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8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杂志曾评出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通电
C.水电离出的c(H+)=10-7 mol·L-1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
2.25 ℃时,下列四种溶液:①c(H+)=1 mol·L-1的醋酸;②0.1 mol·L-1的盐酸;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④c(OH-)=10-3 mol·L-1的氨水。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3.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 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中c(H+)可能等于10-5 mol·L-1
C.该溶液的pH可能为4,也可能为10
D.该溶液可能呈中性
4.下列是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 ③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 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直至滴定终点。以上所述操作错误的是( )
A.③④⑥⑦ B.①②⑥⑦
C.③⑤⑥⑦ D.①③⑤⑦
5.已知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在此温度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得到pH=7的混合溶液,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
A.11∶9 B.9∶11
C.1∶9 D.1∶1
6.某小组拟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KMnO4溶液和草酸溶液分别用滴定管Ⅰ、Ⅱ盛装或量取
B.检漏后即可将标准KMnO4溶液直接倒入滴定管中
C.滴定后液面读数约为22.60 mL
D.本次实验消耗标准KMnO4溶液的体积约为21.30 mL
7.液氨与纯水类似,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N,-50 ℃时,两种离子的平衡浓度均为1×10-15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液氨的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B.维持温度不变,向液氨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c(N)将减小
C.此温度下,在液氨中加入NaNH2,则液氨中c(N)<1×10-15 mol·L-1
D.在液氨中加入NH4Cl,则液氨中c(N)与c(N)的乘积不变
8.(2024·郑州高二检测)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OH为弱碱,HA为强酸
B.水的电离程度:X=Z>Y
C.若升高温度,Y、Z点对应溶液的pH均不变
D.若升高温度,X、Z点对应溶液的减小
9.25 ℃时,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c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有c(H+)·c(OH-)=10-14
B.bd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都呈中性
C.d点对应溶液的温度高于25 ℃,pH<7
D.c点溶液不可能是盐溶液
10.常温下,pH均为2、体积均为V0的HA、HB、HC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溶液pH随l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Ka(HB)>Ka(HC)
B.HC的电离度:a点C.取a、c两点的酸溶液,中和体积相同、浓度相等的NaOH溶液,消耗HB的体积大
D.当lg=5时,HA溶液的pH为7
11.如图所示是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选择的指示剂只能是酚酞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该盐酸浓度为0.100 0 mol·L-1
12.常温下,向90 mL蒸馏水中滴入10 mL 2 mol·L-1 HA溶液,已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温度随HA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Ka(HA)=2×10-7
B.a→b过程中温度升高是由于HA电离放热
C.在d点时加入4 mL 1 mol·L-1 NaOH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HA和NaA
D.c→d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13.25 ℃时,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的一元强酸甲和一元弱酸乙,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 Ⅰ 代表的滴定最好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曲线 Ⅱ 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
C.电离常数Ka(乙)≈1.01×10-5
D.图像中的x>20.0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14.(10分)过氧化氢的水溶液适用于医用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Ⅰ.过氧化氢性质探究实验。
(1)(1分)酸性条件下,H2O2可将Fe2+转化成Fe3+,由此说明H2O2具有 性。
(2)已知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其Ka1=2.20×10-12、Ka2=1.05×10-25,则H2O2的电离方程式为 ;
常温下,1 mol·L-1H2O2溶液的pH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Ⅱ.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
某兴趣小组同学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过氧化氢,反应原理为2Mn+5H2O2+6H+===2Mn2++8H2O+5O2↑。
(3)(1分)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4)用移液管移取25.00 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V(KMnO4 溶液)/mL 17.10 18.10 18.00 17.90
