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春 玄武区校级期末)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3,AC=4,,现将△DAC沿AC折叠至△PAC,使得PB,则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2.(2025 佛山二模)已知球O的表面积为12π,球面上有A,B,C,D四点,DA,DB,D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均为,若△ABC是正三角形,则AB=( )
A. B. C.2 D.3
3.(2024秋 邛崃市校级期末)已知向量,,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4.(2024秋 四平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MN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MA=2,NC=1,MA⊥平面ABCD,NC⊥平面,若异面直线AT与M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则λ的值为( )
A. B. C. D.
5.(2024秋 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三棱锥P﹣ABC中,△PAB和△ABC都是等边三角形,AB=2,PC=1,D为棱AB上一点,则的值为( )
A. B.1 C. D.
6.(2025 沙市区校级模拟)在正三棱台ABC﹣A1B1C1中,AB=4,A1B1=2,A1A与平面ABC所成角为,则该三棱台的体积为( )
A. B. C. D.
7.(2025 大武口区校级模拟)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C=BC,PA⊥平面ABC,∠ACB=90°,O为PB的中点,则直线CO与平面P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8.(2024秋 广东校级期末)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中,,点M为BC中点,点N在侧棱OA上,且ON=2NA,则(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4小题)
9.(2024秋 宝安区期末)下列给出的命题正确的是( )
A.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平面α的法向量为,则l∥α
B.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则α⊥β
C.若{}是空间的一组基底,则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
D.对空间任意一点O与不共线的三点A、B、C,若(其中x、y、z∈R),则P、A、B、C四点共面
10.(2024秋 朝阳校级期末)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P为空间内一动点,若,则( )
A.若λ=μ,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BC1
B.若μ=1﹣λ,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B1C
C.存在λ,μ∈(0,1),使得AP⊥平面BCC1B1
D.存在λ,μ∈(0,1),使得AP∥平面A1B1C1
11.(2024秋 安徽期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且点P满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λ=1,μ=0,则
B.若λ+μ=1,则D1P∥平面A1BD
C.若,则OP⊥平面A1BD
D.若λ=1,0≤μ≤1时,直线OP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θ,则
12.(2025春 南通校级期末)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1⊥DC1
B.BC1与B1D1所成的角为60°
C.BC1与平面D1DBB1所成的角为45°
D.C到平面BDC1的距离为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3.(2025秋 皇姑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B′C′D′中,E,F分别为棱AA′,AB的中点,与相等的向量为 ,与相反的向量为 ,与共线的向量为 .
14.(2025春 盐城月考)如图,有一长方形的纸片ABCD,AB的长度为4cm,BC的长度为3cm,现沿它的一条对角线AC把它折叠成90°的二面角,则折叠后 ,线段BD的长是 cm.
15.(2025 沈河区校级模拟)如图,一块矿石晶体的形状为四棱柱ABCD﹣A1B1C1D1,底面ABCD是正方形,CC1=3,CD=3,且∠C1CB=∠C1CD=60°,则向量的模长为 .
16.(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月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为C1D1,A1B1,B1C1的中点,P为底面ABCD(不包括边界)上的动点且满足EP∥平面BF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有 .
①存在点P,使得EP∥平面A1CD;
②存在点P,使得三棱锥P﹣BED1的体积为;
③存在点P,使得PE⊥PD;
④若点Q在线段BG(不包含端点)上运动,则二面角P﹣A1E﹣Q一定为锐角且无最小值.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秋 华容县期末)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CD∥AB,AD=DC=CB=1,AB=2,.
(1)证明:BD⊥PA;
(2)求PD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3)求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
18.(2025秋 江西月考)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2,点D,E分别为AC,AA1的中点,cos∠A1AB,∠A1AC.
(1)判断棱CC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B1F∥平面BDE.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ACC1A1⊥平面ABC;
(3)求直线A1B与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
19.(2024秋 浙江月考)已知直椭圆柱体是指底面为椭圆,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柱体.如图所示,直椭圆柱体的上下底面椭圆离心率为,高为椭圆短轴长度的,下底面长轴记为AB,上底面长轴记为A1B1.点E为AB上一点,过点E在下底面内作AB的垂线分别交下底面椭圆于点C,D.记.
