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3 18: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此,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由此得出英国走私鸦片是为了( )
A.获取暴利 B.挑起鸦片战争
C.扭转贸易逆差 D.掠夺原料
2.鸦片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战后,香港岛的割让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有识之士开始以“自强”为目标进行探索
D.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3.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1860年,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该“联军”为( )
A.英国、法国 B.英国、俄国
C.美国、法国 D.俄国、美国
4.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虽并未如英法一样正式出兵中国,却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整个清末侵华列强中的最大赢家。“最大赢家”赢得的最大利益是( )
A.协定关税 B.巨额赔款
C.开设工厂 D.大量领土
5.太平军逼近上海时,李鸿章率领淮军配合英、法、俄等国干涉军向太平军反扑。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B.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C.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6.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拯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以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其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抵制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清朝统治 D.镇压农民运动
7.随着电视剧《海天雄鹰》在央视的热播,中国航母及海军建设成为热议的焦点。小梅同学观看后,查阅历史教科书知道中国近代四支海军初步建成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8.洋务派既采购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也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工业技术,绝大部分回国后成为行业领域的骨干人员,还积极培育军事生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近代需要的科技人才
B.洋务运动使中国进入完全意义的近代化
C.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9.下图战争的结果是( )
A.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 B.致远舰管带壮烈殉国
C.日军进行四天大屠杀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为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黄海海战的邓世昌( )
A.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B.不畏强暴、英勇反抗
C.艰苦创业、顽强拼搏 D.改革创新、积极进取
11.《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 )
A.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B.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镇压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2.1949 年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回忆说:“五十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了,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由此可见,“我们被日本打败”( )
A.推动戊戌变法的进行 B.完成《马关条约》的签订
C.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D.加快《辛丑条约》的签订
13.老师课堂上利用历史图片资料进行教学。结合报刊名称可知,在戊戌变法中创办报刊是为了( )
A.满足人们对时事的关注 B.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 D.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
14.从“师夷长技”到“自强求富”再到“变法图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思想解放的推动 D.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
15.大单元学习背景下,需要明确大单元主题,提高学习效率。“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这组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 D.中国近代化探索
二、辨析改错(12分)
16.晚清时期随着内忧外患不断加重,救亡图存斗争成为时代主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2)《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为了求富,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4)义和团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且以“实业救国”为口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它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战争后中国丧失的一条权益。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简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简述以上三则材料中,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及带给你的启示或触动。
18.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洋务派,他们……外求西洋的“器用”,提出“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力图改变中国在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落后状态……
——摘编自欧阳哲生《二十世纪中国文化》
材料二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力图改变中国在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落后状态”的方案。
(2)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二中“维新派”的其中一位代表。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
(3)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的变化,并归纳上述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侵略·抗争·探索”为主题开展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铭记侵略之辱】

【感受抗争之义】
材料一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孙中山
材料二 “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
——秋瑾《精卫石》
(1)同学们收集如图中的两幅图片,请写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
(2)材料一、材料二与近代中国哪两个运动有关?它们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请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探索史”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论述。
林则徐虎门销烟 左宗棠收复新疆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在中英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多达40多万箱,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数额高达3亿至4亿银元。因此题干“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可知,英国从事鸦片贸易的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C符合题意;题干强调英国走私鸦片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无法体现获取暴利,排除A项;挑起鸦片战争使英国占领中国市场的手段,不是走私鸦片目的,排除B项;题干强调英国走私鸦片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无法体现掠夺原料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且香港岛被割让,这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损害,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影响,这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义,即一个国家在政治上部分独立,部分被列强控制,同时在经济上受到列强的剥削和压迫,B项正确;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主要体现在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香港岛割让使中国独立主权完整性遭到破坏,排除A项;有识之士开始以 “自强” 为目标进行探索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与题干中鸦片战争后的情况不符,排除C项;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一般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使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与题干中鸦片战争后的情况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中国)。据题干 “1860年,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并纵火烧毁。A项正确;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是割占中国领土,不是烧毁圆明园的主要凶手,排除B项;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是充当帮凶,没有直接参与火烧圆明园,排除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涉及协定关税,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获取中国巨额赔款,与沙俄不符,排除B项;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与沙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项正确;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题干内容没有反映,题干材料中体现的是洋枪队、淮军和湘军等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没有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进行说明,也没有相关内容能表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腐败现象,题干材料中体现的是洋枪队、淮军和湘军等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C项。