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高效练】2.2运动与相互作用 高效培优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自主高效练】2.2运动与相互作用 高效培优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10:19:2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自主高效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 高效培优练(7)
考查范围:2.2 运动与互相作用
01 牛顿第一定律
1.(2023秋 镇海区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想象得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物体在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D
【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故A错误;
B、物体运动,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故B错误;
C、不受力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2.(2024春 嘉善县期末)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光滑的曲面运动,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A.保持静止
B.沿曲面匀速下落
C.沿曲面匀速上升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小球会瞬间速度为零,这时撤去所有外力,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4春 西湖区期末)如图所示,当小科跳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他将(  )
A.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C.斜向下匀速运动 D.保持静止
【答案】A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当小科跳到最高点时,他在水平方向上仍有一定速度,所以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一切外力消失,则他将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故选:A。
4.(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其他阻力不计,设车无限长,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若m1<m2,则一定不相碰
【答案】A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A。
5.(2024 鄞州区二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
A.沿BD方向运动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
【答案】D
【分析】首先要明确,当秋千在最高点时的运动状态,再根据前面实验中的研究结论即可,即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外力消失一瞬间时的状态。
【解答】解:由于小球被静止释放,不计摩擦,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小球所受力全部消失,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此时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2024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挂于O点,轻拉至B点静止释放,小球在B—A—C间来回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小球无论在哪点都受两个力作用
C.小球摆动高度会越来越低最后静止在A点
D.小球到A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将保持静止
【答案】B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回答。
【解答】解:
A、小球在A点时,做曲线运动,小球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无论在哪点都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故B正确;
C、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守恒,小球会一直摆动下去,故C错误;
D、小球到A点时处于运动状态,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2.(2024春 诸暨市期末)如图,平直轨道上有一辆平板车,车上放两个小球,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则平板车一定在匀速直线行驶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
C.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相对地面向西运动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m1会撞上m2
【答案】B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A、小球相对小车静止,由于忽略小车对小球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受到摩擦力作用,所以小球与桌子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小车处于匀速直线行驶或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保持静止,则相对平板车向东,故B正确;
C、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保持静止,两小球相对地面静止,故C错误;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两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速度相同,m1不会撞上m2,故D错误。
故选:B。
3.(2024春 下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受力  不平衡  (填“平衡”或“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  BE  (填“BC”、“BD”或“BE”)继续运动。
【答案】不平衡;BE。
【分析】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受力平衡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做曲线运动,因而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力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速度为0,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沿BE继续运动。
故答案为:不平衡;BE。
4.(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CAB  (用字母表示)。
A.
B.
C.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
(3)“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们基于实验事实并加以合理的逻辑分析的而获得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理想实验法  。
【答案】(1)CAB;(2)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3)理想实验法。
【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实质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采用了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实验再推理,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图中的合理顺序;
(2)根据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了解,知道这里研究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可做出分析。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解答】解:(1)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顺序应是先实验再推理,图C中有空气阻力,图A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先C再A,而图B中,是推理得出了在无空气阻力和无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科学家们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加以合理的逻辑分析的而获得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
故答案为:(1)CAB;(2)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3)理想实验法。
02 惯性
1.(2024秋 慈溪市期末)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滑步推铅球 B.跳远时助跑
C.穿钉鞋跑步 D.远距离投篮
【答案】C
【分析】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运动场上,助跑、投掷、投篮、踢球等都用到了惯性。
【解答】解:
跳远时助跑、滑步推铅球、远距离投篮,都是由于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
而穿钉鞋跑步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故选:C。
2.(2025 乐清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解答】解:开始时公交车及拉环以相同速度向右行驶,突然刹车使车厢做减速运动时,拉环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拉环向右运动,故A正确。
故选:A。
3.(2025春 诸暨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锺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锺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车静止或匀速行驶时,复摆自然下垂,根据复摆的摆动情况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复摆与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刹车时,复摆的上端随车减速静止,而下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向右摆,符合题意,故A正确;
B、复摆与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刹车时,复摆的上端随车减速静止,而下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向左摆,不符合题意,故B错;
C、车匀速向左行驶,复摆自然下垂,不符合题意,故C错;
D、车匀速向右行驶,复摆自然下垂,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A。
4.(2025春 象山县校级期末)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将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静止。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出去,但扣子却落入了瓶中。关于这个游戏说法正确的是(  )
A.扣子静止时对卡片的压力与扣子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用光滑的扣子是为了增大扣子与卡片之间的摩擦力
C.卡片被弹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扣子不随卡片飞出是因为扣子没有受到惯性
【答案】C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得接触面分离;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解答】解:A.扣子静止时对卡片的压力与扣子受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用光滑的扣子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故B错误;
C.卡片被弹开,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扣子不随卡片飞出是因为扣子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5.(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超速和超载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当汽车 超载  时(选填“超速”或“超载”),它的惯性将变大。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向右做 加速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惯性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当汽车超载时,质量变大,惯性将变大;
汽车匀速运动时,小球与汽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汽车加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快,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要向后运动;图中小球向后运动,说明汽车在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超载;加速。
