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水的组成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素养目标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可燃性气体验纯的方法;
2.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通电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单质和化合物,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并会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4.通过观察并分析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个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物质的简单分类,知道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4)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4)
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2、4)
6.完成学习任务六(检测目标3、5)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回忆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学习任务二】回忆氧气的检验方法?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1页,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____色、___味的____体 比空气的______ ______溶于水
【学习任务二】氢气的验纯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
【实验4-4】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验纯:
Ⅰ.
Ⅱ.
原因: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现象与结论:若听到 ,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思考: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水的电解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知识准备】
(1)如何检验一集气瓶中盛的是氧气?
(2)结合氢气的化学性质,思考如检验氢气?
【设计实验】
(分组实验)①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5分钟后,记录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内 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管内
现象
比较两支玻璃管中的现象差异
【学习任务四】气体的检验
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 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
现象
解释
【结论】说明水是由 组成。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学习任务五】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思考:从上述微观反应示意图中,你不发生变化的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纯净物的分类
【交流讨论】
1.氢气(H2)和氧气(O2)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2.水(H2O)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单质:
化合物:
3.写出下列物质所属分类
氮气 N2 氢气 H2
水H2O 一氧化碳 CO
氯化钾 KCl
过氧化氢H2O2 空气
二氧化硫 SO2 氧气 O2
H2O、H2O2 、CO、SO2 这几种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氧化物:有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 元素。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1.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 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和萤石(主要成分CaF2)。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 )
A. 钾长石 B. 萤石 C. 方解石 D. 石英砂
3.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
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排列的是( )
A.铅、黄铜 B.硫、干冰
C.碘酒、海水 D.冰水、大理石
5. “”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6.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7.下列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8.下图表示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判断错误的是( )
A.反应前是两种物质的单质分子
B.反应前是两种物质的化合物分子
C.反应后是一种物质的化合物分子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9. 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C.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该反应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10.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C.检验气体时,将注射器(内有剩余溶液)取出,顶端靠近酒精灯火焰,推动活塞即可
D.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11. 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氩气,③氧化铁,④冰水混合物,⑤金刚石,⑥二氧化碳,⑦铅笔芯,⑧加热氯酸钾反应后剩余的固体,⑨高锰酸钾
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
12. 已知“”“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13. 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水的组成,他们对水的组成展开探究。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做出猜想:猜想1:水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猜想2:水是由氢元素组成的。
猜想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设计实验:如图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3)如何检验试管2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5)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6)通过本实验说明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反应前后_______的种类是不变的。
参考答案: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无 无 气 小 难
【学习任务二】(1)可燃性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尖锐的爆鸣声
思考:氢元素和氧元素
【学习任务三】
【知识准备】
(1)将带火星木条插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将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现象:有无色气泡生成,产生的气泡少 有无色气泡生成,产生的气泡多
差异: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较多,体积是正极相连玻璃管的2倍
【学习任务四】
现象: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释:产生的气体支持燃烧,所以生成的是氧气 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所以生成的是氢气
【结论】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氢气+氧气 分解
【学习任务五】
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学习任务六】
1.一种
2.两种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单质
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作化合物
3.单质:氮气 N2 氢气 H2 氧气 O2
化合物:水H2O 氧化碳 CO 过氧化氢H2O2 二氧化硫 SO2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两种 氧
课后任务
1.C2.D3.C4.A5.D6.C7.D8.B9.D10.C
11.(1)①⑦⑧ (2)③④⑥ (3)②⑤
12.B ; CD ;B
13.(1)气泡 (2) 增强水的导电性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4) 氢元素和氧元素 (5) 水氧气+氢气 (6)分子 元素(或原子)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第2课时 水的净化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素养目标
1.通过天然水的净化过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是净水的常用方法。
2.利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硬水和软水。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过滤实验,形成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3)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1)
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2)
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1)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调查学校内饮水机有哪些净化水的方式。
【学习任务二】假如你去野外探险,如何获取饮用水?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沉淀。看视频阅读教材86页
①______沉淀:利用大颗粒不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净化程度较低;
②______沉淀:明矾等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的不溶性杂质,使其沉降。
【学习任务二】过滤 阅读教材87页
①如何制作过滤器:
②操作要领:
“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如果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会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若完成过滤实验后,看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有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吸附
常用__________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具有_________的结构,对气体或胶状固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层不仅可以过滤掉_________杂质,还可以利用它的强吸附性,吸附一些_________杂质,去除_________。吸附是_________变化。
【学习任务四】自来水的净化。阅读教材86页
(1)明矾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2)活性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3)投药消毒为______________变化。
(4)最后输送到用户的水为_______________物。
【学习任务五】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_________________的水;
②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2.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物,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形成水垢,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3.常见硬水软化的方法:
生活中:_____________,实验室: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六】蒸馏
(1)实验原理:蒸馏是利用物质的_______不同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一种液体与另一种液体(或固体)分离时常用的方法,发生的一般是______变化。蒸馏是水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法。蒸馏水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蒸馏时,加入沸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水属于纯净物 B.长期饮用硬水有利人体健康
C.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排放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2.水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B.工业废水可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工业上可采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3.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将自来水进行充分过滤得到的是混合物
C.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D.将河水过滤后可以放心饮用
4.实验室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B. C. D.
