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秋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3 14: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
1.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描绘秋天景象的短文。文中通过“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落下”展现秋天的气候与树叶变化,又以“天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南飞排字”描绘天空及大雁动态,最后以“啊!秋天来了!”直抒对秋天到来的感慨。短文语句简洁、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秋天特点,培养其观察能力。依据课程标准等,能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了解秋天,同时感受语言的节奏感与画面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积累“一片片”等叠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变调,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片片”等词语描绘的秋天景象。仿照“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秋天景色的变化,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大雁南飞的习性,感受动物适应自然的智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朗读,体会“一片片”“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在生理上已具备一定的书写、朗读能力。心理上,对自然事物有较强好奇心与求知欲。课文语言简单易懂,多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顺,也能理解秋天的常见景象。教学时可从引导观察生活中的秋天切入,激发兴趣。识字环节可结合图文,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朗读上,通过范读、赛读等方式,感受秋天之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秋天的印象,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老师先考考你们呀,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哪四季呀?(预设学生回答春夏秋冬)哇,真厉害!那现在呀,天气渐渐变凉了,树叶也开始有变化啦,天空也不一样咯,而且呀,还能看到一群群鸟儿排着特别有趣的队形往一个方向飞呢。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哈哈,对啦,就是秋天哦,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好好感受秋天,来,一起读课题“秋天”。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随后师生合作读,第一段老师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最后一句齐读,感受秋天的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秋、气、了、树、叶、黄、片、从、来、飞,并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些字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生字卡片,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接龙读”“小老师带读”等方式巩固字音。重点提示:“了”在句末读轻声“le”,“飞”是整体认读音节,“片”是三拼音节piàn。
4.运用三种识字方法帮助记忆:
① 看图识字:结合课文插图,看“树叶黄了”“大雁飞”等画面,理解“叶、黄、飞”等字的意思;
② 加一加:用熟字组合记新字,如“了+子=子”,“人+一=大”;
③ 动作演示:“飞”字可做张开双臂模仿大雁飞翔的动作,加深印象。
5.游戏巩固:玩“找朋友”游戏,教师出示字卡,学生快速举起对应词语的手势或抢答组词,如“秋——秋天”“树——大树”“一”片叶子”。
6.指导书写会写字“了、子、大、人”:
① 学生观察四个字的笔顺、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关键笔画:
“了”:两笔写成,第一笔横撇,第二笔弯钩,弯钩要舒展;
“子”:三笔写成,横撇、弯钩、横,弯钩与“了”相似,但下面多一横;
“大”:三笔写成,横、撇、捺,撇捺要打开,像人张开手臂;
“人”:两笔写成,撇、捺,起笔靠近,分开对称。
③ 学生书空练习笔顺,边说笔画名称边写。
7.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各写两遍,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端正,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学习任务二、熟读课文,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每一句话都读清楚。
3.读完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现在我们一起分段朗读课文,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全班齐读。
朗读时,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个季节展开描写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季节特点的?
5.小结:整篇课文紧扣“秋天”这一主题,依次描写了秋天的气候特征(天气凉)、植物变化(树叶黄、叶落)、天空状态(蓝、高)以及动物行为(大雁南飞)。最后用感叹句点明主旨,形成完整的认知线索。
6.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每一段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这些词句就像“线索”,帮我们串起整篇课文的内容。
学习任务三、析读课文,感悟体会
析读第一段
(1)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呀。“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大家找找这里面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变化呀?(板书:秋天的变化)
(2)引导学生从句子里找出描述的不同事物以及它们发生的变化哦,比如天气、树叶等方面。
(3)师:同学们,这里写了天气变得凉凉的,树叶呢,也从原来的绿色变成黄色啦,而且还一片一片地从树上掉落下来呢。这就是秋天来临时,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明显的变化呀。
析读第二段
(1)师:接着看第二段哦,“天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大家看看天空是什么样的呀?(板书:秋天的天空、大雁南飞)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或者之前了解到的知识来思考大雁南飞的原因哦。
(3)师:同学们,因为北方的冬天呀,天气会变得很冷很冷,还会找不到足够的食物呢。而南方呢,冬天比较暖和,也有更多食物。所以大雁们就会在秋天的时候,成群结队地往南飞啦,去寻找更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哦。
3.整体感悟
(1)师:同学们,咱们把课文都仔细分析了一遍啦,现在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秋天的这些画面哦,有凉凉的天气,变黄飘落的树叶,又蓝又高的天空,还有排着整齐队形往南飞的大雁。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呀?(板书:喜欢秋天)
(2)引导学生从作者对秋天这些景象的描写,以及最后这声感叹,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哦。
4.拓展迁移
(1)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秋天的景色,和小伙伴说一说除了树叶变黄、大雁南飞,还发现了秋天哪些变化,比如花草的样子、气温的改变等,然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
(2)给同学们分享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老师先朗读并简单解释古诗大意,让同学们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美景,对比和课文中描写秋天有什么不同之处。
5.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秋天》,通过朗读和识字,感受到秋天天气变凉、树叶变黄、大雁南飞的季节特征。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秋、气、了、树”等,掌握了“了、子、大、人”等字的书写。通过观察和想象,我们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化,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观察秋天的特点,用学到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发现。
【课后任务】
1.仿照课文,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秋天的画,在班级里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画中的内容。
3.去户外观察秋天,把看到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秋天
天气凉,树叶黄,叶落
天蓝高,大雁南飞成“人”“一”字
啊!秋天来了!
【教学反思】
●目标达成层面:通过图文结合与生活联想,学生能准确识记“秋、黄、飞”等生字,并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了、子、大、人”四个会写字,基本达成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朗读指导效果:借助大雁飞行图示和动作模仿,学生能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特点,但在情感表达上对“啊!秋天来了!”的惊喜语气把握尚显生硬,需加强范读引领。
●核心素养落实:教学中融合观察力培养(颜色、天气变化)与语言积累,初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审美感知能力;通过“一片片叶子落下来”的想象说话,激发思维,但表达的完整性指导有待加强。
●教学方法优化点:采用情境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有效提升识字趣味性;写字指导中“一看二写三评”环节落实较好,但个别学生笔顺错误(如“大”字末笔捺起笔过高)需个别纠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