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B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集合的全集、补集(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集合的全集、补集(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18:42:05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集合的全集、补集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1.子集 2.U
诊断分析
(1)√ (2)× (3)√ (4)√ [解析] (1)根据研究的问题的不同,全集可以为整数集、自然数集或有理数集等等.
(2)全集仅包含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全部元素,而非任何元素.
(3)根据全集的定义知应选集合A作为全集.
(4)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是实数范围内的解,可以将R作为全集.
知识点二
不属于A UA {x|x∈U且x A}
知识点三
诊断分析
(1)× (2)× (3)× [解析] (1)因为全集的补集是空集,即 UU= ,所以错误.
(2)因为0 ZN,而0∈ ZN*,所以 ZN≠ ZN*,故错误.
(3)当A=B时,二者相等,否则不相等,故错误.
【课中探究】
例1 (1)B (2){x|0
2} [解析] (1)因为U={x∈N|-1≤x≤3}={0,1,2,3}, UA={0,1},所以A={2,3}.故选B.
(2)A= U( UA)={x|0
2}.
变式 (1)B (2){2,3,5,7} [解析] (1)因为U={x|x>0},A={x|1≤x<2},所以 UA={x|0
(2)∵集合A={1,3,5,7,9}, UA={2,4,6,8},∴U={1,2,3,4,5,6,7,8,9}.又 UB={1,4,6,8,9},∴B={2,3,5,7}.
例2 (1)C (2)D [解析] (1)由题得U=A∪B={x∈N|1≤x≤8}={1,2,3,4,5,6,7,8},如图所示,由A∩( UB)={1,3,5,7},得B= U(A∩( UB))={2,4,6,8}.故选C.
(2)因为A={3,4,5},B={1,3,6},所以A∪B={1,3,4,5,6},又U={1,2,3,4,5,6,7},所以 U(A∪B)={2,7}.故选D.
(3)解:因为A={x|-4≤x<2},B={x|-1
3},又P=,所以( UB)∪P=.又 UP=,所以(A∩B)∩( UP)={x|-1
变式 (1)CD [解析] A选项表示的是图①中的阴影部分,不符合题意;B选项表示的是图②中的阴影部分,不符合题意;C,D选项表示的都是题干中的阴影部分.故选CD.
(2)解:①∵B∪C=B,∴C B.显然a-1
②依题意得,U=A∪(B∪C)=A∪B.∵A={x|1≤x≤4},B={x|2
拓展 ABC [解析] 由题得U={x|x<10,x∈N}={0,1,2,3,4,5,6,7,8,9}.因为A∩( UB)={1,9},所以属于集合A,但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有1,9;因为( UA)∩( UB)={4,6,7}= U(A∪B),所以既不属于集合A,也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有4,6,7;因为A∩B={3},所以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只有3.所以属于集合B,但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有0,2,5,8,即B∩( UA)={0,2,5,8},如图.由图得8∈B,9∈A,则{9} A,故A,C正确;因为集合A中有3个元素,所以A的子集的个数为23=8,故B正确;显然6∈ U(A∪B),故D错误.故选ABC.
例3 (1)A (2)(0,1) [解析] (1)由Q∩( RP)= ,得Q P.①当1-m>1+m,即m<0时,Q= ,符合题意;②当1-m≤1+m,即m≥0时,有解得0≤m≤3.综上可得,m≤3.故选A.
(2)由已知得 UB=(1,4).∵A∩( UB)=A,∴A UB,又∵a>0,∴2-a<2+a,则A≠ ,∴1<2-a<2+a<4,可得0
变式 (1)(-∞,-2] [解析] 由已知得 RB={x|x<3a+5},因为A={x|x≥-1},所以要使A∩( RB)= ,则需3a+5≤-1,解得a≤-2.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2)解:①当a=4时,A=(-1,4),所以 UA=(-∞,-1]∪[4,+∞), 所以( UA)∩B=[-2,-1]∪[4,6].