5.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6.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7.小伟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库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降低库水的硬度 B. 可以将库水变成蒸馏水
C. 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 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8.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 )
A.食盐水 B.稀盐酸 C.蔗糖水 D.肥皂水
9. 2023年12月8日在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灾情给当地群众用水带来危害。“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生命健康义不容辞。为防止水质污染,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灾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填字母);
(3)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10.(2022·株洲中考)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自来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自来水 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
(2)自来水厂取水后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3)通常用户获得的自来水仍是硬水,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_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
(4)生产自来水时,“投药消毒”过程中发生了 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每一位公民都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目前我国普遍实行了河长制,责任是督促公民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假如你是河长,你与公民分享的节水窍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 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以水促和平”,中国水周
今年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地下水是重要水源。雨水经过种植土层和砂层能得到净化,还能补给地下水。种植土层和砂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通常地下水的硬度较大,长期饮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若地下水中有异味,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_性去除。
(3)珍惜和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城市住宅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单选,填选项序号)。
A.杀死水中的细菌 B.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C.减少水中氧气 D.分解有毒物质
(2)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若检验时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____。
(3)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静置 吸附
【学习任务二】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思考1:滤纸与漏斗壁间留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 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思考2: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的间隙流下
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中部 玻璃棒轻靠在滤纸三层一侧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思考3:引流
思考4:(1)滤纸破损;
(2)倾倒时,漏斗内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学习任务三】
活性炭 疏松多孔 不溶性杂质 溶解的 色素和异味 物理
【学习任务四】
(1)使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
(2)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吸附色素,除去臭味。
(3)化学
(4)混合
【学习任务五】
1.钙、镁化合物 钙、镁化合物
3.煮沸 蒸馏
【学习任务六】(1)沸点 物理 纯净物
(2)防止暴沸
课后任务
1.C 2.B 3.D 4.B 5.C 6.C 7.D 8.D
9.(1)吸附悬浮物,使杂质沉降 (2)D (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
10.(1)不是 (2)吸附 (3)煮沸或加热煮沸 (4)化学 (5)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11.(1)过滤作用 (2) 煮沸 吸附 (3)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12.(1)B (2) 肥皂水 煮沸或加热煮沸 (3)吸附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1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素养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了解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规律;通过化学式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用语表述物质的组成。
3.理解化合价的本质,掌握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4.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会判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5.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合价推求化学式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2)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1、2)
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
6.完成学习任务六(检测目标3、4)
7.完成学习任务七(检测目标3、4、)
8.完成学习任务八(检测目标3、4、5)
课前学习任务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如图是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分析图中a、b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2.分析水的宏观元素组成和微观粒子构成,并用化学符号表示水。
【课堂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识点1 化学式
1.分析下图中各物质的化学式,试着总结化学式的概念。
2.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在生活中或实验室里,我们经常能见到化学式的身影,试着写出5种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与任务一中的重复)
【学习任务二】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 元素符号
表示意义 举 例 表示意义 举 例
(1)表示一种物质 H2O表示水 (1)表示1种元素 a: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该物质的组成 H2O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H2O表示1个水分子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b:O表示1个 氧原子
(4)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的构成 H2O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学习任务三】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中数字 数字的意义 举例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原子个数 2O前面的“2”表示 2个氧原子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分子个数 2CO2前面的“2”表示 2个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CO2中“2”表示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离子个数 3Fe3+前面的“3”表示 3个铁离子