(1)若平面A1AD⊥平面A1AC,求m及二面角C﹣A1B﹣D的余弦值;
(2)若m随变量t的变化而变化,且t 1,.记二面角C﹣A1B﹣D的大小为θ,证明:.
20.(2025 合肥校级模拟)如图,AE⊥平面ABCD,CF∥AE,AD∥BC,AD⊥AB,AB=AD=2,AE=BC=2CF=4.
(Ⅰ)求证:BF∥平面ADE;
(Ⅱ)求平面ADE与平面BDF夹角的余弦值;
(Ⅲ)求四面体B﹣DEF的体积.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春 玄武区校级期末)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3,AC=4,,现将△DAC沿AC折叠至△PAC,使得PB,则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解三角形;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在等腰△POB中求出cos∠PBO,由此利用余弦定理算出PD,结合AC⊥平面PAD,算出VC﹣PAD=6,进而求出VP﹣ABC=VC﹣PAD=6,然后求出△PBC的面积,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算出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再结合线面所成角的定义求得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答】解:在△ADC中,AC2=AD2+CD2﹣2AD CDcos∠ADC,
即16=9+CD2﹣6CD ,解得CD=5(舍负),故AC2+AD2=CD2,可得AC⊥CD,
在Rt△AOD中,OD,可得PO=BO,
等腰△POB中,cos∠PBO,
所以△PBD中,PD,
在△PAD中,PA=AD=3,所以∠PAD=90°,可得S△PADPA AD,
因为AC⊥PA,AC⊥AD,PA、AD是平面PAD内的相交直线,
所以AC⊥平面PAD,可得VC﹣PADS△PAD AC6,
在△PBC中,PB2=PC2+BC2=34,所以∠PCB=90°,可得S△PBCPC BC,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d,则VC﹣PAD=VP﹣ABC=6,即,解得d,
若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等知识,考查了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2.(2025 佛山二模)已知球O的表面积为12π,球面上有A,B,C,D四点,DA,DB,D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均为,若△ABC是正三角形,则AB=( )
A. B. C.2 D.3
【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球内接多面体.
【专题】数形结合;综合法;球;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球O的半径,并作出图形,利用△ABC的外心、球心O以及点A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出△ABC的外接圆半径,从而可求出AB.
【解答】解:如图,
因为球O的表面积为12π,设球O的半径为R,则4πR2=12π,可得R,
过点D作DH⊥平面ABC于点H,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
DA,DB,D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均为,且△ABC是正三角形,所以DH=AH=BH=CH=r,
则OHr,在Rt△AOH中,AH2+OH2=OA2,即r2,解得r=0(舍去)或r,
所以AH=BH,因为∠AHB=120°,所以AB3.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球内接多面体,属于中档题.
3.(2024秋 邛崃市校级期末)已知向量,,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考点】空间向量的投影向量与投影.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向量及应用;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C
【分析】由投影向量的定义,结合空间向量公式计算可求结果.
【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得:
所以,,
所以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向量的投影向量,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4.(2024秋 四平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MN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MA=2,NC=1,MA⊥平面ABCD,NC⊥平面,若异面直线AT与M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则λ的值为( )
A. B. C. D.
【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向量法;空间角;空间向量及应用;运算求解.
【答案】C
【分析】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可得异面直线AT与M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结合已知解方程,即可求解λ的值.
【解答】解:如图,以A为原点,以AB,AD,AM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所以M(0,0,2),N(2,2,1),D(0,2,0),B(2,0,0),C(2,2,0),
则,
可得(0,2λ,0)=(2,2λ,0),
所以,
因为异面直线AT与M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所以|cos,|,解得.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2024秋 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三棱锥P﹣ABC中,△PAB和△ABC都是等边三角形,AB=2,PC=1,D为棱AB上一点,则的值为( )
A. B.1 C. D.
【考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专题】常规题型;转化思想;解题方法;高考数学专题;解三角形;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A
【分析】先证明AB⊥平面PEC,得到AB⊥PC,再根据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解:取AB的中点E,连接PE,CE,
∵△PAB和△ABC都是等边三角形,
∴PE⊥AB,CE⊥AB,
∵PE∩CE=E,PE 平面PEC,CE 平面PEC,
∴AB⊥平面PEC,∵PC 面PEC,
∴AB⊥PC,
在△APC中,AP=AC=2,PC=1,
由余弦定理,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余弦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6.(2025 沙市区校级模拟)在正三棱台ABC﹣A1B1C1中,AB=4,A1B1=2,A1A与平面ABC所成角为,则该三棱台的体积为( )
A. B. C. D.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C
【分析】将棱台补全为棱锥,结合已知条件求出大小棱锥的高,利用及棱锥体积公式求棱台的体积.