②因为A∩( UB)= ,所以A B.当a≤时,A= ,此时A B成立; 当a>时,由A B,得-2≤3-a
【课堂评价】
1.A [解析] 因为A={x|-1
2.C [解析] 因为A={x|1
3.AB [解析]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B= A(A∩( UB)),故A,B正确,C错误.而( UA)∩( UB)= U(A∪B),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B.
4.{1,3,4} {1,3} [解析] ∵U={1,2,3,4,5}, UB={2,5},∴B={1,3,4},又A={1,2,3},∴A∩B={1,3}.
5.{a|a≤-2或a≥10} [解析] 由题可知 RB={x|x
a+4}.因为A RB,所以6≤a-4或2≥a+4,即a≥10或a≤-2.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或a≥10}.第2课时 集合的全集、补集
1.D [解析] 因为全集U=R,集合A={x|x≤0},B={x|x>-1},所以A∩B={x|-1
0}.故选D.
2.C [解析] 因为集合A={1,2,3},B={2,3,4},所以A∩B={2,3},又全集U={1,2,3,4},所以 U(A∩B)={1,4}.故选C.
3.C [解析] 由题意可知( UA)∪( UB)= U(A∩B)={2,9}.故选C.
[结论] 根据维恩图可知( UA)∪( UB)= U(A∩B).
4.A [解析] RB={x|x≤m},因为A∩( RB)= ,所以m≤1.故选A.
5.A [解析] 因为U=A∪B={-1,0,1,2,3,4,5},A∩( UB)={1,3,5},所以1 B,3 B,5 B,1∈A,3∈A,5∈A.假设0 B,则0∈A,0∈ UB,所以0∈(A∩( UB)),与已知矛盾,所以0∈B.同理可得-1∈B,2∈B,4∈B,所以B={-1,0,2,4}.故选A.
6.C [解析] 方法一:因为A={1,3,5,7}, UA={2,4,6},所以U={1,2,3,4,5,6,7}.又 UB={1,4,6},所以B={2,3,5,7}.故选C.
方法二:借助维恩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B={2,3,5,7}.故选C.
7.BC [解析] 因为集合M={x|-3
3}.故选BC.
8.{4} {-4,-3,-2,-1,0,1,2,3,4,6} [解析] 由题得全集U={x∈N*|x≤7}={1,2,3,4,5,6,7},集合B={x∈Z||x|<5}={-4,-3,-2,-1,0,1,2,3,4},则 UA={4,5,7},所以( UA)∩B={4},A∪B={-4,-3,-2,-1,0,1,2,3,4,6}.
9.解:(1)由题知A=[3,10),B=(2,7),所以 RA=(-∞,3)∪[10,+∞),所以A∪B=(2,10),( RA)∩B=(2,3).
(2)若C= ,则5-a≥a,即a≤,符合题意;
若C≠ ,则解得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3].
10.A [解析] 由已知得U={1,2,3,4,5,6,7,8}.若 UA的元素个数为4,则 UA={1,2,7,8},所以A={3,4,5,6},可得6
11.ABD [解析] 对于A,由B A可得A∪B=A,故A正确;对于B,由A∩C= ,可得A RC,则A∩( RC)=A,故B正确;对于C,D,由B A与A∩C= ,可知B∩C= ,又B A RC,所以B∩( RC)=B,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
12. UA UB [解析] UA={x|x<0}, UB={y|y<1},所以 UA UB.
13.{x|x<0} {x|x≥0} [解析] 由题知M-N={x|x∈M且x N}={x|x<0},所以 R(M-N)={x|x≥0}.
14.解:(1)当a=3时,B={x|3≤x≤8}.
因为全集U=R,所以 UB={x|x<3或x>8},
因为A={x|2≤x<4},
所以A∩( UB)={x|2≤x<3}.
(2)因为集合B={x|a≤x≤3a-1}只有一个元素,
所以a=3a-1,解得a=.
(3)因为A∪B=B,所以A B.
因为集合A={x|2≤x<4},集合B={x|a≤x≤3a-1},
所以解得≤a≤2,故a的取值范围为.