故选D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为了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自救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C项正确;洋务运动对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镇压农民运动也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这并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四支海军是指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初步建成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中期,C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90年代,说法都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工业技术……回国后成为行业领域的骨干人员……积极培育军事生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可知,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培养军事生产需要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员,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完全意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地图中“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可知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此战北洋舰队全军覆,D项正确;平壤战役期间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排除A项;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壮烈殉国,排除B项;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依据题干“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为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黄海海战的邓世昌”可知为“虎门销烟”“黄海海战”,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率致远舰撞向日军旗舰被击中而牺牲,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强烈的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B项正确;科学家身上具有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A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是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精神,艰苦创业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C项;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改革创新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由于日本获取了超额利益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嫉妒,也因此看到清王朝的软弱,于是在三国干涉还辽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正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是在列强已经瓜分完势力范围后,美国不甘心自己利益受损而提出的政策,以获取在华利益,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镇压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题干《马关条约》的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50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由此可见,“我们被日本打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行,A项正确;完成《马关条约》的签订,与题干材料“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据材料《知新报》《国闻报》可知,这些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刊,其创办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B项正确;《知新报》《国闻报》等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创办的报纸,其内容主要是宣传维新思想,是维新派重要的宣传工具,而不是“满足人们对时事的关注”,排除A项;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借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其目的是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维新报刊介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实行君主立宪,而不是“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师夷长技”到“自强求富”再到“变法图强”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过程,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为了救国道路进行积极探索,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A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在“自强求富”阶段才产生,排除B项;思想解放的推动有利于促进近代化进程,但不是我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属于重要因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可知这组材料体现的主题是列强侵略与国民的抗争,C项正确;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题干所示不符,社会生活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排除A项;西方列强侵略是其中一方面,不够全面,与“义和团运动”不符,排除B项;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1)正确。
(2)错误,将《北京条约》改为《南京条约》。
(3)错误,将求富改为自强。
(4)错误,将实业救国改为扶清灭洋。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科技落后。故原题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原题错误,将《北京条约》改为《南京条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故原题错误,将求富改为自强。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且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故原题错误,将实业救国改为扶清灭洋。
17.(1)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开放行为: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条约:《南京条约》
(2)权益: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任意一条即可);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简析: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屈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和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开放行为、条约:根据所学《南京条约》的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破了中国的隔绝状态。
(2)权益: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马关条约》的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任意一条即可)
影响:根据所学《马关条约》的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简析:根据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和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知识可知,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根据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和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知识可知,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根据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和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知识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屈辱:根据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知识可知,可以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角度作答。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落后就要挨打;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角度作答。
18.(1)从军事和技术层面着手,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改良军备和工业,以达到抵御内外困扰的目的。
(2)代表:康有为;
特点:维新派在民族危难时注重政治制度的改革,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优先事项,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特性。
(3)变化:从注重技术层面的“器物变革”到注重制度层面的“制度变革”的转型;
影响:激励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推动了中国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详解】(1)方案:材料一描述了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提出的一套“自强”的方案,主张引入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通过加强军事训练和制造先进武器来实现国家的自强和富国强兵;因此他们的方案是从军事和技术层面着手,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改良军备和工业,以达到抵御内外困扰的目的。
(2)代表: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提到的戊戌变法是由维新派发起的,而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在民族危难时注重政治制度的改革,表明了他们对国家危亡的关注;维新派强调抵御外国侵略,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优先事项,这一思想更具深度和广泛性,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特性,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命运。
(3)变化:根据材料信息,材料一中,洋务派关注的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军事装备来实现“自强”,主要侧重于物质和技术层面的改善。到了材料二,维新派则将重点转向政治制度的改革,认为这才是抵御外侵、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因此,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反映了中国社会从注重技术层面的“器物变革”到注重制度层面的“制度变革”的转型;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这些运动和变法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意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并激励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推动了中国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19.(1)影响:左图: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右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运动: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共同作用: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探索史。史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论述: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救国道路的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变法采取了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措施,但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详解】(1)影响:左图:根据图片可以得出这是《天津条约》签订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右图:根据图片可以得出这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运动:材料一:根据材料“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结合所学知识,“洪氏”指的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之一,所以体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根据材料“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也就是义和团运动;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综上两者的共同作用是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论述:根据观点选择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理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都属于近代中国抗争、探索的事件,所以根据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探索史”论述即可,可以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关于理由:根据观点和所学知识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代中国面对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救国道路的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变法采取了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措施,但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