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他的“二主”是指( )
A.英俄
B.日俄
C.日美
D.英美
2.“力排众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秀成
3.19世纪80年代,英国驻俄大使达弗林曾说:“中国迫使俄国干了他从未干过的事:吐出了他已经吞下的领土。”这块领土是指( )
A.新疆
B.伊犁
C.库页岛
D.台湾
4.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新疆行省的第一任巡抚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刘锦棠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阿古柏入侵新疆
D.甲午中日战争
6.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请说出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参加了什么战役( )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关天培 虎门战役
C.李秀成 青浦大捷
D.邓世昌 黄海大战
7.“(条约)签订的当天,台湾的洋行就得到消息,并迅速为民众所知,台湾民众群情激昂,奔走相告,要求朝廷废约,并表达誓死保卫台湾的决心。”这里的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尼布楚条约》
8.《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各项规定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B.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D.开埠通商
10.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失败得那样惨”的最主要原因
是( )
A.武器落后
B.指挥不当
C.清政府腐败无能
D.日本蓄谋已久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图片,感知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中国和日本于1895年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时的场景。请说出这个以签约地点命名的条约的名称。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中有关割地的内容。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显示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支持阿古柏侵入新疆的国家是英国和俄国。
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由“收新疆”可判定该英雄人物是左宗棠。1876年,左宗棠分三路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
3.
【解析】选B。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80年代”“吐出了他已经吞下的领土”,1881年,中国收回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
4.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84年,清政府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5.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中“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可判定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6.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能力。观察题中图片,可链接史实:1894年9月,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体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故选D。
7.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台湾”“要求朝廷废约”,链接所学可知,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故选C。
8.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学科整合能力。《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从地理位置上看,五处通商口岸都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从地理位置上看,这几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的内地。
9.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于是,便出现了题干中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情景,这导致列强更为直接地掠夺中国,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本题选B。
10.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题中四个选项均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但是清政府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其腐败无能,而A和B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D是客观原因。故本题选C。
【拓展延伸】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1)内因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直接原因)
③清军准备不足,仓促应战,且装备落后。
(2)外因
①日本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装备先进。
11.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相关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第(1)(2)(3)题解答起来较为容易,通过回忆所学史实便可完成解答。第(4)题的第二问可根据第一问中的危害得出结论。《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抢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故出现了图片B中的局面。
答案:(1)《马关条约》。
(2)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
(3)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图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