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猜题卷
( 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不能使用计算器。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试卷难度:0.7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的相反数是( ).
A. B.8 C. D.
2.如图所示,直线被直线c所截.若,则( )
A. B. C. D.
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数据万亿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则n的值为( )
A. B. C. D.
4.郑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白衣彩陶钵由泥质红陶制成,肩腹部彩绘装饰图案,极富有装饰性和节律美.如图所示,关于它的三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 B.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C.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D.三种视图都相同
5.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点在这个函数图象上
C.若图象上有两点,,且,则
D.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点A、B的坐标分别为、,点E、F分别为、的中点,分别连接、,交点为P,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7.一种饮料有大、中、小种包装,一个中瓶比个小瓶便宜角,一个大瓶比一个中瓶加上一个小瓶贵角,若大、中、小各买瓶,需要元角.设小瓶单价是角,大瓶的单价是角,可列方程组为( )
A. B.
C. D.
8.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随机抽查了若干名学生每人的植树量,并分为四种类型,A:5棵:B:6棵;C:7棵;D:8棵.将各类型的人数绘制成如图4所示的扇形图和条形图,经确认扇形图是正确的,而条形图尚有一处错误,则该错误是( )
A.类型的人数 B.类型的人数 C.类型的人数 D.类型的人数
9.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为了认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网上各种健身项目层出不穷.如图是侧抬腿运动,可以保证全身得到锻炼!已知小敏大腿根部距脚尖,即,当其完成图中一次动作时,脚尖划过的轨迹长度为( ).
A. B. C. D.
10.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线段,上,且是的中位线,点P从点D出发沿向点E运动,点Q在上且满足,连接,过点Q作交于点R,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为( )
A.B.C.D.
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6的平方根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 ;-8的立方根是 .
12.不等式的解集是 .
13.数学组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去测塔高,如图,从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测得塔基的仰角为,已知塔基高出测量仪,(即),则塔身的高为 米.
14.在以“激情五月,唱响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只剩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入决赛时段,则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概率是 .
15.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在他的著作《详解九章算术》中提出下表,此表揭示了(为非负整数)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的规律,例如:
;它只有一项,系数为;
,它有两项,系数分别为,;
,它有三项,系数分别为,,;
,它有四项;系数分别为,,,;
根据以上规律,展开式各项系数的和等于 .
16.如图,点M,N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D和对角线BD上的点,连接BM,MN,,BC=2
(1) ;
(2)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第 17,18,19,20,21 题每题 8 分,第 22,23 题每题 10 分,第 24 题 12 分,共 72 分)
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18.解方程或不等式:
(1)
(2)
19.尺规作图: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内作等边,并连接、,求的度数.(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0.为了解我市初中生书面作业情况,对我市部分初中生就“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进行了随机调查,为便于统计学生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用表示,单位)状况设置了四个选项,分别为,,,,调查结果如下表,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
时间 A B C D
人数(人) m 112 48 30
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_________人;
(2)表格中_________;
(3)如图,表示“D”的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度;
(4)你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属于哪个选项?并对老师的书面作业布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21.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1);
(2).
22.如图,在△ABC中.
(1)如图①,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
①猜想BE与CD的数量关系是 ;
②若点M,N分别是BE和CD的中点,求∠AMN的度数;
(2)如图②,若分别以AB、AC为边作△ABD和△ACE,且AD=AB,AC=AE,∠DAB=∠CAE=α,DC、BE交于点P,连接AP,请直接写出∠APC与α的数量关系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点P、Q为抛物线上两点(点P与点Q不重合),点P的横坐标为m,点Q的横坐标为.
(1)求线段的长;
(2)当时,求m的值;
(3)当抛物线在点P和点Q之间的部分(包括点P与点Q两点)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时,求m的值;
(4)当点P在点B左侧时,连接,过点P作y轴的垂线交该抛物线于点M,以为边作,连接,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当时,直接写出m的值.
24.旋转是几何图形运动中的一种重要变换,通常与全等三角形等数学知识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某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三角形旋转的过程中,进行如下探究: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为中点,将绕点旋转,连接、.