6.(2024春 浦江县期末)滑雪是北方冬季随处可见的娱乐项目,在南方长大的“小土豆”们一直对冰天雪地的世界充满好奇,吸引他们前往体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滑雪杖是滑雪项目的必备道具之一,如图所示滑雪杖往后划,人给滑雪杖一个向后的力,滑雪杖就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一现象说明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滑雪爱好者在学习滑行减速时,发现制动后不能马上停下,仍会继续往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人具有  惯性  ,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惯性。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1)如图所示滑雪杖往后划,人给滑雪杖一个向后的力,滑雪杖就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一现象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滑雪爱好者在学习滑行减速时,制动后不能马上停下,仍会继续往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惯性。
1.(2024春 临海市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
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翌日,神舟十八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5月18日,神十八号乘组出舱活动约8.5小时,创造了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新纪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八号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地飞行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质量减小
D.出舱活动时,航天员的惯性消失
【答案】A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A、对接成功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八号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故A正确;
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着地球飞行时,速度和运动方向不断发生改变,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质量不变,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出舱活动时,航天员的惯性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A。
2.(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弧圈球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图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平衡力作用
C.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
D.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
【答案】D
【分析】(1)根据惯性的概念进行分析,即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2)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解答】解:
A、打出去的乒乓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空中飞行的乒乓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重力的作用下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乒乓球在空中前进时不受平衡力作用,故B错误。
CD、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球上方的压强大于球下方的压强,因此球因为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24 浙江模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C.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的作用
D.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D
【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
(3)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而不再受到向前推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D。
4.(2024春 新昌县期末)2023年10月,县城投集团投放了500辆亲子公共自行车。这些自行车配备了儿童车座和绑带(如图所示),保证了儿童乘坐的安全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绑带可以减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对小孩造成伤害
B.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D.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答案】B
【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4)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判断。
【解答】解:A.当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小孩会向前冲,而绑带可以减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对小孩造成伤害,故A正确;
B.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人的总重力,肯定大于自行车的重力,二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自行车匀速转弯时,运动方向改变,则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D正确。
故选:B。
5.(2023 衢州)小科发现汽车启动时,车内挂件总是向后摆动,而汽车刹车时,挂件又总是向前摆动。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用乒乓球、实心铁球(体积与乒乓球相同)、带轮子的透明有盖容器、细线、水等在水平地面上进行研究。
(1)如图甲,将一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容器的盖上,推动容器向右运动的瞬间,可观察到乒乓球向  左  摆动。这是因为向右推动容器时,细线上端和容器一起向右运动,由于乒乓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于是观察到乒乓球摆动。
老师给出另一种解释:乒乓球与等体积的空气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大,惯性也大,所以乒乓球比空气更容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在容器被推动的瞬间,空气随容器一起运动,而乒乓球仍在原来位置,于是观察到乒乓球摆动。
(2)小科将实心铁球也用等长的细线悬挂在容器的盖上,继续实验。向左推动容器的瞬间,观察到两球摆动方向相同(如图乙),但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不同,且最大角度α  小于  β(选填“大于”或“小于”)。
(3)如图丙,将细线一端系住乒乓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铁球用另一等长细线悬挂在盖上,往容器中注满水,并盖上盖子。请你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画出向左推动容器的瞬间,两球在容器中的大致位置,两球这样的摆动,则可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答案】(1)左;(2)小于;(3)见解答图。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解:(1)图甲中,推动容器向右运动的瞬间,细线上端和容器一起向右运动,由于乒乓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于是乒乓球向左摆动;
(2)由于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因此,当容器运动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不同,实心铁球摆动的角度更大,即α小于β;
(3)由于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当容器向左运动时,容器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右运动,由于同体积的水比乒乓球的质量大、惯性大,所以在水的挤压下,乒乓球向左摆动;而同体积的水比实心铁球的质量小、惯性小,所以铁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形成向后摆的效果,故两球的摆动情况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左;(2)小于;(3)见上图。
03 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
1.(2024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答案】B
【分析】(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吊椅所受的重力与吊椅对地球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不同性质的两个力,故D错误。
故选:B。
2.(2024秋 海曙区期末)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表演科学魔术,如图是老师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将手掌用力按压在易拉罐底部,然后举起手臂,易拉罐就离开了桌面。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
B.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分析】(1)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利用的是大气压;
(2)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表演魔术时,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易拉罐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起,故A正确;
B、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所以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故B正确;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C。
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平衡力
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C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解: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2024 龙湾区二模)体育中考时,小龙双手握住单杠静止如图所示。下列对力的描述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
B.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单杠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答案】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人受到的重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单杠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5.(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跳水运动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的优势项目。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地面上静止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运动员将跳板压弯时,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运动员从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答案】平衡力;形变;运动状态。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力的作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跳水运动员站在地面上静止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2)运动员将跳板压弯时,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运动员将跳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运动员从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平衡力;形变;运动状态。
1.(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解答:即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解:A、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两个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还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很显然,图中两个力大小不等,故不是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