15.AD [解析] 对于A,E={1,2,3,6}为有限集,故A正确;对于B,若A∪B=U,则( UA)∩( UB)= U(A∪B)= ,故B错误;对于C,当m=0时,N= ,此时M N,故C错误;对于D,根据有理数的定义,若x∈Q,则x∈,故D正确.故选AD.
16.解:(1)由集合A={x|-4<3x+2<11}={x|-2
又B={x|x<-3或x>1},所以( RA)∪B={x|x≤-2或x>1}.
(2)由(1)知,A={x|-2
1},所以A∪B={x|x<-3或x>-2},
则 R(A∪B)={x|-3≤x≤-2}.
当2a-4≥a,即a≥4时,C= ,
此时满足C∩ R(A∪B)= ;
当2a-4
则或解得1≤a<4或a≤-3.
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3]∪[1,+∞).(共62张PPT)
1.1 集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2课时 集合的全集、补集
探究点一 补集的简单运算
探究点二 并集、交集、补集的综合运算
探究点三 与补集有关的参数范围问题
◆
◆
◆
◆
◆
课前预习
课中探究
课堂评价
备课素材
练习册
答案核查【导】
答案核查【练】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借助维恩图求给
定子集的补集.
知识点一 全集
1.定义: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
某一给定集合的______,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
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___.
子集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整数集可以作为全集.( )
√
[解析] 根据研究的问题的不同,全集可以为整数集、自然数集或有
理数集等等.
(2)全集一定包括任何一个元素.( )
×
[解析] 全集仅包含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全部元素,而非任何元素.
(3)为了研究集合,, 之间
的关系,要从中选一个集合作为全集,这个集合是 .( )
√
[解析] 根据全集的定义知应选集合 作为全集.
(4)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时,可以将 作为全集.( )
√
[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是实数范围内的解,可以将 作为全集.
知识点二 补集
文字语言 如果集合是全集的一个子集,则由 中_________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在 中的补集,记作
_____,读作“在 中的补集”
符号语言 _________________
图形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
且
知识点三 补集运算的性质
给定全集及其任意一个子集 ,补集运算具有如下性质:
(1) ;
(2) ;
(3) .
(2)集合与集合 相等.( )
×
[解析] 因为,而,所以 ,故错误.
(3)集合与集合 相等.( )
×
[解析] 当 时,二者相等,否则不相等,故错误.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一个集合的补集一定含有元素.( )
×
[解析] 因为全集的补集是空集,即 ,所以错误.
探究点一 补集的简单运算
例1(1)已知全集,集合 满足
,则 ( )
A. B. C.,2, D.
[解析] 因为, ,所
以 .故选B.
√
(2)已知全集,,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解析] 或 .
变式(1)[2025·河北石家庄高一期末]已知全集 ,
集合,则 ( )
A.或 B.或
C.或 D.或
[解析] 因为, ,所以
或 .故选B.
√
(2)已知全集为,集合, ,
,则集合 _________.
[解析] 集合,3,5,7,,,4,6, ,
.又, .
[素养小结]
求补集的一般方法:如果全集及其子集是用列举法表示的,那么可
根据补集的定义求解;如果较为复杂,那么可借助于维恩图求解;
如果全集及其子集是用不等式表示的,那么常借助于数轴求解.
探究点二 并集、交集、补集的综合运算
例2(1)[2025·湖北荆州高一期中]已知全集
,,则集合
( )
A. B. C. D.
[解析] 由题得
,
如图所示,由 ,得
.故选C.
√
(2)已知全集,2,3,4,5,6,,,4, ,
,3,,那么集合, 是( )
A. B. C. D.
[解析] 因为,4,,,3,,所以 ,3,4,
5,,又,2,3,4,5,6,,所以 , .
故选D.
√
(3)已知全集,集合 ,
,,求 ,
, .
解:因为, ,所以
或 ,又,
所以 .
又 ,所以
.
变式(1)(多选题)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B.
C.
D.