观察猜想:(1)如图1,在旋转过程中,与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探究发现:(2)如图2,当点、在内且、、三点共线时,试探究线段、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决问题:(3)若中,,在旋转过程中,当且、、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的长.
《初中数学平行组卷2025-09-13》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C A A C A C
1.B
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
所以的相反数是-(-8)=8,故选B
2.B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平角的定义,对顶角相等,求出每个角的度数,进行判断即可.
解:∵,
∴,;
故选B.
3.B
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其表示方法,均为整数,确定的方法是,把原数变为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的绝对值就是几,当原数的绝对值时,为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时,为负整数,由此即可求解.
解:万亿,
故选:B .
4.A
本题考查了三种视图,熟知三视图的观察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仔细观察图中几何体摆放的位置,根据三种视角观察到的图形判定则可.
根据白衣彩陶钵的实物特征及几何体三视图的概念,可知其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俯视图与它们均不相同,
故选A.
5.C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当,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分析即可.
解:A. 反比例函数中的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选项没有说明两点在同一象限,所以不正确,符合题意;
D.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过点P作轴,交x轴于点C,根据点E、F分别为、的中点,则是的中位线,,可得,,即可得,则,,根据得,可得,即可得,,则,即可得.
解:如图所示,过点P作轴,交x轴于点C,
∵点E、F分别为、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
∴,
∴,
∴,,
∴,
∴点P的坐标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点的坐标,三角形的中位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
7.A
设设小瓶单价为x角,大瓶为y角,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解:设小瓶单价为x角,大瓶为y角,则中瓶单价为(2x-2)角,
可列方程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正确得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8.C
先求出D类型的人数的占比为,可知C类型的人数的占比为,由条形图可得A类型的人数为3人,占比为,计算出共抽查了30人,从而计算出C类型的人数为6人,而条形图中C类型的人数为8人,所以条形C错误.
解:扇形图中D的占比为:,
扇形图中C的占比为:,
条形图中A类型的人数为3人,占比为
共抽查了人,
C类型的人数为人,而条形图中C类型的人数为8人,
条形图中C类型的人数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A
本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熟练掌握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由题意得,轨迹长为:.
故选:A.
10.C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再证,列比例式,得到,,所以,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关于的函数表达式,利用函数性质解题.,掌握以上内容是解题关键.
解:是的中位线,
,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
,
,,
,
故,
所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为,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
以点和为端点的抛物线上的一段.
故选:C.
11. +6,-6/±6 2 -2
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求解即可.
解:36的平方根是+6和-6;
=4,4的算术平方根是2,
∴的算术平方根是2;
-8的立方根是-2.
故答案为:+6,-6;2;-2.
此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12.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列出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故答案为:.
13.
易得BC长,用BC表示出AC长,AC﹣CD=AD.
△ABC中,AC=BC.
△BDC中有DC=BC=20,∴AD=AC﹣DC=BC﹣BC=20(﹣1)米.
故答案为20(﹣1).
本题考查了仰角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
14.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画出树状图,根据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数和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情况数,再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解:画树状图如图:
由树状图可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情况有2种,
所以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5.
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能根据已知算式得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知算式得出规律,再求出即可.
解:由题意可得:
,
,
,
∴,
故答案为:.
16.
(1)首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然后即可求出的值;
(2)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连接,,,.过点作于点E.可知,可得的最小值即的长度,然后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出.
(1)∵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2)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连接,,,.过点作于点E.
∴,
∴的最小值为的长.
∵,,
∴得,
解得:,
即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概念.
17.,-1.
对原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再将,代入计算即可.
解:原式=
=
=,
当,时,
原式=
=-1.
本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能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是解题关键.
18.(1)
(2)
(1)先去分母,然后可得一元一次方程,进而问题可求解;
(2)先移项,然后再进行求解即可.
(1)解:去分母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经检验:当时,;
∴原方程的解为;
(2)解:
.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各个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19.作图见解析,
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作图,再根据角的和差及等边对等角求解.
解:如图:
在正方形中,有,,
在等边三角形中,有,,
,,
,
.
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200
(2)10
(3)54
(4)见解析
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从统计图表中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式解题的关键.
