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平抛运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且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互不影响。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频闪照片,完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认识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是从复杂到简单,先分解再合成,这个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运动的分解和合成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并通过实验探索分析、归纳出其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五、案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台旁边放上一个垃圾桶,并把一个废弃的粉笔头沿水平方向向垃圾桶扔过去,结果扔过头了,摇摇头,重新拣起来,再一次向垃圾桶扔过去,结果这次又没有扔到。
教师提问:抛出的粉笔头所做的运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开始的速度是水平的;受到重力,摩擦力;轨迹是曲线
教师进一步分析:如果空气的阻力比较小,相对于重力来讲可以忽略不计呢
学生得到粉笔运动的特征:初速度是水平的,只受到重力
点明主题: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识别平抛运动
事例1:从桌面水平飞出的小球在不受阻力情况下的运动
事例2:水平抛出的气球
事例3:拿篮球投篮(斜向上投)
学生分析并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摩擦力是必然存在,只要是比重力小得多,我们就可以把它忽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平抛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平抛运动只受到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加速度保持不变,可见是匀加速,而轨迹是曲线。
(二)新课教学
1、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师设问1: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个粉笔头扔进垃圾桶里去呢?
学生回答:第一次用力过大,而第二次用力又过小。
教师设问2:力的大小决定了刚出手时的粉笔头的什么物理量呢?
学生回答:速度
教师设问3:只要注意刚出手的速度就可以把粉笔头准确扔进垃圾桶了吗?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也有很多同学是这样丢垃圾的,但却不容易做到。你在丢垃圾时事先要“瞄准”,请问你在瞄准时心里在计算什么?你最后决定怎么样丢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时间
位移,速度等
教师追问、引导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分析
学生讨论尝试
教师演示:平抛竖落仪
提醒同学们注意:①夹着的小球被松开后做什么运动?②两球是否同时落地?怎样判断它们是否同时落地?③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的是什么运动?)
学生观察: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和自由落体的物体是同时着地
教师总结: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和自由落体的运动是相同的。
趁热打铁
既然是自由落体运动,你们能写出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下落的高度吗?
学生上台书写:
y=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水平方向呢?
教师展示频闪照片
学生观察: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情况是一样
同样叫学生写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学生上台写出:
x=v0t
教师说明: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受力情况分析:平抛运动分解后两个运动,水平上不受力;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教师总结:这样我们把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分别求出来了,这样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就确定出来了。
并提出问题:那么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呢?怎样得到他的轨迹?
学生回答:用描点法
教师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作出初速度是5m/s的物体的轨迹!(g=10m/s2)
学生动手画轨迹
教师展示学生成果,得结论: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2、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速度规律:
学生自己总结:
vx=v0
vy=gt
时间规律:
学生自己总结:
因为
所以
水平位移规律:
学生自己总结:
因为
所以
(三)、课堂小结
1、平抛运动的定义
2、平抛运动的特点。
3、平抛运动规律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