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人教版
第3单元 毫米、分米和千米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面这些长度单位中,最大的是( )。
A.毫米 B.分米 C.厘米 D.米
2.李奶奶把一块2米长的布对折后,用一根绳子去量,结果绳子多出2分米。这根绳子长( )。
A.22分米 B.12分米 C.18分米
3.修一条3千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800米,还剩( )米没有修。
A.3800 B.2200 C.800
4.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千米、米、毫米、厘米
B.千米、米、分米、厘米
C.千米、米、厘米、分米
5.测量一段高速公路的长度,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千米 B.米 C.分米
6.测量下面的物体时最适合用分米作单位的是( )。
A.课桌的高度 B.飞机的长度 C.水杯的重量 D.硬币的厚度
7.一根2米长的木棍,把它平均截成4段后做成凳子的腿,这个凳子大约有( )高。
A.5分米 B.5厘米 C.5毫米 D.4分米
8.6千米和6吨比较,( )。
A.6千米大 B.6吨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退避三舍”中的“舍”指的是“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十里大约是现在的15千米。两地相距一舍,适合的交通方式为( )。
A. B. C.
10.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最好是 ( )。
A.3分米 B.30毫米 C.10厘米 D.10分米
11.和1千米相等的数量是( )。
A.5个200米 B.10个100毫米 C.2个500厘米
12.亚麻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纤维质地坚韧适合制作绳索、编麻袋。王奶奶用亚麻搓了一条4分米的麻绳,将它连续对折三次后捆绑起来,对折后的麻绳每段长( )毫米。
A.5 B.50 C.500
13.图中的果汁需要配上( )的吸管最合适。
A.1分米 B.150毫米 C.30厘米
14.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4分米,第二根用去360 毫米,剩下的部分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无法比较
15.如图,这条绳子的长约( )。
A.90毫米 B.100毫米 C.120毫米
16.一个乒乓球的高度是40毫米,10个乒乓球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包装,装在高度为( )的包装盒里最合理。
A.40分米 B.4分米 C.400厘米
17.下列体育用品中,高度大约是3分米的是( )。
A.篮球 B.网球 C.羽毛球
18.下面描述大约1千米的是( )。
A.步行15分钟的路程 B.一个成年人走200步的路程
C.汽车正常行驶10分钟的路程 D.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19.棉纤维细度较细,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所以保暖性较好,常用来做棉被。将2块棉布缝在一起(如图)制作,缝好后的长度是1米,缝制处的长度是( )毫米。
A.35 B.25 C.20
20.枫木坚硬耐用,纹理经典而独特,广泛用于家具制作。用一根长2米4分米的枫木木料,锯成4根做桌子腿刚好用完,每个桌子腿长( )厘米。
A.60 B.50 C.45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朵蒲公英的长度大约为15分米
B.一片银杏叶的宽度大约是100毫米
C.10片玫瑰花瓣的厚度大约是10米
2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聪聪一家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离他家30千米,选择步行的方式比较合适。
B.一台冰箱高17分米。
C.由四条直的边围成的封闭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2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将纸叠在一起制作成“书”,若5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则( )张纸的厚度是1分米。
A.5 B.50 C.500
24.下列物体中,最长的是( )。
A.一条50分米长的丝带
B.一根450厘米长的木条
C.一根500毫米长的铁丝
25.身高1米25厘米的妙妙站在凳子上挂艾草,艾草长约8分米,凳子的高度可能是( )。
A.80厘米 B.45厘米 C.35厘米
26.射箭的靶子外围的宽度如图,若每环的宽度相同,则蓝色部分的宽度是( )厘米。
A.24 B.30 C.36
27.把一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分米。
A.4 B.3 C.2
28.下面长度中与 20 米相等的是( )。
A.200 厘米 B.200 分米 C.200 毫米
29.一个物体表面长2分米7厘米,宽1分米6厘米,它可能是( )。
A.数学书 B.手机 C.书桌
30.陈晨家到动物园有45千米,陈晨想去动物园,最合适的出行方式是( )。
A.步行 B.坐汽车 C.坐飞机
31.一本书厚6毫米,5本这样的书一共厚( )
A.3米 B.3分米 C.3厘米 D.3毫米
32.京新高速公路贯穿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市及自治区,全长2540( )。
A.km B.dm C.cm
33.把两根长1分米的铁丝接成一根后,长度变成了195毫米,连接处长( )毫米。
A.5 B.10 C.15 D.100
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 B.300秒就是5小时
C.一根彩带长5分米,两根长1米 D.手表秒针大约长12毫米
35.下图中的跳蚤跳过的距离是( )
A.9厘米4毫米 B.5厘米9毫米 C.99毫米 D.54 毫米
36.淘气的身高是1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
A.1.005 米 B.1.05 米 C.1.5 米
37.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B.妈妈烧一碗面条用了20分钟
C.一粒纽扣的厚度为3毫米 D.一支钢笔长15厘米
38.温州到杭州的高铁线路长276( )。
