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女娲造人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微型机器人项目的péng 勃发展,得益于其与传统项目相比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微型机器人可以到达我们到不了的地方,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它们不仅能根据人们的指令称职地解决问题,还具有“头脑”,能随机应变。神tōng 广大的医用微型机器人,不仅小巧玲珑、身轻如燕,而且精力旺盛、勇敢无畏。它们不仅能够钻进人体内,诊断、治疗各种疾病,还会做许多高难度的手术。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它们不仅能根据人们的指令称(A. chèn B. chèng)职地解决问题,还具有“头脑”,能随机应变。 ( )
②(医用微型机器人)不仅小巧玲珑(A. lóng B. nóng)、身轻如燕,而且精力旺盛、勇敢无畏。 (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 péng( )勃 ②神tōng( )广大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 ) 奔奔榛榛( ) 开僻( ) 气慨( ) 兴高彩烈( )
3.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____下一条枯藤,____入一个泥潭里,____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____,泥点儿____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____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①捏 ②搅 ③拉 ④伸 ⑤挥洒 ⑥溅落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袁珂的《女娲造人》一文中,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出造人的念头的。②当女娲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来增添生气,排解寂寞。③这种想法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④通过《女娲造人》一文,使我们仿佛看到女娲不是一个高贵冷漠的神,______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4.第① 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第④句是一个病句,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请在第④句的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④通过《女娲造人》一文,使我们仿佛看到女娲不是一个高贵冷漠的神,______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7.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神话把神人化,传说把人神化。
②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③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④其实起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小说。
⑤有人说我国的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
A.②⑤④①③ 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②⑤④③①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
(2)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3)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 )
9.七年级(1)班开展以“走进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神话故事,使每一行的前四个字和最后四个字各为一个成语。
示例:庖丁解牛郎织女中豪杰
①精益求_______________阔天空
②横七竖_______________市蜃楼
(2)中国的航天科技也与神话故事息息相关,如“祝融号”火星车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的名字命名。下列名称与“祝融号”一样,都是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一项是 ( )
A. 东方红一号 B. 嫦娥五号 C. 神舟十七号
(3)下面两幅图分别描绘的是哪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请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神话故事名称。
图一:______________ 图二: ______________
(4)许多神话中出现的事物在现代已经成为现实,请你至少列举出两种。
示例:千里眼——望远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②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④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类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⑤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 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 这却是一个难题。
⑥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0.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其作用是 。
11.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2.女娲疲倦不堪,她又想出了什么造人的方法 为什么说这种创造人类的方法是绝妙的
13.从选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一直在工作 摘录文中原句回答。
14.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15.夸父是一个巨人,这则神话故事是如何表现巨人之“巨”的?请加以概括。
16. 神话结尾,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对这样的结尾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17. “夸父逐日”现已成了一个成语。①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②比喻不自量力。你认为哪一个义项更符合神话这一文体特点?请说明理由。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瓜 香
侯发山
①日头挂在空中,像个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绿油油的瓜叶下藏着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有的绿叶间还点缀着黄澄澄的小花,在灼人的阳光下,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郝大叔的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再过三四十天,这些小花就会变成大西瓜……汗水流进了眼里,酸涩难受,他也顾不上理会。俗话讲,紧持庄稼,消停买卖。庄稼人,一旦有了农活儿,再恶劣的天气都不是个事儿。仿佛要证明他们是铁打的,裸露的皮肤都是古铜色的。
