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练精析:期末综合检测(A)(岳麓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精练精析:期末综合检测(A)(岳麓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16:4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A)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2.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不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的是(  )
A.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C.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
D.出兵侵占伊犁
3.“……就是他能够把中国自陕西、甘肃以至新疆的一大片肥沃土地,从接受外国人支持的叛乱者手中乃至沙皇俄国人的手中夺了回来,仍置于中国的版图之中,这一伟大的功绩,就远非他人所及。”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4.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应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中日签订“二十一条”
5.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7.1911-1912年,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清史来说是终结,对民国史来说是开创,具有划时代意义。与上述活动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孙中山
8.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的直接目的是(  )
A.反对愚昧
 
B.反对专制
C.反对旧文学
 
D.反对旧道德
9.漫画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素材,以下四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0.右图是一幅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海报,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1、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国民革命运动。下列属于国民革命运动范畴的是(  )
A.召开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出师北伐,以期实现全国统一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改编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12.1995年4月29日,纽约《世界日报》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出一则广告:“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或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3.为了举办图片展,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下面三幅图片,你认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是(  )
A.锦绣山河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迎接黎明
14.“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张少帅(张学良)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  )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在陕北剿杀红军
D.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5.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抗击外来侵略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的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18.口号是时代的鲜明印记。与下图所示战役形势相符合的口号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
是(  )
20.(2012·恩施学业考)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
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场战争 (2分)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的情景 (2分)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什么 (2分)
(3)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 (2分)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2.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救治之路】
(1)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6分)
①自我疗伤:        。
②温药慢治:        。
③猛药重治:        。
【再次问诊】
(2)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发现,“名医”开出了什么良方 (2分)
【聚焦名医】
(3)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 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4分)
【大道行思】
(4)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2分)
23.根据下面两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1)根据第一组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历史上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什么战争。(2分)
(2)根据第二组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历史上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了什么战争。(3分)
(3)第一组图中的黄埔军校是由谁创办的 (2分)
(4)第二组图所反映的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5)从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你得到哪些启示 (4分)
24.【话说近代中国】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屈辱南京】
(1)南京“受到了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2分)
【英雄中国】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6分)
【迎接新生】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2分)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道光帝时,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了英国。故本题选B。
2.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B、D的史实均与俄国侵略中国有关。而C属于日本侵华史实。故本题选C。
3.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的“他”收复了新疆。联系所学知识,左宗棠通过武力方式,打败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后又配合曾纪泽通过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4.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这就是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
5.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A中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B中的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C中的照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场景,D中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B、C、D均与洋务运动无关,由此得出答案。
6.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为学习西方,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第二次反思是维新派吸取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认为要救亡图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所以B符合题意。
7.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8.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民主的对立面是独裁、专制,故选B。
9.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题中四幅图片:图①反映了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图②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图③反映了五四运动中,由于中国各阶层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图④反映了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据此可判定本题选A。
10.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1.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于1922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改编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在1937年。故选B。
12.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备选项中的诗词分别与历史上的哪些事件有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红军长征有关,“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与渡江战役有关;“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与秋收起义有关;“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与红军长征有关。从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秋收起义最早,因此正确答案是C。
13.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图中“翻越大雪山”“飞夺泸定桥”“草地行军”等都是红军长征的经历,长征充分体现了红军革命意志坚定、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
14.
【解析】选B。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双方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选B。
15.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台儿庄”“平型关”,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故选C。
16.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本题选C。
17.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依据图中“晋冀鲁豫解放军”“大别山”等有效信息,可判定图中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8.
【解析】选C。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可判断与之相符合的口号是C。A与北伐战争有关,B与抗日战争有关,D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
19.
【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工业总体发展状况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较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逐渐萎缩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有所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
凋谢破产
综合上表可知A正确。
20.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部”“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A《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的著作,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手工业;B是《海国图志》,是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所作,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C是《天演论》,是严复的作品,介绍了西方的进化论;D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介绍的是民主与科学思想。
2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842年”,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慈禧”“李鸿章”“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可以判断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据此分析回答第(1)(2)(4)题。第(3)题通过阅读材料二,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洋务运动。
答案:(1)鸦片战争。(2分)
(2)《南京条约》。(2分)《辛丑条约》。(2分)
(3)洋务运动。(2分)
(4)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分)
22.
【解析】本题以“医国”为主题,创设情境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回答本题要整体把握,结合“名医”及“治疗过程”再链接所学知识,由此判断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分别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而针对“头脑”的良方是新文化运动。在此基础上回答第(1)(2)题,第(3)题结合四次近代化探索运动的影响回答出一位及其贡献即可。第(4)题从这些探索运动的共同点切入,比如: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都追求独立富强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洋务运动 (2分)②戊戌变法(2分)
③辛亥革命(2分)
(2)新文化运动。(2分)
(3)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分)(任选一位回答即可)
(4)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都追求独立富强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3.
【解析】第(1)(2)(3)(4)题考查识图和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领导了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第(5)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由此可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两党合作,国家兴旺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北伐战争。(2分)
(2)抗日战争。(3分)
(3)孙中山。(2分)
(4)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3分)
(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言之有理即可)(4分)
2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2)题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解答第(3)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含义,即指的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了。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2分)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李宗仁指挥军队血战台儿庄;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等。(6分,任举两例即可)
(3)原因: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或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