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Fe3+中“3”表示 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学习任务四】单质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书写简单的化学式及化学式的读法
核心知识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①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②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数字。
【学习任务五】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读法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
①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一般要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在左方。即“氧在右”,读作“氧化某”、“几氧化几某”。
②书写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左方,非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即“金左、非右”,读作“某化某”等。
【学习任务六】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1)氧元素通常显__ _价。
(2)氢元素通常显__ __价。
(3)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__ __价。
(4)非金属元素跟金属元素及氢元素化合时显__ __价,跟氧元素化合时显__ _价,
例如:在Na2S和H2S中S显-2价,在SO中S显+6价。
(5)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__ _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_ __。
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化合价为_ _。
4.化合价的标法与离子符号标法__ 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的_ __,而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__ _。
【学习任务七】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离子符号 N OH- N S C
化合价 +1 -1 -1 -2 -2
【学习任务八】化合价的应用
根据化学式(或原子团)求某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
确定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的一般方法:先确定只有一种化合价的元素,再根据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求出另一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原子团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是否正确。依据: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可用"H2O"表示的是( )
A.冰 B.可燃冰
C.干冰 D.水银
2. 下列符号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
A.H2 B.2H
C.2H+ D.2H2
3.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银元素——AG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镁离子——Mg+2
4. “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3”表示分子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5. 下列同学对“SO2”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6.(2023 温州中考)氯化航()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合金,氯化钪中的化合价为,则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7. (2023·济宁中考)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 KClO B. KClO2 C. KClO3 D. KClO4
8.硫酸钠的化学式是( )
A.Na2SO4 B.Na2S2O3 C.Na2SO3 D.Na2S
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4个氮原子:2N2 B.镁离子—Mg+2
C.氧化铝—AlO D.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铁离子:2Fe2+ B.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钙原子:Ca D.硫酸铝:AlSO4
11.(2022·聊城中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亚铁离子______。
(2)两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3)标出高氯酸钠(Na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2.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如图中A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碘的质子数是______。
(2)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下同),与碘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
(3)由碘和钾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碘化钾的化学式为______。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
课堂学习任务答案
【课前预习】
1.电解水实验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故根据气体的体积大小可以分析出a管中的气体是氢气,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负极,与b管相连的电极是正极。
2.水由氢、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符号为H2O。
【课堂探究】
【学习任务一】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统称为化学式。
2.高锰酸钾:KMnO4;硫:S;二氧化硫:SO2;铁:Fe;四氧化三铁:Fe3O4;等等。
【学习任务六】
1.-2 -1 正 负 正 不同 2.0 0 3.0 4.不相同 右上角 正上方
【学习任务八】
1.0 3.0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B 6.D 7.C 8.A 9.D 10.C
11.(1)Fe2+ (2)2NO2 (3)
12.(1)53 (2) CD E (3)KI (4)五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2课时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素养目标
1.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识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2)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1、2)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说出“H2O”含义。
2.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位置不同意义不同.对下列数字“2”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O2 ②2O ③O2- ④
A.①表示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②表示两个氧原子
C.③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D.④表示氧元素显负二价
【课堂探究】
【学习任务一】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__的总和,符号为Mr。请计算H2O、C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计算CaCO3、Al(OH)3、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自主查阅相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任务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填最简整数比)
(1)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2)P2O5中磷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3)C6H12O6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4)CaCO3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化肥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学习任务四】根据化合物(或元素)质量计算元素(或化合物)的质量