√
√
[解析] A选项表示的是图①中的阴影部分,不符合题意;
B选项表示的是图②中的阴影部分,不符合题意;
C,D选项表示的都是题干中的阴影部分.故选 .
(2)已知集合, ,
,且 .
①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显然 恒成立,故
, ,
,解得.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②若全集,求 .
解:依题意得, ,
,, .
(2)已知集合, ,
,且 .
[素养小结]
(1)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时,借助数轴表示集合可以使问
题变得形象直观,要注意求解时端点的值是否能取到.
(2)解决集合的混合运算时,一般先运算括号内的部分,如求
时,应先求出
,再求交集;求
时,应先求出
,再求补集.
拓展 [2025·江苏南京高一期中] 已知全集, ,
,,,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子集的个数为8
C. D.
√
√
√
[解析] 由题得 ,
.因为,
所以属于集合 ,但不属于集合 的元素有1,9;
,所以既不属于集合 ,也不
属于集合的元素有4,6,7;因为,所以集合与 的公
共元素只有3.所以属于集合,但不属于集合 的元素有0,2,5,8,
即,如图.
由图得,,则 ,故A,C正确;
因为集合中有3个元素,所以的子集的个数为 ,故B正确;
显然,故D错误.故选 .
探究点三 与补集有关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3(1)已知集合 ,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
围为( )
A. B.
C.或 D.
[解析] 由 ,得.
①当,即 时, ,符合题意;
②当,即 时,有解得.
综上可得, .故选A.
√
(2)已知全集,集合, 或
.若,,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 ,
又,,则 , ,
可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变式(1)已知集合,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因为 ,所以要
使 ,则需,解得.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
是 .
(2)设全集,集合 ,
.
①当时,求 ;
解:当时,,所以 ,
所以 .
②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 ,所以.
当时, ,此时成立;
当时,由,得 ,可得.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素养小结]
解答有关补集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补集运算的性质,必要时对
含有参数的集合进行分类讨论,转化为与之等价的不等式(组)求
解.不等式中的等号在补集中能否取到,要引起重视,注意检验.
1.[2025·广东东莞高一期中]已知全集,0,1,2, ,集合
,,则 ( )
A., B. C.,0, D.
[解析] 因为,,,0,1,2, ,
所以, .故选A.
√
2.已知全集,集合,集合 或
,则 ( )
A. B.
C. D.
[解析] 因为, ,所以
.故选C.
√
3.(多选题)[2025·福建福州高一期末]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
可能是( )
A. B.
C.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故A,B正确,C错误.
而 ,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 .
√
√
4.已知全集,集合, ,则集合
_______, ______.
[解析] ,2,3,4,,,, ,又
,2,, .
5.已知全集为,集合 ,
,且,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或
[解析] 由题可知或.
因为 ,所以或,即或.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或 .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应紧扣定义,适当借助维恩图及数轴
等工具.
例1 对于全集的子集,,若是 的真子集,则下列集合中必为
空集的是(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可画出维恩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故选B.
√
2.补集思想的应用
有些数学问题,若直接从正面解决,或解题思路不明朗,或需要考
虑的因素太多,可用补集思想考虑其对立面,即从结论的反面去思
考,探索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开拓
解题思路.
例2 已知集合 ,
.
(1)若,求 的取值范围;
解:, ,
解得 ,
故的取值范围是 .
(2)若 ,求 的取值范围.
解:若 ,则,即 ,此时满足 ;
若 ,则 ,
若 ,则或,解得或 ,
或 .
综上可得,的取值范围为 .
例2 已知集合 ,
.
练习册
1.已知全集,集合, ,则集合
( )
A. B.
C.或 D.或
[解析] 因为全集,集合, ,所以
,所以或 .故选D.
√
2.已知全集,2,3,,集合,2,,,3, ,
则 ( )
A., B.,2,3, C., D.,3,
[解析] 因为集合,2,,,3,,所以 ,
,又全集,2,3,,所以, .故选C.
√
★3.设全集,,则
(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 .故选C.
