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新文化运动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为实现“民主与科学”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地点是在(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3.下列报刊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的是( )
4.陈独秀曾撰文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自强、求富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民主、科学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6.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思想、革命派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相比而言,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
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抨击与文化革新
C.提出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
D.丰富了辛亥革命后的文化成果
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8.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研究,其依据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民主与科学
C.近代化的起步
D.自强维新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一场什么运动,它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4)材料三中的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陈独秀的倡导下,一批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针对当时的复古逆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故选D。
4.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大的思想解放的风暴。
5.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本题选C。
6.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维新变法政治思想是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变革政治制度。革命派思想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实现文学上的革新。故本题选B。
【拓展延伸】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1)提倡新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提倡民主与科学,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3)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7.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十月革命的影响,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三篇文章,歌颂十月革命,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8.
【解析】选C。①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②是洋务运动的口号;③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由此可判定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9.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启动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0.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一可知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据此回答第(1)题。分析材料二,可知是戊戌变法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要求。材料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据此回答问题。
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资产阶级(或维新派)。
(3)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下列人物中,不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