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红军长征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是考验中国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红军主力上征途”的时间是( )
A.1933年秋
B.1934年10月
C.1935年1月
D.1936年10月
3.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景点是在( )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A.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D.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5.下列红色经典影片都反映了长征的内容,其中与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有关的影片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下图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之一,请问是( )
A.敌人的围追堵截
B.党内的错误指挥
C.物资的极度匮乏
D.恶劣的气候条件
7.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8.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中国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传奇完成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召开
B.陕北会师
C.会宁会师
D.抢渡大渡河
10.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周恩来面对部队严重的减员,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像经历了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了树身和树根。”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四张邮票反映的内容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图一所反映的事件是长征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该会议确立了以谁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二、三、四反映了红军长征中一些重大行动,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4)红军长征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种精神,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我们应该向参加长征的英雄们学习什么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中国红军”“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等信息,可判定该事件指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红军在反击蒋介石进行的第五次“围剿”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3.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本题选A。
4.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B、D均属于遵义会议的内容,C是遵义会议后作出的决议。
5.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结合题干影片与选项,故选A。
6.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片可知,红军在长征途中靠吃野菜维持生活,故体现了当时物资的极度匮乏。虽然A、B、D都是长征中红军遇到的困难,但和图片内容不符,故可排除,答案为C。
7.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遵义在贵州,会宁在甘肃,瑞金在江西,只有吴起镇在陕北。
8.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归纳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即按照红军长征行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1934年10月,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随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湘江,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9.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可判断是红军长征,完成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会师。
【拓展延伸】会宁会师:红军长征中先后举行过多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正像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所说:“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甘肃会宁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的纪念地永载革命史册,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研究红军长征历史,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0.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红军长征”“不正确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
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归纳能力。第(1)题,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第(2)题,在读图的基础上,结合“长征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第(3)题,回顾相关史实,观察图片,不难解答本题。第(4)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征精神,从“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毛泽东。
(3)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4)学习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