(1)将C组人数除以所占百分比即可求出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2)将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减去其他三组人数,即可求出的值;
(3)将D组人数除以调查的总人数,再乘以即可求出表示“D”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解:(人,
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200人,
故答案为:200;
(2)解:,
故答案为:10;
(3)解:,
表示“D”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故答案为:54;
(4)解:答案不唯一,根据实际回答即可.比如:我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属于B选项,
建议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少而精,具有代表性(只要合理均可).
21.(1)错,理由见解析;(2)错,理由见解析.
(1)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求出9.52的值,再比较即可;
(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出2313的值,再比较即可.
解:(1)∵9.52 = 90.25,又∵90.25和8955不接近,
∴≈9.5不正确;
(2)∵2313= 12326391,又∵12326391和12345不接近,
∴≈231不正确 .
本题考查了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定义的应用,能理解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22.(1)①BE=CD;②60°;(2)∠APC=
(1)①证△ABE≌△ADC(SAS),即可得出结论;
②连接AN,由①得:△ABE≌△ADC(SAS),则BE=CD,∠ABE=∠ADC,再证△ADN≌△ABM(SAS),得AN=AM,∠DAN=∠BAM,然后证∠MAN=∠BAD=60°,得△AMN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AMN=60°;
(2)过A作AM⊥CD于M,AN⊥BE于N,同(2)得:△ABE≌△ADC(SAS),△ADM≌△ABN(AAS),则∠AEB=∠ACD,AM=AN,证出PA平分∠DPE,得∠APE=∠DPE,再证∠EPC=∠CAE=α,得∠DPE=180°﹣α,则∠APE=90°﹣α,即可得出结论.
解:(1)①BE=CD,理由如下:
∵△ABD和△ACE是等边三角形,
∴AB=AD,∠BAD=∠CAE=60°,AC=AE,
∴∠CAE+∠BAC=∠BAD+∠BAC,即∠BAE=∠DAC,
∴△ABE≌△ADC(SAS),∴BE=CD,
故答案为:BE=CD;
②连接AN,如图①所示:
由①得:△ABE≌△ADC(SAS),
∴BE=CD,∠ABE=∠ADC,
∵点M,N分别是BE和CD的中点,
∴BM=DN,
又∵AD=AB,
∴△ADN≌△ABM(SAS),
∴AN=AM,∠DAN=∠BAM,
∴∠BAM+∠BAN=∠DAN+∠BAN,
即∠MAN=∠BAD=60°,
∴△AMN为等边三角形,
∴∠AMN=60°;
(2)∠APC=90°+ α ,理由如下:
过A作AM⊥CD于M,AN⊥BE于N,如图②所示:
同②得:△ABE≌△ADC(SAS),△ADM≌△ABN(AAS),
∴∠AEB=∠ACD,AM=AN,
∵AM⊥CD,AN⊥BE,
∴PA平分∠DPE,
∴∠APE= ∠DPE,
又∵∠EPC+∠ACD=∠CAE+∠AEB,
∴∠EPC=∠CAE=α,
∴∠DPE=180°﹣α,
∴∠APE= (180°﹣α)=90°﹣ α,
∴∠APC=∠APE+∠EPC=90°﹣ α+α=90°+ α.
23.(1)4
(2)1或3
(3)或
(4)
(1)令,求出点的坐标,即可求解;
(2)由题意得到,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3)分点P在点Q上方和点P在点Q下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4)分五种情况进行讨论:当时,当时,当时, 当时,当时,分别画出图形,求出结果即可.
(1)解:令,即,
解得:,
根据题意:,
;
(2)解:点P、Q为抛物线上两点(点P与点Q不重合),点P的横坐标为m,点Q的横坐标为.
