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3 11: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下列与统一战线形成密切相关的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一宣言的发表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④八一三事变的发生。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3.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开始实行炮击。结合如图(图中箭头为日军侵略方向),该军事行动发生后不久(  )
A.中国东北开始沦陷
B.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攻击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D.北平、天津相继陷落
4.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该战役(  )
A.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
B.克服了国民党投降危险
C.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
D.体现了国共的联合抗日
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某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台儿庄战役
6.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材料: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马占山在嫩江江桥抵抗日军,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材料 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义勇军浴血 抗敌。材料 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
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7.如图是1936年《中国日报》刊载的一幅抗日漫画作品。该作品(  )
A.体现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
B.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士气
C.主要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D.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8.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15000次,与中共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军。”这说明(  )
A.中共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9.对于毛泽东1945年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人士一致认同中共主张
B.国共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C.民族矛盾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D.和平民主符合国人共同期盼
10.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的47万倍,国统区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这说明国民党政权(  )
A.面临统治危机 B.已经失去政权
C.军事节节败退 D.实行专制独裁
11.如图是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建东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该照片所记载的事件标志着(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的开始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新中国的诞生
12.如图为《申报》曾经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这一声明的发表推动了(  )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
C.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D.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13.1940年4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华北思想战指导要纲附属书》,特别列出“讨伐行动当以重点指向共产军匪,对其游击队作彻底地扫荡覆灭”。这说明(  )
A.日本开始全面收缩侵华战线
B.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中共发挥抗战中流砥柱作用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14.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15.“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直接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16.1949年,南京、上海、新疆、重庆等大城市相继获得解放。其中,于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新疆 D.重庆
17.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随行记者描述:“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据此推断,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土地革命的开展
1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19.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质维约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二、材料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摘编自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连续发表10多个文件,号召民众武装抗日。同时,派遣大批党员赴东北,领导抗日战争,并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及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
21.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结合选项事件时间分析。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日本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故C项正确。
A项是1935年,B项是1936年;D项是1936年,而且不是侵略战争,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下列与统一战线形成密切相关的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一宣言的发表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④八一三事变的发生。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事件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事件的时间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①是1935年8月;②是1936年;③是1935年底;④是1937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事件的时间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3.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开始实行炮击。结合如图(图中箭头为日军侵略方向),该军事行动发生后不久(  )
A.中国东北开始沦陷
B.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攻击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D.北平、天津相继陷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城”和图示信息,结合卢沟桥事变的结果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城”和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军事行动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该事件发生后不久北平、天津相继陷落,故D项正确;
A项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排除;
B项发生在北平、天津相继陷落之后,排除;
C项是在八一三事变之后,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卢沟桥事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该战役(  )
A.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
B.克服了国民党投降危险
C.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
D.体现了国共的联合抗日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来进行分析。
【解答】13个星期大概有三个月左右,时间又是1937年,所以这应该是指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故C正确;
卢沟桥事变没有持续13个星期。故A排除;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最后上海失陷,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继续组织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故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主要搞清楚淞沪会战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某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结合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结合所学可知,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光辉典范,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故B项正确;
A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
C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排除;
D项是抗战以来的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材料: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马占山在嫩江江桥抵抗日军,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材料 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义勇军浴血 抗敌。材料 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
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A.从给的材料(题干)给的时间看,1936年是在进入全面抗战之前,因此A项中的正面战场就不准确;
B.九一八之后开启的是局部抗战,排除B项;
C.材料反映的抗战力量不只是共产党的,也有国民政府爱国官兵的,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排除C项。
D.反映的是东北地区抗战的表现,能够折射出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日本侵华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中国人民抗争的特点。
7.如图是1936年《中国日报》刊载的一幅抗日漫画作品。该作品(  )
A.体现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
B.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士气
C.主要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D.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漫画的创作背景为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此漫画是为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士气而创作,故B项正确;
漫画反映的是反帝,故A项错误;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15000次,与中共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军。”这说明(  )
A.中共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A.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计划应该是淞沪会战是1937年。
B.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应该是在1945年。
C.材料看不出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关系。
D.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943年日本主要是针对中国共产党作战。能够反映出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战的阶段特征,还要搞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9.对于毛泽东1945年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人士一致认同中共主张
B.国共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C.民族矛盾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D.和平民主符合国人共同期盼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需要结合重庆谈判的特征来解答。