D、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022春 婺城区期末)2020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一种传言——“美国宇航局NASA说,因为今天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是唯一一天可以让扫把独立站立的日子”。针对这一网络传言,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  )
A.扫把立起来时,扫把的重力大小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B.立在任何地面上的扫把其重力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
C.扫把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大于扫把的重力时才能立起来
【答案】C
【分析】扫把立起来时,其重心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只要重力和支持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时,就能立起来。
【解答】解:A、扫把立起来时,其重心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物体的质量不变,则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故A错误;
B、如果地面不平,立在任何地面上的扫把其重力方向不与地面垂直,故B错误;
C、扫把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和它的重力是平衡力,支持力等于重力时,才能立起来,故D错误。
故选:C。
3.(2023春 绍兴期中)如图甲所示,小亮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20s内,木箱未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B.在0~40s内,木箱一直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在20~40s内,木箱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D.在0~40s内,木箱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分析】(1)由图乙可知,在0~20s内,木箱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知物体的受力情况;
(2)(4)由图乙可知在0~40s内,木箱的运动状态;
(3)由图可知,在20~40s内,木箱的速度不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知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在0~20s内,木箱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小亮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的作用,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木箱此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在0~20s内,木箱处于静止状态,20~40s内,木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在0~40s内,木箱既不是一直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不是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BD错误;
C、在20~40s内,木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小亮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的作用,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木箱此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故C正确。
故选:C。
4.(2024春 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木模质量均为m1靠三根竖直细线连接,在水平面上按一个“互”字型静置,上方木模呈现悬浮效果,这是利用了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Tensegrity)结构原理。图中短线a上的张力和水平面所受压力F2满足(  )
A.F1>mg F2<2mg B.F1>mg F2=2mg
C.F1<mg F2<2mg D.F1<mg F2=2mg
【答案】B
【分析】以两个相同的木模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其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两个木模重力大小之和。
以上面的木模为研究对象,其受重力,左侧两段细线向下的拉力、右侧短线向上的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F1=mg+2T。
【解答】解:以两个相同的木模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其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两个木模重力大小之和,由力的相互性可知,水平面收受的压力为F2=2mg,以上面的木模为研究对象,其受重力,左侧两段细线向下的拉力、右侧短线向上的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F1=mg+2T,即F1>mg。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春 金东区期中)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可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0~2s和4~6s  。
(2)物体在4~5秒这段时间内共运动了  4  米。
【答案】(1)0~2s和4~6s;(2)4。
【分析】(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结合v﹣t图像判断。
(2)读出物体在4~5s这段时间的速度大小,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路程。
【解答】解:(1)由v﹣t图像可知,0~2s物体静止,2~4s物体做加速运动,4~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0~2s和4~6s。
(2)由(1)支知4~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4m/s,
则根据v可得,4~5秒这段时间内物体共运动的路程s=vt=4m/s×1s=4m。
故答案为:(1)0~2s和4~6s;(2)4。
6.(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中)如图是探测器“菲菜”首次成功着陆彗星的图片,“菲菜”重约100kg,大小如同一个电冰箱,在减速降落彗星的过程中,着陆器“菲菜”受到的力  不平衡  (填“平衡”或“不平衡”)。在接近彗星的时,“菲菜”伸出三条起缓冲作用的着陆器,并发射两根酷似“鱼叉”的装置,把自己牢牢固定在彗星表面,与此同时,位于顶端的推进器也开始点火,把“菲菜”压在彗星表面,经分析可知,推进器喷射的高温气体的方向为  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上  (填“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上”、“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下”或“与着陆地表面平行”)。
【答案】不平衡;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上。
【分析】(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卫星喷气的同时,气体对卫星也有力的作用。
【解答】解:(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在减速降落彗星的过程中,探测器“菲菜”受到的力不平衡;
(2)为了把着陆器“菲菜”压在彗星表面,则着陆器应受到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推进器应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上喷射出高温气体,则高温气体对着陆器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故答案为:不平衡;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上。
04 摩擦力
1.(2025 拱墅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使玻璃杯不掉下的力是(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C.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
【答案】B
【分析】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
如图,将竹筷插入玻璃杯的米中,米中倒入少量的水,等候一段时间,米膨胀,米和玻璃杯之间产生压力,产生了摩擦力,玻璃杯静止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玻璃杯没有掉下来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故选:B。
2.(2024秋 慈溪市期末)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右脚后蹬时,图中箭头表示右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左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摩擦力阻碍左脚向后滑动,因此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024秋 海曙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
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答案】B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小宇在拖地时,拖把头沿图中v所示方向运动,则拖把头对地面压力的方向、地面对拖把头摩擦力的方向分别为(  )
A.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
B.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
C.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
D.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
【答案】A
【分析】(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压物体;
(2)摩擦力的性质是阻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解答】解:小宇在拖地时,拖把头沿图中v所示方向运动,则拖把头对地面压力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地面对拖把头摩擦力的方向:与v所示方向相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秋 苍南县校级月考)如图,工厂中的传送带正在顺时针转动,小明把木块A由静止释放到传送带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工厂突然停电,传送带马上停止运动,片刻后木块A也停止运动(传送带足够长,力的正负改变表示力的方向改变),下列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结合摩擦力的有关因素分析解答。
【解答】解:把木块A由静止释放到传送带上,由于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受到向前的摩擦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或相等运动趋势,故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当工厂突然停电,传送带马上停止运动,木块A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故受到向后的摩擦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加速与减速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且不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5春 诸暨市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越大  ;
(3)通过对比  甲、丙  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  粗糙  (填“粗糙”或“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大;
(4)同学们在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等于;(2)越大;(3)甲、丙;粗糙;(4)不需要。
【分析】(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4)如图丁所示,拉着长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此时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都等于测力计示数。
【解答】解:(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压力是不同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摩擦力是不同的,这就说明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次实验压力是一定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摩擦力是不同的,这就说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到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故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等于;(2)越大;(3)甲、丙;粗糙;(4)不需要。
