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图的选择与运用-双城地图解码》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地图的选择与运用-双城地图解码》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3 07: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地图的选择与运用-双城地图解码》教学设计
目标与策略
一、素养目标、资源、学情分析
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对阅读地图学会用途、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双城地图解码” 为主题,内容主要围绕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定位、联动实践与共生未来展开。提供了丰富的地图资源,如山东省行政区划图、基本要素图、旅游要素图等,为学生分析城市功能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如“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济青高铁等,展示了双城联动的实践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内容丰富,地图资源多样,为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资源:
地图资源:山东省行政区划图、基本要素图、旅游要素图、水系要素图、常住人口图、GDP 分布图、地形地势图、遥感影像图、土地覆盖图、气温降水分布图、铁路建设规划图、高速公路分布图、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布图、高校分布图、全国百强医院分布图等。多媒体资源:制作精美的 PPT 课件,包含丰富的图片、文字、动画等元素,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视频资料展示胶济线、济青高铁等交通线路的运行情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准备一些地图使用技巧的教学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地图运用的方法。
学情: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图的运用能力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正确阅读地图、选择合适的地图并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三要素,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对城市功能、区域联动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直观的图表来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此外,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济南与青岛的双城协同发展。在地图运用方面,学生可能对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多种地图,分析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包括居住、经济、交通、生态、社会文化、行政管理等方面。
2. 学生能够理解济南与青岛在“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等领域 的联动实践,以及济青高铁对双城联动的推动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地图,找出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通过地图使用技巧的教学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济南与青岛的双城协同发展,学生能够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认识到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2. 通过地图解码的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3. 通过探讨双城共生未来,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 通过培养地图运用能力,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喜爱和学习动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运用多种地图分析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找出各自的核心功能与短板。
2.理解济南与青岛在“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等领域的联动实践,以及济青高铁对双城联动的推动作用。
3.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运用地图来分析城市功能,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如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城市功能:
多媒体展示《话说职能》主题视频。
教师引导:城市功能包括哪些方面?本节课我们要先探究济南和青岛各自的城市功能,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问题反映情况,评价学生是否引起兴趣,是否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功能,并由此引出地图这一学习工具。)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二:功能定位
多媒体展示:城市功能的组成
任务要求:
1.阅读材料,找出城市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2.选择你感兴趣的角度(居住功能、经济功能、交通功能、生态与环境功能、社会文化功能、政治功能),选择合适的地图并说明理由,利用图中信息分析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
3.说一说济南和青岛各自的核心功能和短板。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城市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设置:
城市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青岛和济南各自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什么?选择一个城市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城市功能,同时启发学生选择合适的地图分析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定位,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转承:地图是我们了解城市功能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地图可以提供不同的地理信息,从地图中可以发现济南和青岛各自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什么?
★学生项目活动第一阶段:功能定位——双城齿轮为何咬合?
活动要求:
1.阅读材料,找出城市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2.选择你感兴趣的角度(居住功能、经济功能、交通功能、生态与环境功能、社会文化功能、政治功能),选择合适的地图并说明理由,利用图中信息分析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功能。
3.说一说济南和青岛各自的核心功能和短板。
成果展示:学生分小组展示各自选择的角度,选择的地图以及相对应的城市功能。
教学评价:通过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地图并进行分析的结果,体现出学生对“选择合适的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运用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选择地图的思路和方法,即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获取的地理信息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地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师引导:总结归纳学生对两座城市城市功能的分析,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共同探讨济南和青岛在不同功能方面的特点和短板。
学生活动:选择合适的地图对比济南市和青岛市的城市功能特点和各自的短板。
教学评价:
通过对两个城市功能定位进行对比并分析各自短板的过程,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和所需信息正确选择地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转承:我们分析了济南和青岛各自的城市功能定位,为了山东省更好的发展,我们可以将这两座城市联动发展,那么应该如何联动发展呢?
★学生项目活动第二阶段:联动实践——齿轮如何转动?
多媒体展示:胶济线上的能量交换
活动要求:
1.案例分析:“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展示“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的示意图,介绍济南与青岛通过胶济线形成“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闭环的具体情况。
济南与青岛通过胶济线形成“煤炭-汽车”双向产业链闭环:济南依托黄河流域腹
地,将山西煤炭转化为甲醇/氢能,支撑全国30%氢能重卡生产;青岛凭借深水港出口煤炭并研发氢能技术,反哺济南重卡应用。双方共建“黄河流域氢走廊”——煤炭经济南转化后由青岛港出口,回程运输青岛新能源车至山西,实现物流降本20%与年减碳8万吨,实现了资源腹地(济南)与开放门户(青岛)的功能互补。煤炭从能源变为材料,汽车从燃油转向清洁动力,胶济线成为“黑金变绿能”的地理纽带,为北方工业城市转型提供范本。
济青高铁于 2015 年 12 月 20 日全线开工建设,2018 年 12 月 26 日正式开通运营,全线共设 11 座车站,设计时速 350 千米 / 小时。济南与青岛间最快旅行时间缩短至 1 小时 22 分,大大节省了旅客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为沿线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促进济青双城联动,推动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
2.选择合适地图,查找信息在地图中标出案例中提到的两条路线。
3.学生谈一谈济南和青岛是如何实现功能互补的,理解双城联动的实践过程,并思考地图在其中的作用。
成果展示:学生分小组展示两条路线并说明各自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双城联动的实践过程,并思考地图在其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学生通过材料和地图分析济南和青岛双城联动的路线及意义,理解双城联动的物质基础和物流流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师转承: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利用材料和地图,分析了交通对于两个城市联动发展的作用,地图是我们学习的好工具。
多媒体展示:济青高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济青高铁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目前济南和青岛的联动作用已经逐步发展以及交通设施对区域的带动作用。)
★教学环节三:共生未来——齿轮永动的秘密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了解到济南和青岛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也看到了它们在现有条件下的联动实践。那么,你们认为济南和青岛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破局共生,实现从双核到双赢的发展呢?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未来这两座城市建设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学生是城市规划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结合地图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师引导:除此之外,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都用过哪些地图呢?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使用过的地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用到的地图,结合生活实际,出示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堂总结
教师引领: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了解世界、探索区域发展奥秘的钥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地图,学会在面对各种地理问题时,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地图,准确提取地理信息,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有创意和价值,济南和青岛的共生发展确实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希望有机会大家的想法都能得到实现,山东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双城地图解码
选择合适地图 读图提取信息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