则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 mol·L-1。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5.(12分)(2025·大连高二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T ℃)时,水的Kw=1×10-12,则该温度 (填“>”“<”或“=”)25 ℃,其理由是 。
(2)(2分)该温度下,c(H+)=1×10-7 mol·L-1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 。
(3)(2分)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移动。在新制饱和氯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
(4)25 ℃时,pH=4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H=10的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5)将此温度(T ℃)下pH=1的H2SO4溶液a L与pH=11的NaOH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 。
周测8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杂志曾评出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通电
C.水电离出的c(H+)=10-7 mol·L-1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
答案 D
解析 加入电解质不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如加入强酸强碱盐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A项错误;水的电离不需要通电,在常温下自发进行,B项错误;未标明温度,水电离出的c(H+)=10-7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C项错误;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增大,D项正确。
2.25 ℃时,下列四种溶液:①c(H+)=1 mol·L-1的醋酸;②0.1 mol·L-1的盐酸;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④c(OH-)=10-3 mol·L-1的氨水。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答案 A
解析 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使其电离程度减小,电离产生的c(H+)、c(OH-)减小。①c(H+)=1 mol·L-1的醋酸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14 mol·L-1;②0.1 mol·L-1的盐酸中c(H+) = 0.1 mol·L-1,则水电离产生的c(H+)=10-13 mol·L-1;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中c(OH-)=10-2 mol·L-1,则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④c(OH-)=10-3 mol·L-1的氨水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11 mol·L-1,故四种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为10-14∶10-13∶10-12∶10-11=1∶10∶100∶1 000。
3.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 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中c(H+)可能等于10-5 mol·L-1
C.该溶液的pH可能为4,也可能为10
D.该溶液可能呈中性
答案 C
解析 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 mol·L-1<10-7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不可能呈中性,A、D项错误;如果该溶液呈酸性,则该溶液中c(H+)= mol·L-1=10-4 mol·L-1,pH=4,如果该溶液呈碱性,则该溶液中c(H+)=10-10 mol·L-1,pH=10,B项错误,C项正确。
4.下列是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 ③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 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直至滴定终点。以上所述操作错误的是( )
A.③④⑥⑦ B.①②⑥⑦
C.③⑤⑥⑦ D.①③⑤⑦
答案 D
解析 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锥形瓶,会使瓶中待测NaOH的物质的量增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①错;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③错;滴定管使用前需用待装液润洗,如果用水洗涤后不润洗,会导致滴定管中盛装的溶液浓度减小,则会增大滴定误差,⑤错;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⑦错。
5.已知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在此温度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得到pH=7的混合溶液,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
A.11∶9 B.9∶11
C.1∶9 D.1∶1
答案 A
解析 100 ℃时,pH=7的溶液呈碱性,说明碱过量,从而得出下列等量关系式:10-4 mol·L-1×V碱-10-4 mol·L-1×V酸=10-5 mol·L-1×(V碱+V酸),V碱∶V酸=11∶9。
6.某小组拟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KMnO4溶液和草酸溶液分别用滴定管Ⅰ、Ⅱ盛装或量取
B.检漏后即可将标准KMnO4溶液直接倒入滴定管中
C.滴定后液面读数约为22.60 mL
D.本次实验消耗标准KMnO4溶液的体积约为21.30 mL
答案 D
解析 标准KMnO4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或量取,选项A错误;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之后用待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然后再加入待装液,选项B错误;滴定后液面读数为22.70 mL,选项C错误;根据滴定前和滴定后的读数可知本实验消耗标准 KMnO4溶液的体积约为21.30 mL,选项D正确。