,
,
整理得:,
解得:,
m的值为1或3;
(3)解:由(2)知,
当点P在点Q上方时,,
解得:,
则,即,
解得:;
和点P在点Q下方,
同理得:,
则,即,
解得:;
综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时,m的值为或;
(4)解:根据题意得:,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轴,则轴,
点P与点M关于对称,
点M的横坐标为:,
,
如图,当时,,过点M作轴于点F,轴于点E,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如图,当时,,过点M作轴于点F,轴于点E,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当时,点P与点M重合,此时平行四边形不存在;
如图,当时,,设直线交y轴于点E,直线交y轴于点F,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如图,当时,过点M作轴于点F,轴于点E,
轴,则轴,
点P与点M关于对称,
点M的横坐标为:,
,
∵,
∴点Q在点M的右侧,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
综上分析可知:m的值为.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二次函数与面积综合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是解题的关键.
24.(1);(2),理由见解析;(3)或
(1)如图所示,连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由此即可求解;
(2)由(1)中,再根据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即可求解;
(3)点、、三点共线,分类讨论,根据(1),(2)中的结论即可求解.
解:.
理由:如图所示,连接,设交于点,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为中点,
∴,平分,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和中,
,
∴,
∴,,
∵,
∴,
在四边形中,
,
∴,
故答案为:;
(2).
理由:如图所示,连接,
由(1)可知:,
∵、、三点共线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3),,、、三点共线,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①如图所示,连接,
由(2)可知:,
由(1)可知:,,
∴,,
在中,,
∴,
∴;
②如图所示,连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由(1)可知:,,
∴,,
在中,,
∴,
∴(此时,不符合题意,舍去);
③如图所示,连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由(1)可知:,,
∴,,
在中,,
∴,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掌握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机密★启用前
202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猜题卷
( 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不能使用计算器。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试卷难度:0.7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C A A C A C
1.B
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
所以的相反数是-(-8)=8,故选B
2.B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平角的定义,对顶角相等,求出每个角的度数,进行判断即可.
解:∵,
∴,;
故选B.
3.B
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其表示方法,均为整数,确定的方法是,把原数变为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的绝对值就是几,当原数的绝对值时,为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时,为负整数,由此即可求解.
解:万亿,
故选:B .
4.A
本题考查了三种视图,熟知三视图的观察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仔细观察图中几何体摆放的位置,根据三种视角观察到的图形判定则可.
根据白衣彩陶钵的实物特征及几何体三视图的概念,可知其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俯视图与它们均不相同,
故选A.
5.C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当,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分析即可.
解:A. 反比例函数中的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选项没有说明两点在同一象限,所以不正确,符合题意;
D.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过点P作轴,交x轴于点C,根据点E、F分别为、的中点,则是的中位线,,可得,,即可得,则,,根据得,可得,即可得,,则,即可得.
解:如图所示,过点P作轴,交x轴于点C,
∵点E、F分别为、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
∴,
∴,
∴,,
∴,
∴点P的坐标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点的坐标,三角形的中位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
7.A
设设小瓶单价为x角,大瓶为y角,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解:设小瓶单价为x角,大瓶为y角,则中瓶单价为(2x-2)角,
可列方程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正确得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8.C
先求出D类型的人数的占比为,可知C类型的人数的占比为,由条形图可得A类型的人数为3人,占比为,计算出共抽查了30人,从而计算出C类型的人数为6人,而条形图中C类型的人数为8人,所以条形C错误.
解:扇形图中D的占比为:,
扇形图中C的占比为:,
条形图中A类型的人数为3人,占比为
共抽查了人,
C类型的人数为人,而条形图中C类型的人数为8人,
条形图中C类型的人数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A
本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熟练掌握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由题意得,轨迹长为:.
故选:A.
10.C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再证,列比例式,得到,,所以,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关于的函数表达式,利用函数性质解题.,掌握以上内容是解题关键.
解:是的中位线,
,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
,
,,
,
故,
所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为,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
以点和为端点的抛物线上的一段.
故选:C.
11. +6,-6/±6 2 -2
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求解即可.
解:36的平方根是+6和-6;
=4,4的算术平方根是2,
∴的算术平方根是2;
-8的立方根是-2.
故答案为:+6,-6;2;-2.
此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12.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列出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故答案为:.
13.
易得BC长,用BC表示出AC长,AC﹣CD=AD.
△ABC中,AC=BC.
△BDC中有DC=BC=20,∴AD=AC﹣DC=BC﹣BC=20(﹣1)米.
