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试题
监测对象 四年级学生 学科 科学 版本 教科版
测试学段 内容知识点 1.体会口腔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2.认识各消化器官的作用,树立健康生活保护消化器官意识。 3.在理解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监测能力层级 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维度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预估试题 难度 0.95 预估作答时长 40分钟 题目分值 100
试题内容
试题命制情景:面包“旅行”记 面包,这个金黄色的探险家,带着一丝丝诱人的香甜,勇敢地踏入了人体的第一个站点——口腔。在这里,它遇到了牙齿这个热情的“切割师”和唾液这位“温柔的助手”。经过口腔的短暂停留,面包探险队沿着一条滑滑的、肌肉蠕动的通道——食道,继续向下前进,通道曲折,但异常刺激。当面包探险队抵达胃这个“大型加工厂”时,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这两位强大的“加工师”热情款待后来到小肠这个“营养盛宴”的举办地。面包探险队享受“营养大餐”后到达大肠这个“告别仪式”的举办地。最终,面包探险队在这段旅程的终点——肛门,完成了使命,告别了人体这个奇妙的世界。 请根据情景,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牙齿”。请完成下面的题目。(5道小题,每空3分,共33分) 图1 (选自四川民族出版社《小学生学习实践园地》) (1)如图1,①是牙齿的( ),它起( )的作用;②是牙齿的( ),它起( )的作用;③是牙齿的( ),它起( )的作用。 A.犬齿 B.臼齿 C.门齿 D.切割食物 E.撕碎食物 F. 咀嚼食物 (2)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 )和( ),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A.养料 B.动力 C.能量 (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下列( )说法是不正确的。 A.早晚认真刷牙 B.多吃生冷坚硬的食物 C.晚上少吃甜食 (4)科科牙齿经常出血,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医生让他多吃( )。 A.海鲜 B.肉类 C.水果蔬菜 (5)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会有( )色的物质发生。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2.“九曲十八弯,食物通道宽,酸甜苦辣咸,全都往里钻”,请完成下面的题目。(4道小题,每空3分,共48分) 图2(选自四川民族出版社《小学生学习实践园地》) (1)如图2,请在图上填上正确的消化器官名称。 (2)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对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3)请将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消化器官按照先后顺序写在括号里。(写序号) ①大肠 ②胃 ③食道 ④小肠 ⑤口腔 ( ) ( ) ② ( )( ) (4)请将下面各消化器官和它们各自的作用连起来。 口腔 吸收食物残渣中残余的水分 食道 把食物嚼碎 胃 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 小肠 食物运输的通道 大肠 把嚼碎的食物进一步变成食糜 3.《窃读记》主要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间接地体现了食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课文末尾,国文老师勉励作者说:“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作者个人的勉励,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食物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而书籍则滋养了我们的灵魂。这种滋养是相互的、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成长的基石。(4道小题,(1)(2)(3)小题每空3分,(4)小题10分,共19分)(《窃读记》作者林海音(1918-2001)) (1)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吃饭要“细嚼慢咽”。其中“细嚼慢咽”的“嚼”主要是由( )完成的。 A.犬齿 B.门齿 C.臼齿 (2)学校餐厅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婆豆腐,这份食谱中还需添加( )才会更加合理。 A.清蒸鲈鱼 B.红烧牛肉 C.清炒白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吃零食,零食里的营养成分可以代替一日三餐 B.早上来不及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多吃点补充回去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水果和蔬菜 (4)“书籍则滋养了我们的灵魂,食物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答案:
1.如图“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牙齿”。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1)如图1,①是牙齿的( C ),它起( D )的作用;②是牙齿的( A ),它起( E )的作用;③是牙齿的( B ),它起( F )的作用。 (2)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 A )和( C ),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下列( B )说法是不正确的。 (4)科科牙齿经常出血,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医生让他多吃( C )。 (5)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会有( A )色的物质发生。 2.“九曲十八弯,食物通道宽,酸甜苦辣咸,全都往里钻”,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1)如图2,请在图上填上正确的消化器官名称。 (2)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B )对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3)请将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消化器官按照先后顺序写在括号里。 ( ⑤ ) ( ③ ) ② ( ④ )( ① ) (4)请将下面各消化器官和它们各自的作用连起来。 口腔 吸收食物残渣中残余的水分 食道 把食物嚼碎 胃 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 小肠 食物运输的通道 大肠 把嚼碎的食物进一步变成食糜 3.《窃读记》主要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间接地体现了食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课文末尾,国文老师勉励作者说:“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作者个人的勉励,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食物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而书籍则滋养了我们的灵魂。这种滋养是相互的、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成长的基石。 (1)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吃饭要“细嚼慢咽”。其中“细嚼慢咽”的“嚼”主要是由( C )完成的。 (2)学校餐厅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婆豆腐,这份食谱中还需添加( C )才会更加合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4)“书籍则滋养了我们的灵魂,食物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膳食、少吃油腻、又咋食品等 (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标准
1.如图“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牙齿”。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5个小题,设置了11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选择对1项得3分,总分为33分。 2.“九曲十八弯,食物通道宽,酸甜苦辣咸,全都往里钻”,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1)填空。共6个空,学生写对1空得3分,总分为18分。 (2)选择。共1个空,学生选择对得3分,总分为3分。 (3)排序。共4个空,学生选择对1空得3分,总分为12分。 (4)连线。共5个空,学生连对1空得3分,总分为15分。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4个小题,设置了16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总分为48分。 3.《窃读记》主要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间接地体现了食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课文末尾,国文老师勉励作者说:“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作者个人的勉励,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食物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而书籍则滋养了我们的灵魂。这种滋养是相互的、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成长的基石。 【分值说明】本题目共4个小题,设置了4个空。第(1)(2)(3)题为选择题,学生选择对1空得3分,共9分。第(4)题为开放性填空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得10分。
命题意图
本题本主要是通过面包在人体内“旅行”引发学生对呼吸与消化的探索。面包在人体内“旅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设想,旨在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描述面包在人体内消化和被吸收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并认识到各器官的功能作用。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消化系统与平时生活习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题本以落实课程“培根润心、启智增慧”理念,以探究实践为主线,以科学思维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进阶特征,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如下设计理念: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 该题本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按照编写顺序命制题目,而是从面包在人体内的“旅行”故事开始,从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入手,命制题目,引发探究,带领学生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与牙齿、唾液、舌头的关系,初步认识食物消化需要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再通过比对消化器图,引导学生猜想面包在体内的“旅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器官,初步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后续学习“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 该题本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95以上,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二是以面包“旅行”为例,真实情景贯穿始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科学探究提供方法;三是题目中以图片形式呈现,提供多样性题目(选择、填空、连线),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推理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科学家精神培育 该题本从头到尾都体现了一种科学家精神,那就是持续观察、持续记录、持续探究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渗透。同时,在题目中设置的开放性题目,跨学科融入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中“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精神食粮的缺乏远比物质食粮的缺乏更渴求。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书籍对于精神成长的重要性,类似于食物对于身体成长的作用,但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消化”与滋养。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去探究、去思考、去实践。 总之,该题本以跨学科、大单元为引领,以真实情景贯穿始终,考查内容细腻,考查题目既关注了科学观念,也关注了科学思维;既关注了科学探究实践,又关注了学生态度责任的落实。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相关的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