7.液氨与纯水类似,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N,-50 ℃时,两种离子的平衡浓度均为1×10-15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液氨的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B.维持温度不变,向液氨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c(N)将减小
C.此温度下,在液氨中加入NaNH2,则液氨中c(N)<1×10-15 mol·L-1
D.在液氨中加入NH4Cl,则液氨中c(N)与c(N)的乘积不变
答案 A
解析 液氨与纯水类似,浓度视为常数,则增加液氨的量,反应物浓度不变,电离平衡不移动,A错误;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增大c(N),平衡逆向移动,c(N)将减小,B正确;加入NaNH2,增大c(N),平衡逆向移动,c(N)<1×10-15 mol·L-1,C正确;液氨与纯水类似,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乘积为常数,则温度不变,液氨中加入NH4Cl,c(N)与c(N)的乘积不变,D正确。
8.(2024·郑州高二检测)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OH为弱碱,HA为强酸
B.水的电离程度:X=Z>Y
C.若升高温度,Y、Z点对应溶液的pH均不变
D.若升高温度,X、Z点对应溶液的减小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将X点HA溶液稀释10倍(即lg n增大1),pH变化小于1,则HA是弱酸,将Y点MOH溶液稀释10倍,pH减小1,则MOH是强碱,A错误;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X点溶液中c(H+)=10-5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9 mol·L-1,Y、Z点溶液中c(OH-)分别为10-4 mol·L-1、10-5 mol·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10-10 mol·L-1、10-9 mol·L-1,故水的电离程度:X=Z>Y,B正确;MOH是强碱,升高温度,溶液中c(OH-)几乎不变,但Kw增大,c(H+)变大,溶液的pH减小,C错误。
9.25 ℃时,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c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有c(H+)·c(OH-)=10-14
B.bd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都呈中性
C.d点对应溶液的温度高于25 ℃,pH<7
D.c点溶液不可能是盐溶液
答案 D
解析 ac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由于温度相同,所以水的离子积常数相同,根据b点可知,c(H+)·c(OH-)=10-14,A项正确;bd线段上任意一点都满足c(H+)=c(OH-),溶液呈中性,B项正确;d点时,c(H+)=c(OH-)=1×10-6 mol·L-1>1×10-7 mol·L-1,溶液的pH=6,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所以d点温度高于25 ℃,C项正确;在c点c(H+)=1×10-8 mol·L-1,c(OH-)=1×10-6 mol·L-1,溶液显碱性,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D项错误。
10.常温下,pH均为2、体积均为V0的HA、HB、HC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溶液pH随l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Ka(HB)>Ka(HC)
B.HC的电离度:a点C.取a、c两点的酸溶液,中和体积相同、浓度相等的NaOH溶液,消耗HB的体积大
D.当lg=5时,HA溶液的pH为7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HA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pH增大1,则HA为强酸;HB、HC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pH增大值小于1,则HB、HC为弱酸。HB、HC溶液稀释至同等倍数,pH的改变值:HB>HC,酸性:HB>HC,常温下,Ka(HB)>Ka(HC),A正确;对于HC溶液,b点加水量多于a点,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HC的电离度:a点11.如图所示是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选择的指示剂只能是酚酞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该盐酸浓度为0.100 0 mol·L-1
答案 D
解析 A错,a点pH小,H+浓度大,对H2O的电离抑制作用更强,所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12.常温下,向90 mL蒸馏水中滴入10 mL 2 mol·L-1 HA溶液,已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温度随HA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Ka(HA)=2×10-7
B.a→b过程中温度升高是由于HA电离放热
C.在d点时加入4 mL 1 mol·L-1 NaOH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HA和NaA
D.c→d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90 mL蒸馏水中滴入10 mL 2 mol·L-1 HA溶液后,溶液中c(A-)≈c(H+)=2×10-4 mol·L-1,此时溶液中c(HA)≈0.2 mol·L-1,则Ka(HA)==2×10-7,A项正确;HA为弱酸,电离时要吸热,B项错误;在d点时,溶液中n(HA)=4×10-3 L×2 mol·L-1=8×10-3 mol,加入4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A和NaA,C项正确;c→d过程中,随HA溶液的滴入,溶液中的c(H+)逐渐增大,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则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D项正确。
13.25 ℃时,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的一元强酸甲和一元弱酸乙,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 Ⅰ 代表的滴定最好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曲线 Ⅱ 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