A.厘米 B.分米 C.米 D.千米
39.已知铅笔原来长2分米,用去1厘米后,还剩下( )。
A.1厘米 B.19毫米 C.19厘米
40.将一根长3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长( )。
A.2米 B.5厘米 C.5分米
41.周末小红一家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离她家30千米,选择( )出行方式最合适。
A.步行 B.汽车 C.火车
4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距离天安门广场46( )。
A.分米 B.米 C.千米
43.下面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
A.一张学生卡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
B.马拉松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全程大约是42千米
C.一根彩带长1米,100根这样的彩带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D.写字时,我们要做到“一尺、一拳、一寸”,“一拳”大约是10分米
44. 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毫米,( )枚叠在一起大约厚2厘米。
A.10 B.100 C.1000
45. 一本《新华字典》厚约( )。
A.3毫米 B.30毫米 C.300毫米
46.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 )。
A.毫米 B.厘米 C.米
47.小可拿着一根长3米的布条测量桌子的长度,发现将布条对折后布条比桌子还长5分米,则桌子长( )分米。
A.25 B.20 C.10
48.小明去离家35千米的植物园,选择( )比较合适。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汽车 D.坐飞机
49.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
A.厘米 B.分米 C.米 D.千米
50.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大约6300( )。
A.厘米 B.分米 C.米 D.千米
51.一个大约长15 厘米、宽7厘米、厚8毫米的物体,它可能是( )。
A.橡皮 B.直尺 C.手机 D.笔袋
52.一枚硬币厚 2 毫米, ( ) 枚叠在一起厚 1 厘米。
A.5 B.6 C.10
53.《现代汉语词典》的厚度大约是60( )。
A.米 B.厘米
C.毫米 D.以上答案都不是
54.我们常用的直尺厚约( )
A.2 分米 B.2 厘米 C.2 毫米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爸爸比我重 20 分米。
B.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C.1吨的棉花比1吨的石头轻,
D.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56.学校运动会奖牌直径 70 毫米,厚6毫米,5 块这样的奖牌探在一起厚( )厘米。
A.350 B.30 C.3
57.李强身高 158 厘米,王海身高1米 48厘米,小亮身高15分米。他们三人谁的身高最高?( )
A.李强 B.王海 C.小亮
58.玩电脑时,眼睛离屏幕的距离约( )比较合适。
A.30毫米 B.30厘米 C.3米
59.以下物品的厚度最接近 1 毫米的是 ( )。
A.身份证 B.数学课本 C.汉语字典
60.聪聪从超市走到电影院,走了1660步。超市到电影院大约( )米。
A.1600米 B.1000米 C.100米
6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千米、米、毫米、厘米
B.米、千米、厘米、毫米
C.千米、米、厘米、毫米
62.小学数学三上年级的课本厚度约7( )
A.毫米 B.厘米 C.米 D.千米
63.下面你身体某部分的长度最接近2分米的是( )。
A.身高 B.腿的长度 C.脚长
6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按每小时( )的速度正常行驶。
A.20千米 B.100千米 C.1000千米
65.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度时,会发现比18厘米多一些,比19厘米少一些。为了更精准地表达出这个长度,我们可以( )
A.把多出来的部分舍去 B.把多出来的部分看作1厘米
C.选择更小的长度单位 D.没有更好的办法
66.学校操场跑道长是400( )
A.米 B.分米 C.千米
67. 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约( )比较合适。
A.3米 B.30毫米 C.3分米
6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秒可写100个字。
B.10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厚度最接近1分米。
C.1000千克的大米和1吨的石头一样重。
D.40个25千克重的小朋友就是1吨。
69.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如果把30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度是( )。
A.18毫米 B.18厘米 C.30毫米 D.30厘米
70.一辆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分米 B.米 C.千米
71.火车每小时行驶80( )
A.分米 B.厘米 C.米 D.千米
72.一支铅笔原来长2分米,用去了1厘米,还剩( )。
A.1分米 B.10厘米 C.19厘米
73.红丝带长2分米,蓝丝带长21厘米,黄丝带长1分米8厘米。( )最长。
A.蓝丝带 B.黄丝带 C.红丝带
74.10张A4纸摞在一起的厚度大约是1(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75.小红家距离外婆家有45km,她选择( )前往最合适。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车
76.用下面的出行方式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请你按顺序选择合适的答案( )。
A.15分,1小时,1分 B.15分,4分,1分 C.15秒,4分,1分
77.100 张的人民币大约厚1厘米,10000张的人民币的厚度大约
是10( )。
A.米 B.分米 C.厘米