故答案为20(﹣1).
本题考查了仰角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
14.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画出树状图,根据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数和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情况数,再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解:画树状图如图:
由树状图可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情况有2种,
所以甲,乙同学获得前两名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5.
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能根据已知算式得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知算式得出规律,再求出即可.
解:由题意可得:
,
,
,
∴,
故答案为:.
16.
(1)首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然后即可求出的值;
(2)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连接,,,.过点作于点E.可知,可得的最小值即的长度,然后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出.
(1)∵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2)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连接,,,.过点作于点E.
∴,
∴的最小值为的长.
∵,,
∴得,
解得:,
即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概念.
17.,-1.
对原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再将,代入计算即可.
解:原式=
=
=,
当,时,
原式=
=-1.
本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能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是解题关键.
18.(1)
(2)
(1)先去分母,然后可得一元一次方程,进而问题可求解;
(2)先移项,然后再进行求解即可.
(1)解:去分母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经检验:当时,;
∴原方程的解为;
(2)解:
.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各个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19.作图见解析,
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作图,再根据角的和差及等边对等角求解.
解:如图:
在正方形中,有,,
在等边三角形中,有,,
,,
,
.
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200
(2)10
(3)54
(4)见解析
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从统计图表中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式解题的关键.
(1)将C组人数除以所占百分比即可求出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2)将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减去其他三组人数,即可求出的值;
(3)将D组人数除以调查的总人数,再乘以即可求出表示“D”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解:(人,
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200人,
故答案为:200;
(2)解:,
故答案为:10;
(3)解:,
表示“D”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故答案为:54;
(4)解:答案不唯一,根据实际回答即可.比如:我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属于B选项,
建议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少而精,具有代表性(只要合理均可).
21.(1)错,理由见解析;(2)错,理由见解析.
(1)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求出9.52的值,再比较即可;
(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出2313的值,再比较即可.
解:(1)∵9.52 = 90.25,又∵90.25和8955不接近,
∴≈9.5不正确;
(2)∵2313= 12326391,又∵12326391和12345不接近,
∴≈231不正确 .
本题考查了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定义的应用,能理解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22.(1)①BE=CD;②60°;(2)∠APC=
(1)①证△ABE≌△ADC(SAS),即可得出结论;
②连接AN,由①得:△ABE≌△ADC(SAS),则BE=CD,∠ABE=∠ADC,再证△ADN≌△ABM(SAS),得AN=AM,∠DAN=∠BAM,然后证∠MAN=∠BAD=60°,得△AMN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AMN=60°;
(2)过A作AM⊥CD于M,AN⊥BE于N,同(2)得:△ABE≌△ADC(SAS),△ADM≌△ABN(AAS),则∠AEB=∠ACD,AM=AN,证出PA平分∠DPE,得∠APE=∠DPE,再证∠EPC=∠CAE=α,得∠DPE=180°﹣α,则∠APE=90°﹣α,即可得出结论.
解:(1)①BE=CD,理由如下:
∵△ABD和△ACE是等边三角形,
∴AB=AD,∠BAD=∠CAE=60°,AC=AE,
∴∠CAE+∠BAC=∠BAD+∠BAC,即∠BAE=∠DAC,
∴△ABE≌△ADC(SAS),∴BE=CD,
故答案为:BE=CD;
②连接AN,如图①所示:
由①得:△ABE≌△ADC(SAS),
∴BE=CD,∠ABE=∠ADC,
∵点M,N分别是BE和CD的中点,
∴BM=DN,
又∵AD=AB,
∴△ADN≌△ABM(SAS),
∴AN=AM,∠DAN=∠BAM,
∴∠BAM+∠BAN=∠DAN+∠BAN,
即∠MAN=∠BAD=60°,
∴△AMN为等边三角形,
∴∠AMN=60°;
(2)∠APC=90°+ α ,理由如下:
过A作AM⊥CD于M,AN⊥BE于N,如图②所示:
同②得:△ABE≌△ADC(SAS),△ADM≌△ABN(AAS),
∴∠AEB=∠ACD,AM=AN,
∵AM⊥CD,AN⊥BE,
∴PA平分∠DPE,
∴∠APE= ∠DPE,
又∵∠EPC+∠ACD=∠CAE+∠AEB,
∴∠EPC=∠CAE=α,
∴∠DPE=180°﹣α,
∴∠APE= (180°﹣α)=90°﹣ α,
∴∠APC=∠APE+∠EPC=90°﹣ α+α=90°+ α.