【解答】解:由题设,将棱台补全为正棱锥P﹣ABC,如下图,且△A1B1C1,△ABC均为正三角形,
其中O为底面ABC中心,连接PO,则PO⊥面ABC,
而AO 面ABC,
即PO⊥AO,
所以A1A与平面ABC所成角为,
而AB=4,则,
所以,
令P﹣A1B1C1的高为h,结合棱台的结构特征,
知,
所以棱台体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7.(2025 大武口区校级模拟)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C=BC,PA⊥平面ABC,∠ACB=90°,O为PB的中点,则直线CO与平面P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向量法;空间角;数学建模.
【答案】B
【分析】以C为原点,CB为x轴,CA为y轴,过点C作平面ABC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直线CO与平面PA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解:在三棱锥P﹣ABC中,PA=AC=BC,PA⊥平面ABC,∠ACB=90°,O为PB的中点,
以C为原点,CB为x轴,CA为y轴,过点C作平面ABC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设PA=AC=BC=1,则C(0,0,0),P(0,1,1),B(1,0,0),O(),A(0,1,0),
(),(0,1,0),(0,1,1),
平面PAC的法向量(1,0,0),
设直线CO与平面PAC所成角为θ,
则sinθ,
∴cosθ.
∴直线CO与平面P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线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8.(2024秋 广东校级期末)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中,,点M为BC中点,点N在侧棱OA上,且ON=2NA,则( )
A. B.
C. D.
【考点】空间向量的数乘及线性运算.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平面向量及应用;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C
【分析】由图形中线段关系,应用向量加减、数乘的几何意义用表示出.
【解答】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向量的线性运算,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多选题(共4小题)
9.(2024秋 宝安区期末)下列给出的命题正确的是( )
A.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平面α的法向量为,则l∥α
B.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则α⊥β
C.若{}是空间的一组基底,则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
D.对空间任意一点O与不共线的三点A、B、C,若(其中x、y、z∈R),则P、A、B、C四点共面
【考点】平面的法向量;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共面;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空间向量的基底.
【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向量及应用;数学抽象.
【答案】BC
【分析】根据题意,由平面法向量的定义分析A、B,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分析C、D,综合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
对于A,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平面α的法向量为,
由于 2+30,则⊥,故有l∥α或l α,A错误;
对于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
由于 6+8﹣2=0,则⊥,必有α⊥β,B正确;
对于C,若{}是空间的一组基底,则向量、、不在同一平面内,
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向量,、也不在同一平面内,
故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C正确;
对于D,若(其中x、y、z∈R),当且仅当x+y+z=1时,P、A、B、C四点共面,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涉及平面的法向量,属于中档题.
10.(2024秋 朝阳校级期末)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P为空间内一动点,若,则( )
A.若λ=μ,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BC1
B.若μ=1﹣λ,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B1C
C.存在λ,μ∈(0,1),使得AP⊥平面BCC1B1
D.存在λ,μ∈(0,1),使得AP∥平面A1B1C1
【考点】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AB
【分析】由共面向量定理可得点P在侧面BCC1B1内(含边界),利用共线向量判断AB;借助向量数量积判断CD.
【解答】解:因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P为空间内一动点,若,
所以由共面向量定理可得点P在侧面BCC1B1内(含边界),
对于A选项,因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P为空间内一动点,若,
若λ=μ,则,
所以点P的轨迹为线段BC1,所以A选项正确;
对于B选项,由μ=1﹣λ,得,
所以,
所以,又λ∈[0,1],
所以点P的轨迹为线段B1C,所以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因为,,所以与不垂直,
所以直线AP与直线BB1不垂直,所以C选项错误;
对于D,因为平面A1B1C1的法向量为,估计选项C分析知与不垂直,
所以不存在λ,μ∈(0,1),使得AP∥平面A1B1C1,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属中档题.