1.(2025 婺城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
B.在 0~2s 内拉力F等于7N
C.在 0~6s内拉力F等于5N
D.在 2~6s 内拉力F等于7N
【答案】D
【分析】(1)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A.该题中没有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的任何提示,故A错误;
B.在0~2s内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即此时的拉力F大于重力和摩擦力,所以无法确定,故B错误;
C.在0~6s内,先加速后匀速,所以此时的拉力是变化的,故C错误;
D.由乙图可见,在2~6s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f+G=F,所以F=G+f=5N+2N=7N,故D正确。
故选:D。
2.(2024秋 余姚市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D.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零
【答案】B
【分析】在分析时,分别以整体法、A、B隔离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且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A、甲图中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F,又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为F,乙图中,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为零,故A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所以两种情况下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故B正确;
CD、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F,即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F;乙图中A物体与B相对静止,A物体在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为零;故C、D错误;
故选:B。
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小华在训练爬杆和爬绳时,先后顺着杆向下匀速直线滑落和沿着绳匀速向上爬,握杆的力小于抓绳的力,且下滑时速度大于爬升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均竖直向上
B.绳子更粗糙,所以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C.抓绳的力更大,所以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D.下滑时速度更大,所以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答案】A
【分析】在匀速爬杆或爬绳时,小华都受到重力与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分析答题。
【解答】解:小华在爬杆或爬绳时,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因小华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f=G,
由于在两种情况下,小华的重力不变,所以两种情况下,他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与爬的速度和握力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2024秋 慈溪市期中)如图,用F=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10N,向左 B.4N,向右 C.10N,向右 D.4N,向左
【答案】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判断出物体B所受摩擦力方向,并且要知道其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
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F=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A、B之间有相对滑动,AB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物块相对地面静止,处于平衡状态,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4N,方向为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2024春 滨江区校级期末)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牛,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牛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为  100  N,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50  N,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0  N。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三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1.将四块砖视为一个整体;2.对A砖进行分析;3.对B砖进行分析,可知道各砖之间摩擦力的关系。
【解答】解:先把4块砖看作一个整体:4块砖的总重力为4×50N=200N;两边的压力F相同,两边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同,根据平衡力知识,向下的重力200N与两边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两边的砖块1和4各受到100N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上;
对于A砖和上述分析可知,A砖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100N,方向竖直向上,A砖还受到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为50N;由于A砖受平衡力作用,因此A砖还受到B砖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因此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50N;
对B砖和上述分析可知,B砖受到A砖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50N,B砖还受到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也为50N,根据受力平衡可知,B砖与C砖间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即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0。
故答案为:100;50;0。
6.(2023春 椒江区期末)家里的罐头(如图甲所示)瓶盖因太紧而拧不开,于是小科在瓶盖外包上毛巾,再用力拧,毛巾打滑,瓶盖还是没动。爸爸让他换一条湿毛巾试试,果然湿毛巾不再打滑,瓶盖打开了,由此他觉得水有助于增大摩擦力,但为什么许多公共场合的地面在用水清扫过后会摆放“小心地滑”的牌子(如图乙所示)。水到底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呢?为了解决困惑,小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滴数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拉力/牛 3.16 3.34 3.72 3.92 3.02 2.80 2.82 2.82
(1)请你推断:当水的滴数为32时,摩擦力大小为  2.82  牛。
(2)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很难做到匀速,在不更换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小科想到另一种测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保持不动, 用力拉玻璃板  。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直至稳定不变  。
(4)请解释人走在湿滑的地面上时容易向后摔倒的原因: 湿滑的地面水多,摩擦力突然减小,行人的脚速度会增大,上半身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后摔倒。  。
【答案】( 1 ) 2.82;
(2)拉动下面的玻璃板;
(3)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直至稳定不变;
(4)湿滑的地面水多,摩擦力突然减小,行人的脚速度会增大,上半身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后摔倒。
【分析】(1)观察表格第7、8、9此实验数据,拉力大小应该不变,此时摩擦力不变;
(2)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保持不动,只要把玻璃板拉动即可;
(3)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先增大,又减小,最后不变;
(4)湿滑的地面水多,摩擦力突然减小。
【解答】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拉力随水的滴数的变化规律,观察表格第7、8、9此实验数据,拉力大小应该不变,此时摩擦力不变,第8次实验,当水的滴数为32时,摩擦力大小为2.82N;
(2)当拉动下面的玻璃板时,无论玻璃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上面的木块对它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保持不动,用力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得稳定;
(3)由表格数据可知,前4次实验过程中,水滴数增加,摩擦力增大,第5次实验后,水滴数增加,摩擦力变小且趋于平稳,故能得出的结论: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直至稳定不变;
(4)人走在湿滑的地面上时容易向后摔倒的原因:湿滑的地面水多,摩擦力突然减小,行人的脚速度会增大,上半身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后摔倒。
故答案为:
( 1 ) 2.82;
(2)拉动下面的玻璃板;
(3)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直至稳定不变;
(4)湿滑的地面水多,摩擦力突然减小,行人的脚速度会增大,上半身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后摔倒。
1.(2025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
【答案】A
【分析】(1)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是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的力。
(2)物体静止的传送带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确定摩擦力方向。
【解答】解:A、B、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物体不受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选项A正确,选项B、D错误。
C、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传送带是受力物体,物体是施力物体。故C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A。
2.(2025 舟山一模)浙江越剧小生陈丽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如图是陈丽君在表演“抛伞”的瞬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静止状态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伞相对于陈丽君一直处于静止
D.伞在空中运动时,伞的速度发生变化,但惯性不变
【答案】D
【分析】(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4)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A、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仍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此时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伞相对于陈丽君位置发生了改变,处于运动状态,故C错误;
D、伞在空中运动时,伞的速度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3.(2025 钱塘区模拟)科学课上,教师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将一根长筷子插入苹果中(如图甲),然后将筷子提起,竖直悬在空中,用锤子不断轻敲筷子上端,发现苹果不断的往上爬升(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往上爬升,说明它具有惯性
B.提着筷子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C.敲击时,锤子对筷子的力与筷子对锤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静止时,苹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苹果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静止时受力平衡,据此分析。
【解答】解:A、将一根长筷子插入苹果中,然后将筷子提起,竖直悬在空中,用锤子不断轻敲筷子上端,筷子受力而向下运动,苹果具有惯性保持静止,苹果相对于筷子向上运动了,发现苹果不断的往上爬升。说明苹果具有惯性,故A正确;
B、手提筷子,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故受到的摩擦力向下,故B错误;