78.一棵树高 13.45 米, 在这个数据中, " 5 " 表示( )。
A.5 厘米 B.5 分米 C.5 米 D.5 千米
79.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长约6300( )。
A.厘米 B.米 C.千米
80.把120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每段长( )米。
A.3 B.4 C.4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D
【解答】解:常见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米、分米、厘米、毫米。
故答案为:D。
【分析】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据此解答。
2.B
【解答】解:2米=20分米,
20÷2=10(分米),
10+2=12(分米)。
故答案为:B。
【分析】 因为1米=10分米,所以2米=2×10=20分米,将这块布对折,则对折后的长度是原来的一半,先用除法求出对折后一半的布的长度,然后根据条件“用一根绳子去量,结果绳子多出2分米”,用加法求出绳子的长度。
3.B
【解答】解:3千米=3000米
3000-800=2200(米)。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单位换算3千米=3000米,还剩下没有修的长度=这条水渠的总长度-已经修的长度。
4.B
【解答】解: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千米、米、分米、厘米 。
故答案为:B。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据此解答。
5.A
【解答】解:测量一段高速公路的长度,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一段高速公路的长度,是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6.A
【解答】解:A项:课桌的高度以分米作单位合适;
B项:飞机的长度以米作单位合适;
C项:水杯的重量用质量单位合适,而不是长度单位;
D项:硬币的厚度以毫米作单位合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7.A
【解答】解:2米=20分米
20÷4=5(分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单位换算2米=20分米,这个凳子大约的高度=木棍的总长度÷平均截的段数。
8.D
【解答】解:6千米和6吨无法比较大小。
故答案为:D。
【分析】千米是长度单位,吨是质量单位,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位不同,所以6千米和6吨无法比较大小。
9.B
【解答】解:一舍,也就是三十里,大约是现在的15千米,选择乘地铁比较合适;而步行只适合短距离,乘飞机适合远距离。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10.A
【解答】解: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最好是3分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11.A
【解答】解:1千米=1000米;
A项:5个200米=1000米;
B项:10个100毫米=1000毫米=1米;
C项:2个500厘米=1000厘米=10米。
故答案为:A。
【分析】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据此单位换算。
12.B
【解答】解:4分米=40厘米,40÷8=5(厘米),5厘米=50毫米,所以对折后的麻绳每段长50毫米。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4分米=40厘米,对折三次就是把麻绳分为了8段,所以对折后的麻绳长度=麻绳的长度÷8,最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厘米=10毫米。
13.B
【解答】解:12厘米=120毫米,吸管的高度要>120毫米,选择150毫米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单位换算12厘米=120毫米,吸管的高度要大于杯子的高度,但是也不要太长,选择150毫米合适。
14.B
【解答】解:4分米=400毫米,360毫米<400毫米,用去的越多,剩下的越少,所以第二根剩下的部分长。
故答案为:B。
【分析】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把4分米换算成毫米,然后比较两根用去的长度,用去的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15.C
【解答】解:90毫米+15毫米+15毫米=120毫米
这条绳子的长约120毫米
故答案为:C。
【分析】这条绳子在直尺上的长度+2条折叠的长度=这条绳子的长,计算时 ,可以直接按毫米计算,图中1小格是1毫米。
16.B
【解答】解:10个40毫米是400毫米,400毫米=40厘米=4分米,
装在高度为4分米的包装盒里最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乒乓球的高度×10=10个乒乓球的高度,包装盒的高度和10个乒乓球的高度相同最合理。
17.A
【解答】解:篮球的高度大约3分米,
网球的高度大约7厘米,
羽毛球的高度大约2分米
故答案为:A。
【分析】3分米=30厘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目中的数字判断。
18.A
【解答】解:A:1分钟大约走60米,步行15分钟的路程大约是60×15=900(米)≈1(千米),
B:一个成年人1走大约走1米,200步的路程大约是200米,
C: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20千米,10分钟的路程120×=20(千米)
D:1个小朋友的2条胳膊大约长1米,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0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双人课桌大约长1米,黑板大约长3米,教室大约长6米,操场大约长400米,据此解答。
19.C
【解答】解:1米=100厘米,51+51-100=2(厘米),2厘米=20毫米,所以缝制处的长度是20毫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米=100厘米,那么缝制处的长度=2块棉布的长度和-缝制好的长度,最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厘米=10毫米。
