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五单元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岳麓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五单元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岳麓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16: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子的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是指(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其中,最先发动的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3.锦州国民党军指挥官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对与此相关的战役说法有误的是(  )
A.这场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B.这场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4.右图中的五位人物共同指挥了一场被斯大林称为
“奇迹,真是奇迹”的战役,该战役(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D.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5.右图所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对此,在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三大战役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三大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7.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历史照片是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右图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解放军转战陕北
C.国民党政权覆灭
D.淮海战役胜利
9.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 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近百万、东北160万人参军。广大农民抽出大批人力畜力组成担架队、运输队随军前进。毛泽东后来谈到土地改革的意义时说:“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赢的。”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相应方框中填写三大战役的名称。其中,    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解放。
(2)材料一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分析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这正是“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
2.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在1948年9月发起,淮海战役在1948年11月发起,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发起,渡江战役在1949年4月发起。
3.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解放战争时期的锦州战役属于辽沈战役的关键之战。结合辽沈战役的相关内容分析选项。本题应选C。
4.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五位人物左起分别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他们指挥了淮海战役,歼敌55.5万,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华北地区。依据所学知识,备选项中唯有平津战役符合题意,平津战役采用的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与题中图片所示也相吻合。故选C。
6.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故毛泽东说“值得”。
7.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特务破坏,后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垮台。故选D。
8.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图片是“解放军占领总统府”,以此来确定事件的名称或影响。A南京国民政府是国民党成立的,和解放军无关。B解放军转战陕北时还没有占领南京。C由于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总统府”,所以国民党政权覆灭。D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为渡江作战打下了基础,但还没有攻占南京“总统府”,所以答案为C。
9.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落后,物资供应不足。但能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士气高涨等。
10.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示意图中的信息,图中的关键信息“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这些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力量逐渐壮大、反败为胜的发展历程,由此判断C正确。
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回答第(3)题时可依据材料中的“参军”“组成担架队、运输队”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
答案:(1)名称:(图中由上至下)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淮海 平津
(2)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雄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