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试题
监测对象 六年级学生 学科 科学 版本 教科版
测试学段 内容知识点 小学 工具与技术 监测能力层级 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维度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预估试题 难度 0.95 预估作答时长 40分钟 题目分值 (按100分) 100
试题内容
试题命制情景:剪刀王国的冒险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存在着一个由剪刀构成的神奇王国——剪刀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剪刀们不仅拥有生命,还掌握着各种神奇的技术和魔法。现在,科科将成为一名勇敢的探险者,踏入剪刀王国,解开剪刀的秘密,完成一系列挑战。 1.“我身似弯月,头尖尾宽,开合之间,万物可断。--剪刀”,科科拾起剪刀,叩响王国大门。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解锁第一关。(24分,每空3分) 图1 图2 (1)如图1,①是杠杆的( );②是杠杆的( );③是杠杆的( )。 A.阻力点 B.用力点 C.支点 (2)使用剪刀时,手握剪刀的点是( )。 A.阻力点 B.用力点 C.支点 (3)如图2,剪刀剪塑料胶棒时,塑料胶棒放在( )点位置最省力,放在( )点位置最费力? A.A点 B.B点 C.C点 (4)在剪王国里,哪种剪刀最适合用来修剪花草?( ) A.美发剪 B.园艺剪 C.裁缝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科手术医生使用的是解剖剪刀 B.裁衣剪刀的特点是刀刃较长 C.理发剪可以代替解剖剪完成工作 2.“兄弟两弯腰,个子一样高,一旦动手脚,哥俩互相咬。--剪刀”,科科沿着弯曲的山路,在王国里遨游,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解锁第二关。(15分,每空3分) (1)剪王国里常用的剪刀,是( )的组合。 A.斜面和轮抽 B.杠杆和斜面 C.杠杆和轮抽 (2)剪王国里“S”山路的设计,是为了( )? A.省距离 B.省力 C.费力,但省时 (3)斜面的省力多少与( )有关? A.斜面的宽窄 B.斜面的长短 C.斜面坡度的大小 (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工具中,没有运用斜面的是( )。 A.小刀 B.斧头 C.核桃夹 同样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骑行最省力的是( )。 A. B. C. 3.“铁嘴小娃娃,功夫顶呱呱,张嘴吃起布,布上大步跨。--剪刀”,科科翻过大山,映入眼帘的是一辆废弃的自行车,科科实在太累了,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修复自行车解锁第三关。(3O分,每空3分) (1)车轮从古至今的变化很大,但无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都是( )。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2)自行车的车轮既有辐条又有轮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 )。 A.辐条对称美观 B.减轻重量灵活 C.增大摩擦力 (3)自行车上的( )属于轮轴? A.车把 B.刹车 C.链条 (4)轮轴由半径较大的( )和半径较小的( )组成。 A.轮轴 B.轴 C.轮 (5)在使用轮轴时,为了省力,我们应该( )。 A.增大轮轴的直径 B.减小轮轴的半径 C.增大作用在轮轴上的力 (6)车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在用轮带动轴时,用力点在( )。 A.轮轴中心 B.轮上 C.轴上 (7)家用螺丝刀的刀把相当于轮轴的( ),刀杆相当于轮轴的( )。轮越大,越( )。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D.轮轴 E.轴 F.轮 4.“眼睛圆大怪模样,一张嘴巴尖又长,不喝汤来不吃饭,专咬布匹和纸张。--剪刀”,科科骑上自行车,哼着小曲,下山了……突然!!!面前矗立一石碑挡住了去路,石碑上写到“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刀了。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并且,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将剪刀开始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即可略知一二。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也从侧面证明剪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汉字“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古人将剪刀又称“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现存最早式样的剪刀实物,是在洛阳北宋熙宁五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在刀与刀把中间,打了轴眼,装上支轴,将支点放在刀和刀之间。这种剪刀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劲儿。”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结束剪刀王国旅程。(共31分,其中(4)小题10分) 图3 (1)如图3,当①点到②的距离大于②点到③点的时杠杆( ),当①点到②的距离小于②点到③点的时杠杆( ),当①点到②的距离等于②点到③点的时杠杆( )。 A.杠杆省力 B.杠杆费力 C.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写出中国“四大发明”是印刷术、( )、( )、( )。 (3)在活字印刷中,如果想印刷出“王阳明”三个字,在文字模上应该写( )。 A. B. C. (4)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在“强国有我”的时代背景下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创精神? 。
参考答案:
1.“我身似弯月,头尖尾宽,开合之间,万物可断。--剪刀”,科科拾起剪刀,叩响王国大门。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解锁第一关。(24分,每空3分) (1)如图1,①是杠杆的( A );②是杠杆的( C );③是杠杆的( B )。 (2)使用剪刀时,手握剪刀的点是( B )。 (3)如图2,剪刀剪塑料胶棒时,塑料胶棒放在( A )点位置最省力,放在( C )点位置最费力? (4)在剪王国里,哪种剪刀最适合用来修剪花草?( B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2.“兄弟两弯腰,个子一样高,一旦动手脚,哥俩互相咬。--剪刀”,科科沿着弯曲的山路,在王国里遨游,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解锁第二关。(15分,每空3分) (1)剪王国里常用的剪刀,是( B )的组合。 (2)剪王国里“S”山路的设计,是为了( B )? (3)斜面的省力多少与( C )有关? (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工具中,没有运用斜面的是( C )。 (5)同样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骑行最省力的是( C )。 3.“铁嘴小娃娃,功夫顶呱呱,张嘴吃起布,布上大步跨。--剪刀”,科科翻过大山,映入眼帘的是一辆废弃的自行车,科科实在太累了,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修复自行车解锁第三关。(3O分,每空3分) (1)车轮从古至今的变化很大,但无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都是( C )。 (2)自行车的车轮既有辐条又有轮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 C )。 (3)自行车上的( A )属于轮轴? (4)轮轴由半径较大的( C )和半径较小的( B )组成。 (5)在使用轮轴时,为了省力,我们应该( A )。 (6)车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在用轮带动轴时,用力点在( A )。 (7)家用螺丝刀的刀把相当于轮轴的( F ),刀杆相当于轮轴的( E )。轮越大,越( A )。 4.“眼睛圆大怪模样,一张嘴巴尖又长,不喝汤来不吃饭,专咬布匹和纸张。--剪刀”,科科骑上自行车,哼着小曲,下山了……突然!!!面前矗立一石碑挡住了去路,石碑上写到“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刀了。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并且,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将剪刀开始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即可略知一二。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也从侧面证明剪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汉字“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古人将剪刀又称“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现存最早式样的剪刀实物,是在洛阳北宋熙宁五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在刀与刀把中间,打了轴眼,装上支轴,将支点放在刀和刀之间。这种剪刀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劲儿。”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结束剪刀王国旅程。(共31分,其中(4)小题10分) (1)如图3,当①点到②的距离大于②点到③点的时杠杆( A ),当①点到②的距离小于②点到③点的时杠杆( B ),当①点到②的距离等于②点到③点的时杠杆( C )。 (2)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写出中国“四大发明”是印刷术、(指南针 )、( 火药 )、( 造纸术 )。 (3)在活字印刷中,如果想印刷出“王阳明”三个字,在文字模上应该写( C )。 (4)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在“强国有我”的时代背景下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创精神? 多读中华红色书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言之有理,积极向上即可)