【解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毛泽东1945年的重庆之行”“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重庆谈判,探讨如何和平建国的大事,反映和平民主符合国人共同期盼,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人士肯定毛泽东重庆之行,不等于民主人士一致认同中共主张,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民党对中共依然具有巨大优势,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时,抗战已经胜利,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的47万倍,国统区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这说明国民党政权(  )
A.面临统治危机 B.已经失去政权
C.军事节节败退 D.实行专制独裁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的47万倍,国统区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主旨,并能够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解答】根据材料中“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的47万倍,国统区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得国民政府面临着统治危机,故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恶性通货膨胀政治,“军事节节败退”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
“实行专制独裁”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1.如图是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建东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该照片所记载的事件标志着(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的开始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新中国的诞生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图片明显可以看出是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2.如图为《申报》曾经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这一声明的发表推动了(  )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
C.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D.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材料《自卫抗战声明书》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了此宣言,而A项是抗战全面爆发之前,故A排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是1935年中共在延安提出,故时间不符,故B排除;
C项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自卫抗战声明书》之前,故C排除;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以后国共合作加强,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搞清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13.1940年4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华北思想战指导要纲附属书》,特别列出“讨伐行动当以重点指向共产军匪,对其游击队作彻底地扫荡覆灭”。这说明(  )
A.日本开始全面收缩侵华战线
B.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中共发挥抗战中流砥柱作用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判断出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然后分析材料主旨,结合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和中共抗战对日本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时间“1940年4月”可知,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中共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1940年日本的主要打击对象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说明中共发挥抗战中流砥柱作用,故C项正确。
日本开始全面收缩侵华战线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抗战状况和反共状况,故B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共抗战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意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0年9月”、“华北八路军战绩”。
【解答】依据材料中“1940年9月”、“华北八路军战绩”等信息可知,“大战”是指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百团大战,此次大战在打击日军侵略气焰的同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故C项正确。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A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反映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百团大战的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直接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和历史意义来分析。
【解答】A.材料强调中国抗战的损失之大,并不是要强调,是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强调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B.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看不出来。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应该是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D.从材料可以看出,强调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牺牲和中国财产的损失,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还有联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16.1949年,南京、上海、新疆、重庆等大城市相继获得解放。其中,于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新疆 D.重庆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城市”。
【解答】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重庆解放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1月30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进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
17.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随行记者描述:“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据此推断,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土地革命的开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
【解答】A.题干没有涉及毛泽东思想,排除;
B.根据材料“‘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反映了对人民的重视,中共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这也成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故选B;
C.题干没有涉及国民党的腐败,排除;
D.土地革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中共胜利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
1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
“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质维约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而不是给中国自身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影响。
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能够取得,材料中外交成就的原因,而不是意义。
C.材料中是中国抗战,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他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和平的道路。
D.材料不是国际声誉的提高,而是国际地位的真实提高。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材料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摘编自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连续发表10多个文件,号召民众武装抗日。同时,派遣大批党员赴东北,领导抗日战争,并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及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
【答案】(1)核心观点:抗日战争十四年而非八年。特点:群众自发抵抗日本侵略,范围广,从东北到华北、全国;群众基础广泛,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全部投入抗日中来;各抗日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各自为战。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史实: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全面抗战开始后,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递交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共抗战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可以看出,是强调中国是十四年抗战,而不是八年抗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中国人民抗战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群众自发抵抗日本侵略,范围广,从东北到华北、全国;群众基础广泛,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全部投入抗日中来;各抗日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各自为战。这一阶段的抗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之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的努力过程,应该包括: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全面抗战开始后,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递交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故答案为:
(1)核心观点:抗日战争十四年而非八年。特点:群众自发抵抗日本侵略,范围广,从东北到华北、全国;群众基础广泛,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全部投入抗日中来;各抗日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各自为战。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史实: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全面抗战开始后,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递交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30年代日本对华侵略的表现以及中国人民抗争的表现,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1.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答案】(1)图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图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图三:百团大战,1940年—1941年,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件;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解答】(1)根据“北大营”、“沈阳”等信息可知图一反映了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九月十八沈阳,带来的影响是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根据“西安车站”、“蒋介石‘行辕’地点”可知图二反映了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带来的影响则是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根据“太行山”、“石家庄”、“八路军进攻方向”等可知图三是百团大战,时间是1940年—1941年的华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题应该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故答案为:
(1)图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图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图三:百团大战,1940年—1941年,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