11.(2024秋 安徽期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且点P满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λ=1,μ=0,则
B.若λ+μ=1,则D1P∥平面A1BD
C.若,则OP⊥平面A1BD
D.若λ=1,0≤μ≤1时,直线OP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θ,则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棱锥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BCD
【分析】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P(1﹣λ,1,μ),由λ=1,μ=0,得到P点与C点重合,结合体积公式,可得判定A错误;求得平面ABD的法向量,根据,可判定B正确;由,求得,可判定C正确;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sinθ,结合函数单调性,可判断D.
【解答】解:连接PD1,PA1,D1P,BP,A1C,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可得B(1,1,0),C(0,1,0),B1(1,1,1),D1(0,0,1),,
则(1,1,0)+λ(﹣1,0,0)+μ(0,0,1)=(1﹣λ,1,μ),
即P(1﹣λ,1,μ),
对于A中,若λ=1,μ=0,则P(0,1,0),则P点与C点重合,
可得,所以A错误;
对于B中,若λ+μ=1,则P(μ,1,μ),,,,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
则,
取z=1,可得x=﹣1,y=1,
所以,
由于,可得,
因为D1P 平面ABD,所以D1P∥平面ABD,所以B正确;
对于C中,若,
则,,
由于,
所以OP⊥平面A1BD,所以C正确;
对于D中,若λ=1,0≤μ≤1时,可得P(0,1,μ),所以,
则,
设,,则,,,
则,
由于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且,,,
所以,所以,,,
,,
所以,
所以,所以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属于难题.
12.(2025春 南通校级期末)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1⊥DC1
B.BC1与B1D1所成的角为60°
C.BC1与平面D1DBB1所成的角为45°
D.C到平面BDC1的距离为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立体几何;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ABD
【分析】连接CD1,由CD1⊥平面BCD1,可判断A;
由BD∥B1D1,得∠C1BD为BC1与B1D1所成的角,可判断B;
连接A1C1,交B1D1与点O,连接BO,得C1O⊥平面D1DBB1,得到∠C1BO即为BC1与平面D1DBB1所成的角,可判断C;
由等体积可判断D.
【解答】解:连接CD1,则CD1⊥C1D,
在正方体中BC⊥平面CDD1C1,C1D 平面CDD1C1,
所以C1D⊥BC,又BC∩CD1,且BC,CD1 平面BCD1,
所以C1D⊥平面BCD1,又BD1 平面BCD1,
所以BD1⊥DC1,故选项A正确;
因为BD∥B1D1,所以∠C1BD为BC1与B1D1所成的角,
又易知△BDC1等边三角形,
所以∠C1BD=60°,
所以BC1与B1D1所成的角为60°,故选项B正确;
连接A1C1,交B1D1与点O,连接BO,
则C1O⊥B1D1,
又BB1⊥平面A1B1C1D1,C1O 平面A1B1C1D1,
所以BB1⊥C1O,又BB1∩B1D1=B1,BB1,B1D1 平面D1DBB1,
所以C1O⊥平面D1DBB1,
所以∠C1BO即为BC1与平面D1DBB1所成的角,
由,
所以∠C1BO=30°,故选项C不正确;
因为,
又,
设C到平面BDC1的距离为h,
由,
所以,故选项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综合问题,属于中档题.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3.(2025秋 皇姑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B′C′D′中,E,F分别为棱AA′,AB的中点,与相等的向量为 ,, ,与相反的向量为 ,,, ,与共线的向量为 ,,,, .
【考点】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属性.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向量及应用;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 ,,,;,,,,.
【分析】直接利用由相等向量的定义;相反向量的定义;共线向量的定义判断结果.
【解答】解:空1:由相等向量的定义知,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为相等向量,
与相等的向量为,,;
空2:由相反向量的定义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为相反向量,
与相反的向量为,,,;
空3:由共线向量的定义知,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为共线向量,
与共线的向量为,,,,.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向量的相等向量,向量的共线向量,向量的相反向量,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4.(2025春 盐城月考)如图,有一长方形的纸片ABCD,AB的长度为4cm,BC的长度为3cm,现沿它的一条对角线AC把它折叠成90°的二面角,则折叠后 ﹣7 ,线段BD的长是 cm.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专题】数形结合;综合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作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求出DE、BF、EF的长度,再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计算可得.