[结论] 根据维恩图可知 .
√
4.已知集合,集合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解析] ,因为 ,所以 .故选A.
√
5.[2025 云南昆明高一期中]已知全集 ,0,1,2,3,4,
,,则 ( )
A.,0,2, B.,2, C. D.
[解析] 因为,0,1,2,3,4,, ,所
以,,,,,.
假设 ,则,,所以,与已知矛盾,
所以 .
同理可得,,,所以,0,2, .故选A.
√
6.已知全集,集合,3,5,,,4, ,
,4,,则集合 ( )
A. B. C. D.
[解析] 方法一:因为,3,5,,,4, ,所以
,2,3,4,5,6,.又,4,,所以 ,3,
5, .故选C.
方法二:借助维恩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3,5, .故选C.
√
7.(多选题)若集合, ,则集合
或 ( )
A. B. C. D.
[解析] 因为集合, ,所以
,,
或,所以或 ,
.故选 .
√
√
8.已知全集,集合 ,集合
,则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0,1,2,3,4,
[解析] 由题得全集 ,集合
,,,,0,1,2,3,,则 ,
所以,,,,,0,1,2,3,4, .
9.(13分)已知集合, ,
.
(1)求, ;
解:由题知,,所以 ,
所以, .
(2)若,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若 ,则,即 ,符合题意;
若 ,则解得 .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9.(13分)已知集合, ,
.
10.已知全集 ,集合
,若 的元素个数为4,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解析] 由已知得,2,3,4,5,6,7,.
若 的元素个数为4,则,所以,4,5,,
可得 .故选A.
√
11.(多选题)[2025·湖南长沙高一期中] 已知非空集合,, 都是
的子集,且, ,则( )
A. B.
C. D.
[解析] 对于A,由可得 ,故A正确;
对于B,由 ,可得,则 ,故B正确;
对于C,D,由与 ,可知 ,又 ,
所以,故C错误,D正确.故选 .
√
√
√
12.设全集,集合,,则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
[解析] ,,所以 .
13.已知,是非空集合,定义运算且 ,若
,,则 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由题知且 ,所以
.
14.(15分)已知全集,设集合 ,集合
.
(1)当时,求 ;
解:当时, .
因为全集,所以或 ,
因为 ,
所以 .
(2)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求 的值;
解:因为集合 只有一个元素,
所以,解得 .
(3)若,求 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所以 .
因为集合,集合 ,
所以解得 ,
故的取值范围为 .
14.(15分)已知全集,设集合 ,集合
.
15.(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集合 是有限集
B.若,则( 为全集)
C.,,若 ,则
D.若,则
√
√
[解析] 对于A, 为有限集,故A正确;
对于B,若,则 ,故B错误;
对于C,当时, ,此时 ,故C错误;
对于D,根据有理数的定义,若,则 ,
故D正确.故选 .
16.(15分)已知集合, 或
, .
(1)求 ;
解:由集合 ,可得
或 ,
又或,所以或 .
(2)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由(1)知,,又或 ,
所以或 ,则 .
当,即时, ,此时满足 ;
当,即时,要使得 ,
则或解得或 .
综上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16.(15分)已知集合, 或
, .
快速核答案(导学案)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1.子集 2.
【诊断分析】(1)√ (2)× (3)√ (4)√
知识点二 不属于
且
知识点三 【诊断分析】(1)× (2)× (3)×
课中探究 例1(1)B (2)
或
变式(1)B (2)
例2(1)C (2)D (3)
.
变式 (1)CD (2)①
②
拓展 ABC 例3(1)A (2)
变式(1)
(2)①
②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课堂评价 1.A 2.C 3.AB 4.
5.
或
快速核答案(练习册)
基础巩固
1.D 2.C 3.C 4.A 5.A 6.C 7.BC
8.
,
,
,
,0,1,2,3,4,
9.(1)
,
(2)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综合提升
10.A 11.ABD 12.
13.