20.A
【解答】解:2米4分米=24分米,24÷4=6(分米),6分米=60厘米,所以每个桌子腿长60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2米4分米=24分米,那么每个桌子的腿长=木料的长度÷每根桌子腿的长度,最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分米=10厘米。
21.B
【解答】解:A项中,一朵蒲公英的长度大约为15厘米;
C项中,10片玫瑰花瓣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22.B
【解答】解:A项:30千米路程较远,步行并不合适;
B项:一台冰箱高17分米,17分米=1米7分母,接近2米,符合实际情况,说法正确;
C项:由四条直的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的4个角不都是90度的时候,这个四边形就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项: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步行30千米不合适;
B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判断;
C项:由4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23.C
【解答】解:1分米=100毫米,100×5=500(张)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分米=100毫米,1分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就有几个5张。
24.A
【解答】解:选项A,50分米=500厘米,
选项B,450厘米<500厘米;
选项C,500毫米=50厘米,50厘米<500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先将单位化统一,再比较大小。
25.C
【解答】解:8分米=80厘米
80+80=160(厘米)
1米25 厘米=125厘米
160-125=35(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8分米=80厘米,从地面到妙妙头顶的高度约为2个艾草长,即大约80+80=160(厘米),妙妙身高1米25 厘米=125厘米,160-125=35(厘米)。
26.A
【解答】解:靶子共有5个环,将60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两条环线之间的宽度为6厘米,蓝色部分为4×6=24(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蓝色部分的宽度=每两条环线之间的宽度×环线的条数。
27.C
【解答】解:1米=10分米
10÷5=2(分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单位换算1米=10分米,每段的长度=绳子的总长度÷平均分的段数。
28.B
【解答】解:20米=200分米=2000厘米=20000毫米。
故答案为:B。
【分析】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据此单位换算。
29.A
【解答】解:A:数学书的长2分米7厘米,宽1分米6厘米;
B:手机长约1分米,宽约10厘米;
C:书桌长约5分米,宽约4分米。
故答案为:A。
【分析】1分米=10厘米,根据实际情况结合 长度选择合适的物体即可。
30.B
【解答】解:45千米是较长的路程,最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坐汽车。
故答案为:B。
【分析】步行速度最慢,坐飞机速度最快,汽车速度适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即可。
31.C
【解答】解:6×5=30(毫米)=3(厘米),5本这样的书一共厚3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5本这样的书一共的厚度=1本这样的书一共的厚度×5,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厘米=10毫米。
32.A
【解答】解:京新高速公路全长2540km。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33.A
【解答】解:1分米=100毫米,100+100-195=5(毫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把1分米换算成100毫米,用两根铁丝的组总长度减去接成一根后的长度即可求出连接处的长度。
34.B
【解答】解:A: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正确;
B:300秒就是5分,原来说法错误;
C:一根彩带长5分米,两根长10分米,也就是1米,正确;
D:手表秒针大约长12毫米,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大象很重,大约重5000千克或5吨;
B:1时=60分,1分=60秒;
C:两根长10分米,1米=10分米;
D:毫米是较短的长度单位。
35.D
【解答】解:9厘米4毫米-4厘米=5厘米4毫米=54毫米
跳蚤跳过的距离是54毫米
故答案为:D。
【分析】直尺右边的长度-左边的长度=跳蚤跳过的距离。
36.C
【解答】解:因为5分米=0.5米,所以1米5分米=1.5米。
故答案为:C。
【分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米,十分位表示分米,百分位表示厘米。
37.A
【解答】解: A: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原来说法不合理;
B:妈妈烧一碗面条用了20分钟,合理;
C:一粒纽扣的厚度为3毫米,合理;
D:一支钢笔长15厘米,合理。
故答案为:A。
【分析】A:棉花和铁的质量都是1千克,是相等的;
B: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烧一碗面条20分钟合理;
C: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一粒纽扣的厚度3毫米合理;
D: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可知,一支钢笔长15厘米合理。
38.D
【解答】解:温州到杭州的高铁线路长276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9.C
【解答】解:2分米=20厘米
20厘米-1厘米=19厘米