②“拣大点儿的摘。”老伴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叮嘱道。“不仅是大不大的问题,更是熟不熟的问题。不但要大,更要熟。”郝大叔站直身子,活动一下酸疼的腰,腾出一只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甩出去。两口子分工明确,他负责摘西瓜,老伴负责往地头的三轮车上搬。
③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三轮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多一个都放不下了,两个人才罢手。
④走到地头的树荫下,郝大叔的电话响了,是“好运超市”的杨老板打来的,问能不能弄些西瓜。郝大叔一边喘着气一边说:“杨老板,庙后的窟窿——神透了,你有顺风耳千里眼啊,刚摘了一车,屁股还没坐稳呢。不过,不能给你,河里的螃蟹——都有家(夹)了。价格高一些?高一些也不行。再过两天吧。不好意思啊。”
⑤郝大叔两口子种植了20 亩“京秀”西瓜,属于早熟的品种,果肉为红色,口感偏甜,籽粒较少。因此,夏天一到,他们的西瓜便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
⑥老伴把水壶递给郝大叔,说:“怕是要得罪人家哩。”郝大叔接过水壶,“咕咚” “咕咚”喝了两口,然后说:“得罪不了,咱又不是卖高价……你歇息歇息,吃点儿干粮,我送去就回。”说罢,郝大叔跳上了三轮车。
⑦去年西瓜成熟的时候,郝大叔和老伴晚上守在瓜田里。两口子不是怕西瓜丢失,依照郝大叔的说法,那就是看着西瓜,闻着瓜香,听着蛐蛐叫,才能睡得香,睡得踏实。其实,这就是庄稼人的本性,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果实,觉得它们比自己的孩子还亲,晚上恨不得搂着睡。没想到,有一天半夜时分,老天突降暴雨。起初,他们只想修改一下水渠,免得瓜田受损,等到他们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时,为时已晚,周围汪洋一片,瓜田全被淹,一个个西瓜像葫芦似的漂浮起来。两口子慌不择路,爬到了摇摇欲坠的看瓜棚上。暴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就在两口子绝望的时候,当地驻军来了,几个当兵的轮流把他们背了出去……后来,在当地爱国拥军促进会举办的座谈会上,参加的人员,除了地方领导、驻地的官兵,还有当地的老百姓代表,郝大叔也受邀参加了。轮到郝大叔发言时,他说:“若不是解放军,那一晚我和老伴就喂王八了……”一句话没说完,他就激动得呜呜地哭起来。
⑧今天,这一车西瓜就是慰问当地驻军的。
⑨老伴自言自语道:“也不知咱的爱君能吃上西瓜不。”爱君是他们的闺女,去年上大二的时候在老两口的鼓励下报名参军了。“就你思想进步?肯定也有人给她送,还不只是西瓜哩。”前几天,爱君给他打电话,说她随部队到地方慰问演出,当地老百姓太热情了,什么东西都往他们手里塞,冰糕,鸡蛋,煎饼,香包……一忙起瓜田的事儿,这事儿他忘了给老伴汇报啦。
⑩郝大叔发动三轮车,三轮车旋风似的窜了。“路上慢点儿,别慌!”老伴对着郝大叔的背影喊道,也不知道他听没听到。
一阵微风吹来,让人顿感凉爽,似乎还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花香和瓜香。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⑦段都提到了“庄稼人”,表明郝大叔夫妇具有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
B. 郝大叔和老伴摘西瓜送给当地驻军,是想让参军的女儿吃到自己家种的西瓜。
C. 小说多处写郝大叔夫妇的对话,既充满了生活气息,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章写超市老板与郝大叔通电话的情节,有衬托作用,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
19. 文中哪些情节可以体现郝大叔夫妇对军队有特殊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章第⑦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赏析文章最后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本文的题目是《瓜香》,你从文中能读到哪些方面的“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①A ②A (2)①蓬 ②通 2.廷—延 奔—莽 僻—辟 慨—概 彩—采 3.③ ④ ② ⑤ ⑥ ① 4.将“极自然的”与“无意识的”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5.删去“通过”或“使”。 6.而是 7.A 8.(1)动作描写 (2)神态描写 (3)心理描写 9.(1)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2)B (3)《嫦娥奔月》 《羿射九日》 (4)示例:①顺风耳——电话; ②嫦娥奔月——探月工程。
10.景物 交代时间,表现了女娲造人的辛苦
11.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
12.(1)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
(2)因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小人儿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简单省事,见效快,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13.“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
14.“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写出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喜悦。
15.通过写夸父族人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巨人土伯的形象、夸父喝干了黄河和渭水的水、夸父渴死倒下后变成一座山等方面来表现巨人之“巨”。
16.示例:夸父抛出去的手杖变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有其他合理的理解亦可)
17.①更符合神话这一文体特点。因为神话多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这则神话表现的正是夸父英勇无比的英雄气概。所以①更符合这则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②带有讽刺的意味,是一个消极的理解,不太符合神话这种文体。
18. B
19. ①挑选又大又熟的西瓜慰问当地驻军。②拒绝“好运超市”的杨老板高价购买西瓜的要求,而把西瓜送给当地驻军。③装西瓜送给当地驻军时将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④鼓励女儿报名参军。
20. 插叙。写当地驻军救了看西瓜的郝大叔夫妇及郝大叔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交代了郝大叔夫妇给当地驻军送西瓜的原因,表现了郝大叔夫妇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情节有波澜、叙事更完整。
21. 示例: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愉悦的心情;篇末点题,暗含赞美之意。
22. ①郝大叔夫妇所种西瓜开的花、结的瓜“香”;②郝大叔夫妇勤劳淳朴、知恩图报的品质“香”;③郝大叔夫妇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香”;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之间的情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