14.(1)
(2)
(3)
的取值范围为
思维探索
15.AD 16.(1)>
或
(2)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第2课时 集合的全集、补集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借助维恩图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知识点一 全集
1.定义: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 ,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
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 .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整数集可以作为全集. ( )
(2)全集一定包括任何一个元素. ( )
(3)为了研究集合A={1,2,3,4,5,6},B={1,2,3},C={1,3,5}之间的关系,要从中选一个集合作为全集,这个集合是A. ( )
(4)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时,可以将R作为全集. ( )
◆ 知识点二 补集
文字语言 如果集合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则由U中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在U中的补集,记作 ,读作“A在U中的补集”
符号语言 UA=
图形语言
◆ 知识点三 补集运算的性质
给定全集U及其任意一个子集A,补集运算具有如下性质:
(1)A∪( UA)=U;
(2)A∩( UA)= ;
(3) U( UA)=A.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一个集合的补集一定含有元素. ( )
(2)集合 ZN与集合 ZN*相等. ( )
(3)集合 AC与集合 BC相等. ( )
◆ 探究点一 补集的简单运算
例1 (1)已知全集U={x∈N|-1≤x≤3},集合A满足 UA={0,1},则A= ( )
A.{0,1} B.{2,3}
C.{-1,2,3} D.{1,2,3}
(2)已知全集U={x|x>0}, UA={x|1
变式 (1)[2025·河北石家庄高一期末] 已知全集U={x|x>0},集合A={x|1≤x<2},则 UA=( )
A.{x|x≤-1或x≥2}
B.{x|0
C.{x|x<-1或x>2}
D.{x|0
2}
(2)已知全集为U,集合A={1,3,5,7,9}, UA={2,4,6,8}, UB={1,4,6,8,9},则集合B= .
[素养小结]
求补集的一般方法:如果全集及其子集是用列举法表示的,那么可根据补集的定义求解;如果较为复杂,那么可借助于维恩图求解;如果全集及其子集是用不等式表示的,那么常借助于数轴求解.
◆ 探究点二 并集、交集、补集的综合运算
例2 (1)[2025·湖北荆州高一期中] 已知全集U=A∪B={x∈N|1≤x≤8},A∩( UB)={1,3,5,7},则集合B= ( )
A.{2,6,8} B.{4,6,8}
C.{2,4,6,8} D.{1,2,4,6}
(2)已知全集U={1,2,3,4,5,6,7},A={3,4,5},B={1,3,6},那么集合{2,7}是 ( )
A.A∪B B.A∩B
C. U(A∩B) D. U(A∪B)
(3)已知全集U=R,集合A={x|-4≤x<2},B={x|-1
变式 (1)(多选题)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A.M∩(N∩P)
B.( UM)∩(N∩P)
C.P∩[ U(M∪N)]
D.P∩( UM)∩( UN)
(2)已知集合A={x|1≤x≤4},B={x|2
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②若全集U=A∪(B∪C),求 UB.
[素养小结]
(1)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时,借助数轴表示集合可以使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要注意求解时端点的值是否能取到.
(2)解决集合的混合运算时,一般先运算括号内的部分,如求( UA)∩B时,应先求出 UA,再求交集;求 U(A∩B)时,应先求出A∩B,再求补集.
拓展 [2025·江苏南京高一期中] 已知全集U={x|x<10,x∈N},A U,B U,
A∩( UB)={1,9},( UA)∩( UB)={4,6,7},A∩B={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B
B.A的子集的个数为8
C.{9} A
D.6 U(A∪B)
◆ 探究点三 与补集有关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3 (1)已知集合P={x|-2≤x≤10},Q={x|1-m≤x≤1+m}.若Q∩( RP)=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
A.m≤3 B.m≥9
C.m≤3或m≥9 D.3≤m≤9
(2)已知全集U=R,集合A={2-a≤x≤2+a},B={x≤1或x≥4}.若a>0,A∩( U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变式 (1)已知集合A={x|x≥-1},B={x|x≥3a+5},若A∩( RB)=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2)设全集U=R,集合A={x|3-a
①当a=4时,求( UA)∩B;
②若A∩( U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素养小结]
解答有关补集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补集运算的性质,必要时对含有参数的集合进行分类讨论,转化为与之等价的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中的等号在补集中能否取到,要引起重视,注意检验.