【解答】解:如图所示,作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
则,,
,,折叠后,DE,EF,FB的长度保持不变,
所以,,
因为二面角D﹣AC﹣B为直二面角,BF⊥AC,平面ADC∩平面ABC=AC,BF 平面ABC,
所以BF⊥平面ADC,因为DE 平面ADC,所以BF⊥DE,
所以
,
因为
,
所以,即.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求法,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属于中档题.
15.(2025 沈河区校级模拟)如图,一块矿石晶体的形状为四棱柱ABCD﹣A1B1C1D1,底面ABCD是正方形,CC1=3,CD=3,且∠C1CB=∠C1CD=60°,则向量的模长为 3 .
【考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向量及应用;逻辑思维;运算求解.
【答案】.
【分析】先把用、、表示出来.接着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算出各向量模长及向量间夹角余弦值,代入式子求出的值.最后根据向量模长与向量平方的关系,对开方,得到的模长.
【解答】解:由模长公式求解.,
2,
故,
故.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向量的模,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6.(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月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为C1D1,A1B1,B1C1的中点,P为底面ABCD(不包括边界)上的动点且满足EP∥平面BF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有 ②④ .
①存在点P,使得EP∥平面A1CD;
②存在点P,使得三棱锥P﹣BED1的体积为;
③存在点P,使得PE⊥PD;
④若点Q在线段BG(不包含端点)上运动,则二面角P﹣A1E﹣Q一定为锐角且无最小值.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及两平面的夹角;棱锥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
【专题】转化思想;向量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②④.
【分析】以点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坐标,运用空间向量相关知识,逐一判断每条结论,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以点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D(0,0,0),E(0,1,2),F(2,1,2),G(1,2,2),B(2,2,0),A1(2,0,2),C(0,2,0),D1(0,0,2).
设点P(x,y,0)(0<x<2,0<y<2),又,
设平面BFG的法向量,
则则,即,
令c=1,可得a=2,b=2,所以,
又且EP∥平面BFG,
所以,即2x+2(y﹣1)﹣2=0,
化简得x+y=2,即点P的轨迹是平面ABCD内的直线x+y=2(不包括边界).
分析①:
,
设平面A1CD的法向量为,
则,则,
令a1=1,得,
则有,此时点P不在平面ABCD内,所以①错误.
分析②:
由已知得,,
设平面BED1的法向量为,
则,则,
令a2=1,得,
则点P到平面BED1的距离.
由,
所以当时存在点使得三棱锥P﹣BED1的体积为,
所以②正确.
分析③:
由已知得,
则,
所以不在点使得PE⊥PD,所以③错误.
分析④:
由已知可设点Q(s,2,t)(1<s<2,0<t<2),且2s+t=4.
又,
设平面PA1E的法向量为,平面A1EQ的法向量,
则,则,
令y1=2,得,
则,则,
令y2=2,得.
设二面角P﹣A1E﹣Q为α,根据法向量和图形,判断得,
又,所以α为锐角,
结合图形观察,α取不到最小值,所以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法的应用,属于难题.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秋 华容县期末)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CD∥AB,AD=DC=CB=1,AB=2,.
(1)证明:BD⊥PA;
(2)求PD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3)求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垂直.
【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作DE⊥AB于E,CF⊥AB于F,
因为CD∥AB,AD=CD=CB=1,AB=2,
所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所以,
故,,
所以AD2+BD2=AB2,所以AD⊥BD,
因为PD⊥平面ABCD,BD 平面ABCD,所以PD⊥BD,又PD∩AD=D,
所以BD⊥平面PAD,又因为PA 平面PAD,
所以BD⊥PA;
(2);
(3).