计算多少克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36克?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1.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的方法。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C. 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
D. 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辅酶Q-10 (化学式为C59H9004)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下列关于辅酶Q-10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B.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分子中含有153个原子 D.含有2个氧气分子
3.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下列有关丁香油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香油酚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6
B.丁香油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丁香油酚由三种元素组成
D.丁香油酚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4.实验测得某氯的氧化物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ClO B.ClO2
C. Cl2O3 D. Cl2O5
5.中国酸菜的历史颇为悠久,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时间。酸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乳酸。下列有关乳酸(化学式为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
B.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D.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6. 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X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适应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用法:口服 规格:1.5g/片,每片含碳酸钙1.25g
A. 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3:4
B. 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
C.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0%
D. 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1g钙元素
7.同学们对含有K2SO4、K2SO3、K2S的混合物中各元素含量进行探究,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2% B.47.3% C.46.4% D.49.1%
8.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
B. 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6∶1
C. 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请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3)360g葡萄糖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g氧元素。
10.新冠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
(1)戊二醛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_______g戊二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0g
11.请同学仔细阅读某碳酸氢铵化肥外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纯净物NH4HC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3)这包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宏观: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A
【课堂探究】
【学习任务一】
相对原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6×1=18;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16×2=44。
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40+12+16×3=100
Al(OH)3的相对分子质量= 27+(16+1)×3=78
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4+(1×2+16)×5=250
【学习任务二】
(1)1:8 (2)31:40 (3)6:1:8 (4)5:6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四】
解:设质量为x的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36g.
x×(×100%)=36g
x=132g
答:132克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36克。
【课后任务】
1.A 2.D 3.C 4.B 5.B 6.D 7.A 8.C
9.(1)180 (2)1:2:1 (3)192
10.(1)5:8:2 ;(2)50
11.(1) 四 79 (2)17.7% (3)8kg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第1课时 保护水资源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素养目标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了解水体污染的防治和应对水危机的措施。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提升关注社会问题,自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4.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3)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3)
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7)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回忆生物、地理学科中水的知识。
【学习任务二】调查住所附近水资源保护情况?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请自主阅读教材第82页,完成下列填空。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量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水球”。
(2)海洋水: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_______,海水繁衍了种类丰富的水生生物,蕴藏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 多种元素,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但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3)水资源概况
淡水占总水量的_______,大部分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小部分存在于江河及淡水湖中。但两极等处的淡水难以利用,江河、淡水湖、地下水等是人类主要的水源,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
学生活动:搜集资料,了解海水淡化的主要原理和目前存在的困难,并尝试对这些困难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二】我国水资源状况
(1)【讨论与交流】谈一谈引发淡水危机的原因。
(2)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3.0×1012 m3,但人均水量很少,-85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许多地区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
【学习任务三】节约用水
【阅读与思考】
阅读课本83-85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
(2)节约用水:如工业上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农业和园林浇灌采用 ;生活中改变用水习惯,如使用节水器具,刷牙时采用口杯接水。
【讨论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节水小妙招?