1.[2025·广东东莞高一期中] 已知全集U={-1,0,1,2,3},集合A={x|-1
A.{-1,3} B.{1,2} C.{-1,0,3} D.{0,1,2}
2.已知全集U=R,集合A={x|1
8},则A∩( UB)= ( )
A.{x|1
C.{x|2≤x<5} D.{x|5≤x<8}
3.(多选题)[2025·福建福州高一期末]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可能是 ( )
A.A∩B B. A(A∩( UB))
C. U(A∩B) D.( UA)∩( UB)
4.已知全集U={1,2,3,4,5},集合A={1,2,3}, UB={2,5},则集合B= ,A∩B= .
5.已知全集为R,集合A={x|2
1.已知全集U=R,集合A={x|x≤0},B={x|x>-1},则集合 U(A∩B)= ( )
A.{x|-1
B.{x|-1≤x≤0}
C.{x|x≤-1或x≥0}
D.{x|x≤-1或x>0}
2.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3},B={2,3,4},则 U(A∩B)= ( )
A.{2,3} B.{1,2,3,4}
C.{1,4} D.{2,3,4}
★3.设全集U={2,4,5,6,7,9},A∩B={4,5,6,7},则( UA)∪( UB)= ( )
A.{3,5,6,8} B.{2,3,8,9}
C.{2,9} D.{5,6}
4.已知集合A={x|1
m},若A∩( RB)=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
A.(-∞,1] B.(-∞,2]
C.(-∞,1) D.[2,+∞)
5.[2025·云南昆明高一期中] 已知全集U=A∪B={-1,0,1,2,3,4,5},A∩( UB)={1,3,5},则B=( )
A.{-1,0,2,4} B.{-1,2,4}
C.{0,2,4} D.{2,4}
6.已知全集U,集合A={1,3,5,7}, UA={2,4,6}, UB={1,4,6},则集合B= ( )
A.{3,5,7} B.{3,7}
C.{2,3,5,7} D.{3,5}
7.(多选题)若集合M={x|-3
A.M∩N B. RM
C. R(M∩N) D. R(M∪N)
8.已知全集U={x∈N*|x≤7},集合A={1,2,3,6},集合B={x∈Z||x|<5},则( UA)∩B= ,A∪B= .
9.(13分)已知集合A={x|-3≤x-6<4},B={x|2
(1)求A∪B,( RA)∩B;
(2)若C (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全集U={x∈Z|0
A.(6,7] B.[6,7)
C.[6,7] D.(6,7)
11.(多选题)[2025·湖南长沙高一期中] 已知非空集合A,B,C都是R的子集,且B A,A∩C= ,则 ( )
A.A∪B=A B.A∩( RC)=A
C.B∩C=B D.B∩( RC)=B
12.设全集U=R,集合A={x|x≥0},B={y|y≥1},则 UA与 UB的关系是 .
13.已知A,B是非空集合,定义运算A-B={x|x∈A且x B},若M={x|x≤1},N={y|0≤y≤1},则M-N= , R(M-N)= .
14.(15分)已知全集U=R,设集合A={x|2≤x<4},集合B={x|a≤x≤3a-1}.
(1)当a=3时,求A∩( UB);
(2)若集合B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
(3)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
15.(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集合E=是有限集
B.若A∪B=U,则( UA)∩( UB)≠ (U为全集)
C.M={x|x2-3x+2=0},N={x|mx-1=0},若M N,则m∈
D.若x∈Q,则x∈
16.(15分)已知集合A={x|-4<3x+2<11},B={x|x<-3或x>1},C={x|2a-4
(1)求( RA)∪B;
(2)若C∩ R(A∪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
1.2 常用逻辑用语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2.1等式
2.2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
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3.3函数的应用(一)
3.4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