【分析】(1)先证BD⊥平面PAD,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2)以点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AB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求解即可;
(3)根据直线DC∥平面PAB,得出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等于点D到平面PAB的距离.再利用向量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作DE⊥AB于E,CF⊥AB于F,
因为CD∥AB,AD=CD=CB=1,AB=2,
所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所以,
故,,
所以AD2+BD2=AB2,所以AD⊥BD,
因为PD⊥平面ABCD,BD 平面ABCD,所以PD⊥BD,又PD∩AD=D,
所以BD⊥平面PAD,又因为PA 平面PAD,
所以BD⊥PA;
(2)如图,以点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则,
则,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
则,则有,
可取,
则,
所以PD与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易知直线DC∥平面PAB,
所以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等于点D到平面PAB的距离.
因为,
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线线垂直的判定,以及向量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8.(2025秋 江西月考)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2,点D,E分别为AC,AA1的中点,cos∠A1AB,∠A1AC.
(1)判断棱CC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B1F∥平面BDE.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ACC1A1⊥平面ABC;
(3)求直线A1B与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垂直.
【专题】转化思想;向量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运算求解;空间想象.
【答案】(1)棱CC1上存在点F,使得B1F∥平面BDE,此时的值为,即F是CC1的中点,理由如下:
取A1C1的中点G,连接B1G,B1F,GF,则DG∥CC1∥BB1,DG=CC1=BB1,
所以四边形BB1G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1G∥BD,
连接A1C,
因为D,E,G,F分别是对应棱的中点,
所以DE∥A1C,GF∥A1C,所以DE∥GF,
又B1G∩GF=G,BD∩DE=D,B1G、GF 平面B1GF,BD、DE 平面BDE,所以平面B1GF∥平面BDE,
因为B1F 平面B1GF,
所以B1F∥平面BDE.
(2)在△A1AB中,由余弦定理知,6,
因为A1A=AC=2,∠A1AC,
所以△A1AC是等边三角形,
又D是AC的中点,所以A1D,A1D⊥AC,
而△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
所以,即A1D⊥BD,
又AC∩BD=D,AC、BD 平面ABC,所以A1D⊥平面ABC,
因为A1D 平面ACC1A1,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ABC.
(3).
【分析】(1)取A1C1的中点G,连接B1G,B1F,GF,DG,分别证明B1G∥BD,DE∥GF,可得平面B1GF∥平面BDE,再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解;
(2)利用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证明A1D⊥BD,结合A1D⊥AC,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A1D⊥平面ABC,进而得证;
(3)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即可.
【解答】(1)解:棱CC1上存在点F,使得B1F∥平面BDE,此时的值为,即F是CC1的中点,理由如下:
取A1C1的中点G,连接B1G,B1F,GF,DG,则DG∥CC1∥BB1,DG=CC1=BB1,
所以四边形BB1G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1G∥BD,
连接A1C,
因为D,E,G,F分别是对应棱的中点,
所以DE∥A1C,GF∥A1C,所以DE∥GF,
又B1G∩GF=G,BD∩DE=D,B1G、GF 平面B1GF,BD、DE 平面BDE,所以平面B1GF∥平面BDE,
因为B1F 平面B1GF,
所以B1F∥平面BDE.
(2)证明:在△A1AB中,由余弦定理知,6,
因为A1A=AC=2,∠A1AC,
所以△A1AC是等边三角形,
又D是AC的中点,所以A1D,A1D⊥AC,
而△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
所以,即A1D⊥BD,
又AC∩BD=D,AC、BD 平面ABC,所以A1D⊥平面ABC,
因为A1D 平面ACC1A1,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ABC.
(3)解:由(2)知,A1D⊥平面ABC,
又BD⊥AC,
故以D为坐标原点,DB,DA,D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1(0,0,),B(,0,0),E(0,,),
所以(,0,),(,0,0),(0,,),
设平面BDE的法向量为(x,y,z),则,
取z=﹣1,则x=0,y,所以(0,,﹣1),
设直线A1B与平面BDE所成角为θ,
则sinθ=|cos,|,
故直线A1B与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评】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空间立体感,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2024秋 浙江月考)已知直椭圆柱体是指底面为椭圆,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柱体.如图所示,直椭圆柱体的上下底面椭圆离心率为,高为椭圆短轴长度的,下底面长轴记为AB,上底面长轴记为A1B1.点E为AB上一点,过点E在下底面内作AB的垂线分别交下底面椭圆于点C,D.记.