C、敲击时,锤子对筷子的力与筷子对锤子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静止时,受力平衡,苹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苹果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4.(2025春 象山县校级期末)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面向镜头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人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惯性增大
B.“天宫”空间站处于平衡状态
C.地球对“天宫”空间站有吸引作用
D.空间站内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
【答案】C
【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作用;
(4)物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不再受到重力作用,那些依靠重力来完成的活动将无法进行。
【解答】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载人飞船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空间站绕着地球飞行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天宫”空间站能绕着地球运动,是因为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故C正确;
D、在空间站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对弹簧测力计不产生拉力,所以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5.(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各大景区都推出的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
B.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B
【分析】(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2)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这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故A正确;
B.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和橡皮艇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橡皮艇加速下滑,是因为橡皮艇受到重力的作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故选:B。
6.(2023秋 海曙区期末)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学课本上,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科学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由于文具盒和科学课本是静止的,所以它们没有惯性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分析】(1)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则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A、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静止的文具盒和课本都有惯性,故C错误;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7.(2024秋 宁波校级月考)如图(a)所示,电磁铁A、薄铁片B和支架组成的装置悬挂于弹簧秤C的下端。当电磁铁A通电后,铁片B被突然吸引到如图(b)所示的位置时,弹簧秤C的示数将(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取决于支架、电磁铁A、铁块B对测力计拉力的变化。
(1)在a图中,支架、电磁铁A、铁块B挂在测力计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三者的重力之和。
(2)通电后,此时的铁块B向上运动,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的B受到的力不再是平衡力,由此入手分析。
【解答】解:(1)通电前,电磁铁、铁片和支架共同处于静止(或平衡)状态,这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它们共同重力。
(2)在通电使电磁铁A产生磁力后,能把铁片B吸起,此时B受到的向上吸引力一定大于它自身的重力,即F>GB,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原理,铁片B一定对于磁铁A有一个向下的吸力F′,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F′>GB,这样对于弹簧秤来讲,在支架重力、电磁铁重力不变的情况下,由于B对测力计向下的拉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导致了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即示数将增大。
综上分析故选A。
8.(2024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若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
B.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
C.绳子的拉力和瓶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解:A、绳子在拉出的过程中,被卡在了瓶口,这是弹性球与瓶口、绳子互相挤压,从而对绳子产生摩擦,与弹性球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粗细合适,有一定的粗糙程度,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有助于实验成功,故B正确;
C、绳子的拉力和瓶子的重力大小不同,不是平衡力,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瓶子与弹性球的重力之和,故C错误;
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不是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9.(2024春 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乙、甲以相同的速度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乙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的个数(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C
【分析】对整体及甲分析可知乙受摩擦力的情况,再分析乙的受力情况可知乙受力个数。
【解答】解:由甲分析,可知甲受重力、支持力,由于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摩擦力;
对乙分析可知乙受重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及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故乙受5个力;
故选:C。
10.(2024春 义乌市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开启“蟾宫挖宝”。如图,若在月面看到火箭一直竖直向下喷气,且其作用力大小始终与重力相同,相同时间内火箭在空中依次经过了1、2、3三个位置。相对于月面,这三个位置分布不可能是(  )
A.水平运动 B.向右上运动
C.向下运动 D.向右下运动
【答案】C
【分析】若在月面看到火箭一直竖直向下喷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一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解:若在月面看到火箭一直竖直向下喷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一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且其作用力大小始终与重力相同,这个作用力与重力一定相互平衡,火箭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A、表示火箭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可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向右上方匀速直线运动,是可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表示火箭向下做减速运动,这是不可能的,故C符合题意;
D、向左下匀速直线运动,是可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4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铁块A重6N,静止地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将重为3N的铜块B放在铁块A上面时,A和B恰能沿着黑板缓慢匀速下滑。取走铜块B,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铁块A,使其匀速向上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3N B.9N C.15N D.18N
【答案】C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根据平衡力求出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当A和B沿看黑板缓慢匀速下滑时,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整体的重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大小f=G=6N+3N=9N;
取走铜块B,用竖直向上的力F使铁块A匀速向上运动时,铁块A对磁性黑板的压力大小不变(与重力的大小无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为9N,此时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则F=G+f=6N+9N=15N。
故选:C。
12.(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分析】(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无关;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力,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解答】解:A、木块和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静止,故A错误;
B、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C、小车突然刹车,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右运动,故C正确;
D、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木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3.(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为节约能源,打造绿色城市,太原市的出租车全部换成了电动出租车,如图所示,一辆质量约为1.2t的电动出租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取g=10N/kg)求出租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
(1)出租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2)出租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3)出租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知道出租车的质量,利用G=mg求出租车的重力;出租车在水平公路上,公路对出租车的支持力和出租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求支持力;
(2)根据f=0.02G求出租车受到的阻力;
(3)由于出租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求牵引力。
【解答】解:
(1)出租车的质量:m=1.2t=1.2×103kg,
出租车的重力:G=mg=1.2×103kg×10N/kg=1.2×104N;
出租车在水平公路上,出租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支=G=1.2×104N;
(2)由题意可得,出租车受到的阻力:f=0.02G=0.02×1.2×104N=240N,
(3)因为出租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所以出租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牵=f=240N。
答:(1)出租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1.2×104N;
(2)出租车受到的阻力为240N;
(3)出租车的牵引力为240N。
14.(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在4000N的水平牵引力F作用下,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路面向左匀速行驶。已知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辆车总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
(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
(3)当卡车卸掉300kg的钢卷后,要使卡车能以30m/s的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多大?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这是为什么?