用去1厘米后,还剩下19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铅笔原来长-用去的长度=还剩下的长度。
40.C
【解答】解:3米=30分米
30分米÷6=5分米
每段长5分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木料长÷锯的度数=平均每段长。
41.B
【解答】解:30千米比较远,选择坐汽车的出行方式最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两圈是800米,那么两圈半就是1千米。据此解答。
42.C
【解答】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距离天安门广场46千米。
故答案为:C。
【分析】长度常用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中的数字选择合适的单位。
43.B
【解答】解:A:一张学生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原题说法错误,
B:马拉松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全程大约是42千米 ,原题说法正确,
C:一根彩带长1米,100根这样的彩带连接起来就是100米,原题说法错误,
D:“一拳” 是指胸到桌子边的距离,大约为10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马拉松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全程大约是42.195公里 。这个距离是国际田联设定的标准距离,用于衡量参赛者的体能和耐力 。
44.A
【解答】解:2厘米=20毫米
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毫米,10枚叠在一起大约厚20毫米,即2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1厘米=10毫米,据此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
45.B
【解答】解: 一本《新华字典》厚约30毫米,30毫米=3厘米。
故答案为:B。
【分析】长度常用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中的数字选择合适的单位。
46.A
【解答】解: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故答案为:A。
【分析】长度常用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中的数字选择合适的单位。
47.C
【解答】解:3米是30分米,对折后是15分米,
15-5=10(分米)
桌子长10分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对折后的布条长度-5分米=桌子的长度。
48.C
【解答】解:35千米比较远,选择乘汽车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分析】 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两圈是800米,那么两圈半就是1千米。
49.D
【解答】解: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长度常用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中的数字选择合适的单位。
50.D
【解答】解: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大约6300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长度常用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中的数字选择合适的单位。
51.C
【解答】解:A:橡皮长不可能是15厘米;
B:直尺宽不可能是7厘米;
C:手机大约长15 厘米、宽7厘米、厚8毫米;
D:笔袋厚不可能是8毫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物体即可。
52.A
【解答】解:1厘米=10毫米,10÷2=5(枚),所以5枚叠在一起厚1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1厘米=10毫米,那么硬币的枚数=10÷一枚硬币的厚度,据此作答即可。
53.C
【解答】解:《现代汉语词典》的厚度大约是60毫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54.C
【解答】解:我们常用的直尺厚约2毫米。
故答案为:C。
【分析】银行卡、饭卡、水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据此解答。
55.B
【解答】解:A项:分米是长度单位,不是质量单位,原题干说法错误;
B项: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原题干说法正确;
C项:1吨=1吨,质量相等,原题干说法错误;
D项: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项:测量体重用质量单位;
B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判断;
C项:1吨=1吨,无论什么物体质量相等;
D项:千米是计量较远的长度单位。
56.C
【解答】解:6×5=30(毫米)
30毫米=3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5块这样的奖牌探在一起的厚度=平均每块的厚度×块数,然后再单位换算。
57.A
【解答】解:1米48厘米=148厘米
15分米=150厘米
158厘米>15分米>1米48厘米,李强最高。
故答案为:A。
【分析】1米=10分米=100厘米,据此换算成厘米,然后再比较大小。
58.B
【解答】解:玩电脑时,眼睛离屏幕的距离约30厘米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59.A
【解答】解:身份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故答案为:A。
【分析】1厘米被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毫米,据此解答。
60.B
【解答】解:聪聪的两步大约是1米,1660步大约1000米。
故答案为:B。
【分析】聪聪的两步大约是1米,超市到电影院大约的米数接近1660的一半,只有1000米最接近。
61.C
【解答】解: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千米、米、厘米、毫米;
故选:C.
