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可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A.《新青年》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清史》
2.魏源是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产生过影响。下列属于魏源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师夷长技以自强
3.“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这句话是谁的主张( )
A.魏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严复
4.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这主要是为了( )
A.号召救亡图存
B.宣扬民主共和
C.传播西方文化
D.倡导文学革命
5.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 )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
6.右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 )
A.隋朝
B.唐朝
C.清末
D.中华民国
7.毛泽东曾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此人是( )
A.魏源
B.严复
C.鲁迅
D.徐悲鸿
8.下列作品属于近代小说的是( )
①《阿Q正传》 ②《子夜》 ③《骆驼祥子》 ④《奔马》
⑤《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9.下列说法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之共同点的是( )
A.弘扬时代精神,批评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其作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科举制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
D.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洋务运动时期,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在这一时期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后,它被保留了下来,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但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时期,学生纷纷请假赶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请回答:
(1)“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指的是什么
(3)“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后来这种状况是怎样改变的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你知道近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吗 (至少列举三位)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可用之书”可判定该书指的是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魏源在这本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题中的表述相符。
2.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中材料的表述与严复译著《天演论》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相吻合。故选D。
4.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严复,为了激发中国知识分子去探究西学,挽救民族危亡,译述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并把西方的进化论引入中国,推动了维新变法的进程。
5.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维新变法期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6.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1
300多年。它创立于隋炀帝时,废除于1905年,这一年属于清朝末期。
【知识拓展】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隋朝创立科举制,适应了南北朝以来士族衰弱和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道路,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戊戌变法要求废除八股。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科举制的创立还是科举制的废除,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
7.
【解析】选C。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幽默辛辣,深刻地揭示了各种社会问题。
8.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近代小说的有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而《奔马》是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故应选C。
9.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C与题意不符,可首先排除。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未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其作品大多数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B、D可排除,本题选A。
10.
【解析】第(1)(2)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校。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第(3)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材料中的“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时期,学生纷纷请假赶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反映的是科举制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为此清政府建立新式教育体制,废除了科举制。
答案:(1)新式学校。
(2)京师大学堂。
(3)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
(4)蔡元培、徐特立、陶行知等。
读下图,吟唱这首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从中可以推断其作者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贝多芬
D.徐悲鸿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图中的歌词可判定该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