23.(1)4
(2)1或3
(3)或
(4)
(1)令,求出点的坐标,即可求解;
(2)由题意得到,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3)分点P在点Q上方和点P在点Q下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4)分五种情况进行讨论:当时,当时,当时, 当时,当时,分别画出图形,求出结果即可.
(1)解:令,即,
解得:,
根据题意:,
;
(2)解:点P、Q为抛物线上两点(点P与点Q不重合),点P的横坐标为m,点Q的横坐标为.
,
,
整理得:,
解得:,
m的值为1或3;
(3)解:由(2)知,
当点P在点Q上方时,,
解得:,
则,即,
解得:;
和点P在点Q下方,
同理得:,
则,即,
解得:;
综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时,m的值为或;
(4)解:根据题意得:,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轴,则轴,
点P与点M关于对称,
点M的横坐标为:,
,
如图,当时,,过点M作轴于点F,轴于点E,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如图,当时,,过点M作轴于点F,轴于点E,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当时,点P与点M重合,此时平行四边形不存在;
如图,当时,,设直线交y轴于点E,直线交y轴于点F,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
如图,当时,过点M作轴于点F,轴于点E,
轴,则轴,
点P与点M关于对称,
点M的横坐标为:,
,
∵,
∴点Q在点M的右侧,
∴,
点N的横坐标为:,
,
∴,
∴
,
,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
综上分析可知:m的值为.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二次函数与面积综合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是解题的关键.
24.(1);(2),理由见解析;(3)或
(1)如图所示,连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由此即可求解;
(2)由(1)中,再根据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即可求解;
(3)点、、三点共线,分类讨论,根据(1),(2)中的结论即可求解.
解:.
理由:如图所示,连接,设交于点,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为中点,
∴,平分,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和中,
,
∴,
∴,,
∵,
∴,
在四边形中,
,
∴,
故答案为:;
(2).
理由:如图所示,连接,
由(1)可知:,
∵、、三点共线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3),,、、三点共线,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①如图所示,连接,
由(2)可知:,
由(1)可知:,,
∴,,
在中,,
∴,
∴;
②如图所示,连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由(1)可知:,,
∴,,
在中,,
∴,
∴(此时,不符合题意,舍去);
③如图所示,连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由(1)可知:,,
∴,,
在中,,
∴,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掌握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共7张PPT)
202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猜题卷试卷分析
一、试题难度
整体难度:中等
难度 题数
容易 5
较易 12
适中 4
较难 2
困难 1
一、试题难度
三、知识点分布
一、单选题 1 0.94 相反数的定义
2 0.94 对顶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3 0.9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的数
4 0.90 判断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5 0.85 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象限;比较反比例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
6 0.85 坐标与图形;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求解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7 0.85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8 0.85 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求条形统计图的相关数据;求扇形统计图的某项数目
9 0.65 求弧长
10 0.4 图形运动问题(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求解问题
三、知识点分布
二、填空题 11 0.94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12 0.85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13 0.85 仰角俯角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4 0.85 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15 0.65 数字类规律探索;多项式乘法中的规律性问题
16 0.65 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根据矩形的性质求线段长;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计算
三、知识点分布
三、解答题 17 0.85 整式的加减中的化简求值
18 0.85 解分式方程;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19 0.8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角度
20 0.85 由样本所占百分比估计总体的数量;求扇形统计图的某项数目;求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
21 0.85 估计算术平方根的取值范围;已知一个数的立方根,求这个数
22 0.6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综合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3 0.4 y=ax +bx+c的图象与性质;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面积问题(二次函数综合);特殊四边形(二次函数综合)
24 0.15 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其他问题(旋转综合题);全等的性质和SAS综合(S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