【学习任务四】防治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 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②农业污染: 、 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④其他污染:A、病原微生物污染、B、需氧有机物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D、恶臭物污染、E、地下水硬度升高、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H、热污染、I、放射性水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 ,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工业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 和 。③生活上:污水实行 。
(5)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经过物理、化学或生化的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污水可达到农灌、废水排放、绿化和景观用水的标准。
【学习任务五】(1)收集自来水缴费单,体会阶梯水价的内容和实施的意义。
(2)调查家庭用水情况,针对自家实际,制定水循环利用方案。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1.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2.以下做法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的有( )
①农业灌溉要节约用水,改大水漫派为滴灌、喷灌;②回收利用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减少“白色污染”;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符的是( )
A.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B.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C.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D.直接掩埋废旧电池
4.《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中指出,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为节约用水,工厂废水直接用来灌溉农田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倡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为防止工厂废气污染大气,可将工厂烟囱加高
5.构建生命共同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B.大肆开采矿物资源
C.生活废水处理排放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6.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以水促和平”,中国水周主题“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大农药化肥的使用
B.露天焚烧和酸浸法回收电子垃圾中的贵金属
C.生活污水排入江河利用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净化
D.工业废水净化后重复使用保护水资源
7.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
C.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的建设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水是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水资源储量如图1所示。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多种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通过晾晒可得到食盐。目前我国利用海洋资源获取钾、铁、溴、氯、碘等元素已形成规模。
海水通过淡化处理后被使用。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利用太阳能蒸馏淡化海水是一种节能的方法,其原理如图2所示。反渗透法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淡化方法,其原理如图3所示,对海水加压,只有水分子透过分离膜而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
海水还是陆地淡水的来源之一。淡水资源弥足珍贵,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增强节水惜水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动。
(1)地球上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_______。
(2)图2所示的蒸馏法过程为:。从能量角度看,a过程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微观角度看,b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_______(具体描述)。
(3)图3所示加压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海水中含有100多种元素
B.膜分离技术将不溶性固体和水分离
C.海水不仅是液体矿藏,还是陆地淡水的来源之一
D.从海水中可以获取食盐、淡水,以及含钾、镁、溴、氯、碘等元素的产品
9.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通过引水、调水、储水等方式将长江等水源送往北方。截至2003条5月,工程置计调水量超过620亿m3,惠及沿线280多个是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水质要求较高,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以配置优良水质,改善水的硬度。输水工程沿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取水用水,为安全起见,沿途设置了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南水北调进入穿黄段(如图)时,对工程质量是一个严的考脸,因此该段的隧源使用了钢板、混凝土和高强度钢丝加固而成。
千里迢迢风雨路,万丝甘甜济北方。在以露天水渠榆水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水渠常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将长江水保质保量运达北方,实现长江水源合理调配。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长江水源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 (写名称)。
(2)穿黄工程隧洞的坚固结构可防止___________。
(3)工程沿线设置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如____________。
(4)以水渠方式输水时,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其目的是减少污染和__________)。
10. 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以水促和平”,中国水周主题“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海河水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坐海河轮船时,将垃圾自行带下船并妥善处理,不要扔进海河中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河中
(2)天津是缺水城市,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生活中遇到水龙头漏水现象,应及时维修,若某水龙头每秒钟漏2滴水,假设每20滴水为1mL,则10小时可以避免损失水的总体积为________L。
参考答案: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71
(2)96.53% 80
(3)2.53%
【学习任务二】
(1)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许多地区出现缺水状况。
【学习任务三】
(1)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水体污染
(4)重复使用 喷灌、滴灌
【讨论与交流】
生活中随手关紧水龙头;洗衣服分段注水、洗涤、脱水;使用节水型马桶;刷牙时用口杯接水;一水多用,如利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淘米水浇花……
【学习任务四】
(1)自净能力
(2)化肥农药
(3)水生生态系统
(4)农药 化肥 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课后任务
1.A 2.C 3.B 4.A 5.B 6.D 7.A 8.(1)海水 (2) 吸收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变大 (4)CD 9.(1)钙离子或镁离子 (2)坍塌或漏水(合理即可) (3)私自取水用水或攀爬(合理即可) (4)减少水分蒸发(合理即可)
10.(1)A (2)3.6实验活动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素养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分解反应。
3.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3)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回忆氢气燃烧实验和水分解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回忆氢气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习任务二】水的电解
【设计实验】
(分组实验)(1)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5分钟后,记录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内 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管内
现象
比较两支玻璃管中的现象差异
(2)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 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
现象
解释
【结论】说明水是由 组成。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4.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观察: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 .从安全角度: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C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从微观上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9.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话、生产都有重要意义。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如图所示,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是______。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农业上采用喷灌、滴灌
c.洗脸擦肥皂时不关闭水龙头
1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NaOH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___(填“a”、“b”或“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
(3)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5)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下图: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_____。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_____。
参考答案: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学习任务二】
(1)有气体产生 有气体产生 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2)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 氢气 + 氧气
【课后任务】
1.D 2.C 3.B 4.C 5.A 6.B 7.B 8.B
9.(1)肥皂水 (2) 2:1 水氧气+氢气 (3)c
10.(1)c (2)2:1 (3)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4) (5)①随着电压的增大,电解水速率增大 ②10%NaOH溶液、12V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