【答案】(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为4000N;
(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为40000N;
(3)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3700N;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防止停车时钢卷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驾驶室压坏,出现事故。
【分析】(1)(2)由于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利用F=f=0.1G求卡车总重和摩擦阻力f的大小;
(3)卸掉300kg钢卷后,总重力改变,新的阻力变成0.1G′,卡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解答】解:(1)由于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F=4000N;
(2)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辆车总重的0.1倍,即f=0.1G,
则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为:
G总40000N;
(3)当卡车卸掉300kg的钢卷后,300kg的钢卷重力G钢=300kg×10N/kg=3000N,
总重力G′=40000N﹣3000N=37000N,新的阻力f′=0.1G′=0.1×12000N=3700N,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牵引力F′=f′变=3700N;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防止停车时钢卷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驾驶室压坏,出现事故。
答:(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为4000N;
(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为40000N;
(3)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3700N;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防止停车时钢卷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驾驶室压坏,出现事故。
1.(2023 杭州)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
【答案】D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物体由于受到阻力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最后停下来。
(4)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故B正确;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2.(2023 金华)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在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C
【分析】(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3)磁悬浮列车为的是减小列车所受的摩擦,从而提高速度;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惯性”或“惯性力”或“惯性作用”。
【解答】解:A、列车转弯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不是平衡状态,所以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与列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行驶的列车永磁轨道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即同名磁极互相排斥,从而使列车实现悬浮,减小列车所受的摩擦力,提高速度,故C正确;
D、到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速度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刻停下,惯性是物体的性质,不是力,不能说“受惯性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3.(2023 绍兴)学习了弹簧秤的使用后,小敏完成了下列实验(弹簧秤重力不计)。
(1)小敏将弹簧秤挂钩连在墙上,在拉环处施加水平向左10牛的力使弹簧秤水平静止(图甲),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10  牛。
(2)小敏取下弹簧秤,连接在两个相同木块之间(图乙),用水平向左10牛的力使整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  (选填“>”、“=”或“<”)图甲中的读数,木块A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5  牛。
【答案】(1)10;(2)<;5。
【分析】(1)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1)将弹簧秤挂钩连在墙上,在拉环处施加水平向左10牛的力使弹簧秤水平静止(图甲),故弹簧秤受力平衡,墙对弹簧秤的拉力是10N,所以弹簧秤受到向左的拉力也是10N,故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0N;
(2)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测力计示数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则当用水平向左10N的力使整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相同木块的摩擦力均为5N,所以弹簧秤的读数为5N。
故答案为:(1)10;(2)<;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自主高效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 高效培优练(7)
考查范围:2.2 运动与互相作用
01 牛顿第一定律
[典例1](2023秋 镇海区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想象得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物体在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典例2](2024春 嘉善县期末)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光滑的曲面运动,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A.保持静止
B.沿曲面匀速下落
C.沿曲面匀速上升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典例3](2024春 西湖区期末)如图所示,当小科跳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他将(  )
A.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C.斜向下匀速运动 D.保持静止
[典例4](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其他阻力不计,设车无限长,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若m1<m2,则一定不相碰
[典例5](2024 鄞州区二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
A.沿BD方向运动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
[跟踪1](2024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挂于O点,轻拉至B点静止释放,小球在B—A—C间来回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小球无论在哪点都受两个力作用
C.小球摆动高度会越来越低最后静止在A点
D.小球到A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将保持静止
[跟踪2](2024春 诸暨市期末)如图,平直轨道上有一辆平板车,车上放两个小球,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则平板车一定在匀速直线行驶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
C.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相对地面向西运动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m1会撞上m2
[跟踪3](2024春 下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B二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小球在F点的时候,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若摆动到B点的时候细绳恰好断裂,接下去小球将沿     (填“BC”、“BD”或“BE”)继续运动。
[跟踪4](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A. B. C.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3)“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们基于实验事实并加以合理的逻辑分析的而获得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02 惯性
[典例1](2024秋 慈溪市期末)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滑步推铅球 B.跳远时助跑
C.穿钉鞋跑步 D.远距离投篮
[典例2](2025 乐清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A. B.
