄色固体为Mg3N2
【交流与思考】小明发现久置的镁条上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他叫来小亮、小红一起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亮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红认为可能是Mg(OH)2。小红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2】
①Mg(OH)2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
②Mg2(OH)2CO3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小亮进行实验(如图3),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亮认为小红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五、计算题
19.锂及其化合物在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广泛。从盐湖中提取锂盐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l + Na2CO3=Li2CO3↓+ 2NaCl。若制得74 kg Li2CO3,计算参加反应的LiCl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基础过关检测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A A A B C C
11.(1) 4 4
(2) 3 3
(3) 2 4
(4) 1 2
12.(1)I2/碘
(2)小于
(3)等于
13.(1)红丹色固体/难溶于水
(2)O2
(3)密封保存
14.(1)
(2)
15.(1)A
(2)
16.(1)11
(2)+3
(3)
(4) 21.7
17. 否 遵守 等于 催化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种类 数目 质量
18.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管中产生气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变化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而氢氧化镁中不含碳元素
19.解:设参加反应的LiCl 的质量为x。
x=85 kg
答:参加反应的LiCl的质量为8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