C.电离常数Ka(乙)≈1.01×10-5
D.图像中的x>20.00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两种酸的浓度均为0.100 0 mol·L-1以及曲线Ⅰ、Ⅱ的起点对应的pH可知,曲线Ⅰ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曲线Ⅱ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强酸甲。分析曲线 Ⅰ 可知,滴定终点时溶液为碱性,故应选取酚酞作指示剂,A、B项错误;由a点可知,滴定前,一元弱酸乙溶液中c(H+)=0.001 0 mol·L-1,故Ka(乙)=≈1.01×10-5,C项正确;由强碱滴定强酸达到滴定终点时pH=7可知,x=20.00,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14.(10分)过氧化氢的水溶液适用于医用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Ⅰ.过氧化氢性质探究实验。
(1)(1分)酸性条件下,H2O2可将Fe2+转化成Fe3+,由此说明H2O2具有 性。
(2)已知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其Ka1=2.20×10-12、Ka2=1.05×10-25,则H2O2的电离方程式为 ;
常温下,1 mol·L-1H2O2溶液的pH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Ⅱ.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
某兴趣小组同学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过氧化氢,反应原理为2Mn+5H2O2+6H+===2Mn2++8H2O+5O2↑。
(3)(1分)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4)用移液管移取25.00 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V(KMnO4 溶液)/mL 17.10 18.10 18.00 17.90
则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 mol·L-1。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氧化 (2)H2O2H++H、HH++ 5.8 (3)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 s内不褪色 (4)0.180 0 (5)偏高
解析 (1)酸性条件下,H2O2可将Fe2+氧化为Fe3+,H2O2被还原为H2O,体现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2)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分步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O2H++H、HH++;又Ka1=2.20×10-12,Ka2=1.05×10-25,Ka1 Ka2,故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a1=≈=2.20×10-12,c(H+)≈1.48×10-6 mol·L-1,即pH≈5.8。(3)该实验是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过氧化氢,达到滴定终点时过氧化氢恰好反应完全,故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 s内不褪色。(4)由于第一次数据误差过大,故舍去,根据反应2Mn+5H2O2+6H+===2Mn2++8H2O+5O2↑可知,n(H2O2)=2.5×n(Mn),带入数据,分别计算,最后计算平均值即可。(5)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根据c标·V标=c待·V待,c待=,则测定结果偏高。
15.(12分)(2025·大连高二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T ℃)时,水的Kw=1×10-12,则该温度 (填“>”“<”或“=”)25 ℃,其理由是 。
(2)(2分)该温度下,c(H+)=1×10-7 mol·L-1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 。
(3)(2分)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移动。在新制饱和氯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
(4)25 ℃时,pH=4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H=10的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5)将此温度(T ℃)下pH=1的H2SO4溶液a L与pH=11的NaOH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 。
答案 (1)> 电离吸热,温度升高,Kw值变大 (2)碱性 1×10-7 mol·L-1 (3)向右 向右 (4)等于 (5)11∶9
解析 (1)常温(25 ℃)时,水的Kw=1×1,某温度(T ℃)时,水的Kw=1×1,水的电离被促进,则该温度>25 ℃。(2)该温度下,c(H+)=1×1 mol·L-1的溶液中,c(OH-)== mol·L-1=10-5 mol·L-1,c(OH-)>c(H+),溶液呈碱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c水(H+)=1×10-7 mol·L-1。(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消耗氢离子,有利于水的电离,即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在新制饱和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加入少量NaCl固体,增大氯离子浓度,平衡左移,氢离子浓度下降,有利于水的电离,即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4)25 ℃时,pH=4的盐酸中c(OH-)== mol·L-1=10-10 mol·L-1,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c水(H+)=10-10 mol·L-1,pH=10的Ba(OH)2溶液中H2O电离出来的c(H+)=10-10 mol·L-1,则二者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5)T ℃下pH=1的H2SO4溶液中c(H+)=0.1 mol·L-1,pH=11的NaOH溶液中c(OH-)== mol·L-1=0.1 mol·L-1,混合后所得溶液pH=2,则=0.01 mol·L-1,则a∶b=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