C. D.
[典例3](2025春 诸暨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锺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锺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典例4](2025春 象山县校级期末)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将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静止。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出去,但扣子却落入了瓶中。关于这个游戏说法正确的是(  )
A.扣子静止时对卡片的压力与扣子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用光滑的扣子是为了增大扣子与卡片之间的摩擦力
C.卡片被弹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扣子不随卡片飞出是因为扣子没有受到惯性
[典例5](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超速和超载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当汽车   时(选填“超速”或“超载”),它的惯性将变大。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向右做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典例6](2024春 浦江县期末)滑雪是北方冬季随处可见的娱乐项目,在南方长大的“小土豆”们一直对冰天雪地的世界充满好奇,吸引他们前往体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滑雪杖是滑雪项目的必备道具之一,如图所示滑雪杖往后划,人给滑雪杖一个向后的力,滑雪杖就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一现象说明了     ;
(2)滑雪爱好者在学习滑行减速时,发现制动后不能马上停下,仍会继续往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人具有     ,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跟踪1](2024春 临海市期末)5月18日,神十八号乘组出舱活动约8.5小时,创造了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新纪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八号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地飞行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质量减小 D.出舱活动时,航天员的惯性消失
[跟踪2](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弧圈球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图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平衡力作用
C.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
D.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
[跟踪3](2024 浙江模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C.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的作用
D.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跟踪4](2024春 新昌县期末)2023年10月,县城投集团投放了500辆亲子公共自行车。这些自行车配备了儿童车座和绑带(如图所示),保证了儿童乘坐的安全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绑带可以减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对小孩造成伤害
B.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D.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跟踪5](2023 衢州)小科发现汽车启动时,车内挂件总是向后摆动,而汽车刹车时,挂件又总是向前摆动。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用乒乓球、实心铁球(体积与乒乓球相同)、带轮子的透明有盖容器、细线、水等在水平地面上进行研究。
(1)如图甲,将一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容器的盖上,推动容器向右运动的瞬间,可观察到乒乓球向   摆动。这是因为向右推动容器时,细线上端和容器一起向右运动,由于乒乓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于是观察到乒乓球摆动。
老师给出另一种解释:乒乓球与等体积的空气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大,惯性也大,所以乒乓球比空气更容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在容器被推动的瞬间,空气随容器一起运动,而乒乓球仍在原来位置,于是观察到乒乓球摆动。
(2)小科将实心铁球也用等长的细线悬挂在容器的盖上,继续实验。向左推动容器的瞬间,观察到两球摆动方向相同(如图乙),但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不同,且最大角度α   β(选填“大于”或“小于”)。
(3)如图丙,将细线一端系住乒乓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铁球用另一等长细线悬挂在盖上,往容器中注满水,并盖上盖子。请你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画出向左推动容器的瞬间,两球在容器中的大致位置,两球这样的摆动,则可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03 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
[典例1](2024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典例2](2024秋 海曙区期末)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表演科学魔术,如图是老师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将手掌用力按压在易拉罐底部,然后举起手臂,易拉罐就离开了桌面。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
B.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典例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平衡力
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典例4](2024 龙湾区二模)体育中考时,小龙双手握住单杠静止如图所示。下列对力的描述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
B.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单杠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典例5](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跳水运动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的优势项目。如图运动员站在地面上静止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运动员将跳板压弯时,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运动员从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跟踪1](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跟踪2](2022春 婺城区期末)2020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一种传言——“美国宇航局NASA说,因为今天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是唯一一天可以让扫把独立站立的日子”。针对这一网络传言,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  )
A.扫把立起来时,扫把的重力大小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B.立在任何地面上的扫把其重力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
C.扫把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大于扫把的重力时才能立起来
[跟踪3](2023春 绍兴期中)如图甲所示,小亮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20s内,木箱未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B.在0~40s内,木箱一直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在20~40s内,木箱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D.在0~40s内,木箱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跟踪4](2024春 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木模质量均为m1靠三根竖直细线连接,在水平面上按一个“互”字型静置,上方木模呈现悬浮效果,这是利用了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Tensegrity)结构原理。图中短线a上的张力和水平面所受压力F2满足(  )
A.F1>mg F2<2mg B.F1>mg F2=2mg
C.F1<mg F2<2mg D.F1<mg F2=2mg
[跟踪5](2023春 金东区期中)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可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
(2)物体在4~5秒这段时间内共运动了     米。
[跟踪6](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中)如图是探测器“菲菜”首次成功着陆彗星的图片,“菲菜”重约100kg,大小如同一个电冰箱,在减速降落彗星的过程中,着陆器“菲菜”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在接近彗星的时,“菲菜”伸出三条起缓冲作用的着陆器,并发射两根酷似“鱼叉”的装置,把自己牢牢固定在彗星表面,与此同时,位于顶端的推进器也开始点火,把“菲菜”压在彗星表面,经分析可知,推进器喷射的高温气体的方向为     (填“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上”、“垂直于着陆地表面向下”或“与着陆地表面平行”)。
04 摩擦力
[典例1](2025 拱墅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使玻璃杯不掉下的力是(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C.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
[典例2](2024秋 慈溪市期末)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右脚后蹬时,图中箭头表示右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典例3](2024秋 海曙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 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典例4](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小宇在拖地时,拖把头沿图中v所示方向运动,则拖把头对地面压力的方向、地面对拖把头摩擦力的方向分别为(  )