(1)若平面A1AD⊥平面A1AC,求m及二面角C﹣A1B﹣D的余弦值;
(2)若m随变量t的变化而变化,且t 1,.记二面角C﹣A1B﹣D的大小为θ,证明:.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及两平面的夹角.
【专题】应用题;整体思想;综合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1),;
(2)证明:由|AE|=m|BE|,则,
将代入椭圆,可得,
故,,B(a,0,0),A1(﹣a,0,b),
故,,,
设平面A1CB的法向量为(x,y,z),
平面A1DB的法向量为,
则,令y=2,则,
则,令y0=﹣2,则,
设二面角C﹣A1B﹣D的平面角为θ,
则,
由于t≥1,故,
,
由于,故,
由(1)知该二面角为钝角,故,
所以.
故,得证.
【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AC⊥AD,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得椭圆方程为,,将 C(﹣d,a﹣d) 代入椭圆即可求解,进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平面法向量,即可利用向量的夹角求解;
(2)求解平面法向量,利用法向量的夹角即可求解.
【解答】解:(1)由于AA1⊥底面ADBC,AC,AD 底面ADBC,故AA1⊥AD,AA1⊥AC,
由于平面A1AD⊥平面A1AC,故∠CAD为两平面的夹角,因此AC⊥AD,
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可设椭圆方程为,由于,故,则,
由于AC⊥AD,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可知,故CE=DE=AE,
设直线CD:x=﹣d,(0<d<a),则CE=AE=a﹣d,故C(﹣d,a﹣d),
将C(﹣d,a﹣d)代入椭圆中可得,
化简得7d2﹣8ad+a2=0,解得或d=a(舍去),
故,则,
以O为原点,以为x轴的正方向,过O作平行于的直线为y轴正方向,
平行于AA1向上的直线为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a,0,0),A1(﹣a,0,b),
则,,,
设平面A1CB的法向量为(x,y,z),平面A1DB的法向量为,
则,令x=3,则,
则,令x0=3,则,
设二面角C﹣A1B﹣D的平面角为θ,
则,
则由于.,,
则点E到A1B的距离为,
根据对称和全等可得,故,
所以;
(2)证明:由|AE|=m|BE|,则,
将代入椭圆,可得,
故,,B(a,0,0),A1(﹣a,0,b),
故,,,
设平面A1CB的法向量为(x,y,z),
平面A1DB的法向量为,
则,令y=2,则,
则,令y0=﹣2,则,
设二面角C﹣A1B﹣D的平面角为θ,
则,
由于t≥1,故,
,
由于,故,
由(1)知该二面角为钝角,故,
所以,
故,得证.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求两平面的夹角,属于难题.
20.(2025 合肥校级模拟)如图,AE⊥平面ABCD,CF∥AE,AD∥BC,AD⊥AB,AB=AD=2,AE=BC=2CF=4.
(Ⅰ)求证:BF∥平面ADE;
(Ⅱ)求平面ADE与平面BDF夹角的余弦值;
(Ⅲ)求四面体B﹣DEF的体积.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及两平面的夹角;棱锥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立体几何;运算求解.
【答案】(Ⅰ)证明结案解答;(Ⅱ);(Ⅲ).
【分析】(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求出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法即可得证;
(Ⅱ)分别求出平面BDF和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法求解即可;
(Ⅲ)利用向量法求出点E到平面BDF的距离,再根据等体积转换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Ⅰ)依题意,以A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
可得A(0,0,0),B(2,0,0),C(2,4,0),D(0,2,0),E(0,0,4),F(2,4,2),
因为AE⊥平面ABCD,且AB 平面ABCD,
所以AE⊥AB,
又AD⊥AB,且AD∩AE=A,
所以AB⊥平面ADE,
故是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
又,
所以,又因为BF 平面ADE,
所以BF∥平面ADE.
(Ⅱ)设为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
则,
又,,
所以,
不妨令y=1,可得,
又因为是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DE与平面BDF夹角为θ,
则,
所以平面ADE与平面BDF夹角的余弦值为.
(Ⅲ)因为,,
所以点E到平面BDF的距离,
在△BDF中:,,,
所以BD2+DF2=BF2,
所以∠BDF=90°,
所以,
所以四面体B﹣DEF体积.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法以及等体积转换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