【分析】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据此解答即可.
62.A
【解答】解:小学数学三上年级的课本厚度约7毫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数学课本的厚度不是很厚,用毫米做单位即可。
63.C
【解答】解:选项A,一个人的身高超过2分米;
选项B,腿的长度超过2分米;
选项C,人的脚长2分米左右。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米的认识。在生活中,一个成年人的脚长在2分米左右。
64.B
【解答】解:选项A,汽车以20千米的速度在高速公路是不正常的行驶速度;
选项B,汽车以100千米的速度在高速公路是正常的行驶速度;
选项C,汽车速度达不到1000千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千米的认识,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通常在80~120千米之间行驶。
65.C
【解答】解:当不够整厘米的数时,为了更精准地表达出这个长度,可以选择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测量。
故答案为:C。
【分析】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比用厘米作单位更精确。
66.A
【解答】解:学校操场跑道长是400,400分米=40米,太短;400千米太长。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67.C
【解答】解:3米太远,30毫米=3厘米,又太近,所以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约3分米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68.A
【解答】解:A:1秒最多可写1个字,原题说法错误;
B: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毫米×100=1分米,原题说法正确;
C:1000千克=1吨,原题说法正确;
D:40×25=1000(千克),1000千克=1吨,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1秒最多可以写一个简单的字,复杂一点的字写不完,
B:100个1毫米是100毫米,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C:1000千克的大米和1吨的石头质量一样,体积不一样;
D:40个25千克重的小朋友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69.B
【解答】解:18÷3×30
=6×30
=180(毫米)
180毫米=18厘米
故答案为:B。
【分析】用18除以3求出1本书的厚度,用一本书的厚度乘30求出30本书的厚度即可。
70.B
【解答】解:一辆自行车每分钟行300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选择。
71.D
【解答】解:火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进行填空。
72.C
【解答】解:2分米-1厘米=20厘米-1厘米=19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1分米=10厘米,把2分米换算成20厘米,用原来的长度减去用去的长度即可求出还剩的长度。
73.A
【解答】解:2分米=20厘米,1分米8厘米=18厘米,18厘米<20厘米<21厘米,所以蓝丝带最长。
故答案为:A。
【分析】1分米=10厘米,先把题中的单位进行换算,然后再比较长短。
74.A
【解答】解:10张A4纸摞在一起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选择。
75.C
【解答】小红家距离外婆家有45km,她选择乘车前往最合适。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每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可得小红家距离外婆家有45km,她选择乘车前往最合适,据此解答即可。
76.B
77.B
【解答】解:10000张÷100张=100倍
1厘米×100=100厘米=10分米
10000张的人民币的厚度大约10分米
故答案为:B。
【分析】10000是100的100倍,100张人民币的厚度×100=10000张人民币的厚度,厘米÷10=分米。
78.A
【解答】解: 13.45 米中的 " 5 " 表示5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米,十分位表示分米,百分位表示厘米。
79.C
【解答】解: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长约6300千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题中的数字选择合适的单位。
80.A
【解答】解:120÷4=30(分米)
30分米=3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了4段,展开后每段的长度=这根绳子的总长度÷平均分的段数,然后单位换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