A.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
B.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
C.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
D.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
[典例5](2024秋 苍南县校级月考)如图,工厂中的传送带正在顺时针转动,小明把木块A由静止释放到传送带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工厂突然停电,传送带马上停止运动,片刻后木块A也停止运动(传送带足够长,力的正负改变表示力的方向改变),下列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典例6](2025春 诸暨市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3)通过对比     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     (填“粗糙”或“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大;
(4)同学们在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     (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跟踪1](2025 婺城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 B.在 0~2s 内拉力F等于7N
C.在 0~6s内拉力F等于5N D.在 2~6s 内拉力F等于7N
[跟踪2](2024秋 余姚市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D.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零
[跟踪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小华在训练爬杆和爬绳时,先后顺着杆向下匀速直线滑落和沿着绳匀速向上爬,握杆的力小于抓绳的力,且下滑时速度大于爬升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均竖直向上
B.绳子更粗糙,所以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C.抓绳的力更大,所以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D.下滑时速度更大,所以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跟踪4](2024秋 慈溪市期中)如图,用F=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10N,向左 B.4N,向右 C.10N,向右 D.4N,向左
[跟踪5](2024春 滨江区校级期末)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牛,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牛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为     N,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N,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N。
[跟踪6](2023春 椒江区期末)家里的罐头(如图甲所示)瓶盖因太紧而拧不开,于是小科在瓶盖外包上毛巾,再用力拧,毛巾打滑,瓶盖还是没动。爸爸让他换一条湿毛巾试试,果然湿毛巾不再打滑,瓶盖打开了,由此他觉得水有助于增大摩擦力,但为什么许多公共场合的地面在用水清扫过后会摆放“小心地滑”的牌子(如图乙所示)。水到底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呢?为了解决困惑,小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滴数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拉力/牛 3.16 3.34 3.72 3.92 3.02 2.80 2.82 2.82
(1)请你推断:当水的滴数为32时,摩擦力大小为     牛。
(2)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很难做到匀速,在不更换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小科想到另一种测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保持不动,    。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请解释人走在湿滑的地面上时容易向后摔倒的原因:    。
1.(2025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
2.(2025 舟山一模)浙江越剧小生陈丽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如图是陈丽君在表演“抛伞”的瞬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静止状态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伞相对于陈丽君一直处于静止
D.伞在空中运动时,伞的速度发生变化,但惯性不变
3.(2025 钱塘区模拟)科学课上,教师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将一根长筷子插入苹果中(如图甲),然后将筷子提起,竖直悬在空中,用锤子不断轻敲筷子上端,发现苹果不断的往上爬升(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往上爬升,说明它具有惯性
B.提着筷子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C.敲击时,锤子对筷子的力与筷子对锤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静止时,苹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苹果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2025春 象山县校级期末)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面向镜头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人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惯性增大
B.“天宫”空间站处于平衡状态
C.地球对“天宫”空间站有吸引作用
D.空间站内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
5.(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各大景区都推出的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
B.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6.(2023秋 海曙区期末)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学课本上,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科学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由于文具盒和科学课本是静止的,所以它们没有惯性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2024秋 宁波校级月考)如图(a)所示,电磁铁A、薄铁片B和支架组成的装置悬挂于弹簧秤C的下端。当电磁铁A通电后,铁片B被突然吸引到如图(b)所示的位置时,弹簧秤C的示数将(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若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 B.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
C.绳子的拉力和瓶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2024春 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乙、甲以相同的速度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乙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的个数(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0.(2024春 义乌市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开启“蟾宫挖宝”。如图,若在月面看到火箭一直竖直向下喷气,且其作用力大小始终与重力相同,相同时间内火箭在空中依次经过了1、2、3三个位置。相对于月面,这三个位置分布不可能是(  )
A.水平运动 B.向右上运动
C.向下运动 D.向右下运动
11.(2024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铁块A重6N,静止地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将重为3N的铜块B放在铁块A上面时,A和B恰能沿着黑板缓慢匀速下滑。取走铜块B,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铁块A,使其匀速向上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3N B.9N C.15N D.18N
12.(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为节约能源,打造绿色城市,太原市的出租车全部换成了电动出租车,如图所示,一辆质量约为1.2t的电动出租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取g=10N/kg)求出租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
(1)出租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2)出租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3)出租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14.(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在4000N的水平牵引力F作用下,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路面向左匀速行驶。已知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辆车总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
(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
(3)当卡车卸掉300kg的钢卷后,要使卡车能以30m/s的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多大?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这是为什么?
1.(2023 杭州)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
2.(2023 金华)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在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3.(2023 绍兴)学习了弹簧秤的使用后,小敏完成了下列实验(弹簧秤重力不计)。
(1)小敏将弹簧秤挂钩连在墙上,在拉环处施加水平向左10牛的力使弹簧秤水平静止(图甲),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牛。
(2)小敏取下弹簧秤,连接在两个相同木块之间(图乙),用水平向左10牛的力使整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选填“>”、“=”或“<”)图甲中的读数,木块A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