评分参考:
1.“我身似弯月,头尖尾宽,开合之间,万物可断。--剪刀”,科科拾起剪刀,叩响王国大门。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解锁第一关。(24分,每空3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科学六年级《工具与技术》单元中“灵活巧妙的剪刀”“不简单的杠杆”。本课通过观察剪刀,了解剪刀的组成部分,通过剪刀的组成部分认识杠杆的“三要素”,同时了解剪刀是利用杠杆和斜面原理进行工作的。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5个小题,设置了8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选择对1项得3分,总分为24分。 2.“兄弟两弯腰,个子一样高,一旦动手脚,哥俩互相咬。--剪刀”,科科沿着弯曲的山路,在王国里遨游,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解锁第二关。(15分,每空3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科学六年级《工具与技术》单元中“斜面”。通过剪刀的刀刃是斜面引出斜面,了解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的大小有关,同时通过生活中“S”型公路再次巩固。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5个小题,设置了5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选择对1项得3分,总分为15分。 3.“铁嘴小娃娃,功夫顶呱呱,张嘴吃起布,布上大步跨。--剪刀”,科科翻过大山,映入眼帘的是一辆废弃的自行车,科科实在太累了,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修复自行车解锁第三关。(3O分,每空3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科学六年级《工具与技术》单元中“改变运输的车轮”。通过修复自行车引出轮轴概念,知道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其中轮越大,越省力;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7个小题,设置了10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选择对1项得3分,总30分。 4.4.“眼睛圆大怪模样,一张嘴巴尖又长,不喝汤来不吃饭,专咬布匹和纸张。--剪刀”,科科骑上自行车,哼着小曲,下山了……突然!!!面前矗立一石碑挡住了去路,石碑上写到“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刀了。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并且,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将剪刀开始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即可略知一二。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也从侧面证明剪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汉字“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古人将剪刀又称“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现存最早式样的剪刀实物,是在洛阳北宋熙宁五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在刀与刀把中间,打了轴眼,装上支轴,将支点放在刀和刀之间。这种剪刀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劲儿。”请帮科科完成下面的题目,结束剪刀王国旅程。(共31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科学六年级《工具与技术》单元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和整体内容的一个考查。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思维整理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技术。在该题目的最后,设置了1个开放性的题目,是让学生在“强国有我”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好好学习,珍惜时光,继承和创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4个小题,设置了8个空。第(1)(3)题为选择题,每空3分,共12分。第(2)(4)题为填空题,第(2)题3个空,9分;第(4)题为开放性填空,交流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得10分。
命题意图
本题本主要是通过“剪刀王国”引发学生对工具与技术的探索。引导学生知道在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技术。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认识到一种工具可能有多种不同用法,而不同工具所使用的技术也可能各不相同。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工具和技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题本以落实课程“培根润心、启智增慧”理念,以探究实践为主线,以科学思维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进阶特征,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如下设计理念: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 该题本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按照编写顺序命制题目,而是从科科同学遨游“剪刀王国”闯关的故事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入手,命制题目,引发探究,从题目中整体理解剪刀这种工具运用了杠杆、斜面、轮轴等技术。理解杠杆、斜面、轮轴等技术与人类发展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发明和改进工具与技术的?哪些工具与技术对我们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 该题本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95以上,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二是以“剪刀”为例,真实情景贯穿始终,同时拓展到其他工具与技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科学探究提供方法;三是题目中以图片形式呈现,提供多样性题目,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推理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科学家精神培育 该题本从头到尾都体现了一种科学家精神,那就是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渗透。同时,在题目中设置的开放性题目,出示了“剪刀的演变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的创造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需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作品或方案等。 总之,该题本以大单元为引领,以真实情景贯穿始终,考查内容细腻,考查题目既关注了科学观念,也关注了科学思维;既关注了科学探究实践,又关注了学生态度责任的落实。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