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西附联考 2026 届 2025~2026 学年高三入学考试
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卡上准确工整地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
请在答题卡中题号对应的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损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项中哪一组仪器,可以直接测出“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 A.刻度尺、天平、秒表
B.刻度尺、测力计、秒表
C.刻度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D.体重计、量筒、打点计时器
关于图片中涉及到的实验和物理思想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图甲,作用在水桶上的两个力的效果与一个力的效果相同,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图乙,伽利略利用图中的实验,结合逻辑推理,验证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图丙,借助激光笔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形变,该实验运用了微小放大的思想方法
图丁,通过把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分成小段,来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运用了微元求和的
野外高空作业时,常使用无人机运送零件。如题 3 图所示,我国大疆无人机用三根等长轻绳吊运质量为 m的匀质零件,正在做匀速飞行。已知每根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6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则每根绳子对零件的拉力大小为()
1 B.2 C.
3 3
某同学利用手机上自带的加速度传感器,记录了他下蹲、起立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定竖直向上为加速度正方向,a-t 图如题 4 图所示。关于该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同学完成一次下蹲和起立的时间大约为 2s
在下蹲过程中,与 b 点对应的时刻,该同学速度最大
在下蹲过程中,与 c 点对应的时刻,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力最小
与 f 点对应的时刻,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快递员常常借助一种支架与挡板垂直的两轮手推车搬运货物。如题 5 图甲所示,快递员将质量为 m 的货物平放在手推车挡板上;如题 5 图乙所示,快递员先缓慢下压“推车把手”直至挡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30°,再保持该夹角不变,推车匀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停车,快递员接着缓慢下压“推车把手”并将其搁在水平面,如题 5 图丙所示。忽略货物与支架及挡板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货物对挡板的压力是由于挡板发生形变产生的
手推车匀速运动过程中,手推车对货物的作用力大小为 3
2
两次下压“推车把手”的过程中,支架对货物的支持力一直增大
两次下压“推车把手”的过程中,支架对货物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将小钢球从离地一定的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其离地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 = 15 + 10 ― 5 2(h 的单位 m,t 的单位 s)。重力加速度 g=10m/s ,则关于小钢球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小钢球的初速度为 15m/s
小钢球前两秒的平均速度为 5m/s
小钢球由抛出到落地时,其速度变化量为 20m/s D.小钢球运动 3s 后落到地面
为缓解高三学生的压力,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了一次游戏活动。游戏如下:以教室里等宽的磁砖为标记线,如题 7 图所示,一位同学坐进箱子后,其他同学将箱子从同一指定位置 O 推出,只要箱子的任意部分能停靠在 DD'和 EE'之间将获奖。某次游戏中,箱子前端紧靠指定位置 O,以 3m/s 的速度被推出,箱子前端刚好停靠在第一块磁砖的边线 EE'上,箱子前端从第三块磁砖的左边界 BB'滑到第二块磁砖的右边
界 DD'所用的时间为 。箱子和磁砖的宽度均为 L=0.5m,重力加速度. = 10 / 2,箱子始终在磁砖
上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换成体重更大的同学坐进箱子,并以相同的速度推出箱子,箱子滑行的距离会变小 B.箱子和磁砖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
C.若箱子的初速度为 v ,箱子前端到达边界线 BB'的速度为 v,则箱子前端到达 AA'的速度为
D.若要获奖,箱子被推出的速度大小必须满足 7 / < 0 < 11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质点 S 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的波传到质点 P 时的波形如题 8 图所示,则()
质点 S 开始振动时,振动方向向上
若质点 S 振动频率变大,波长将变长
S、P 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
经过一个周期,质点 S 向右运动一个波长的距离
倾角为 θ 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 v 顺时针转动,t=0 时在传送带底端无初速轻放一物块,如题 9 图所示;t 时刻物块运动到传送带中间某位置,速度达到 v ;不计空气阻力,则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速度 v、水平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如题 10 图甲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A、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恒力 F 向上拉 B,分离前,A、B 运动的加速度随位移变化如题 10 图乙所示,运动距离 h 时,B 与 A 分离。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 B 与 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5
4
F 作用后瞬间,B 对 A 的压力大小为 5
8
B 和 A 分离后,B 还能继续上升 h4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7 分。
11.(6 分)如题 11 图所示,某同学想用插针法测一玻璃砖的折射率;
他找来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玻璃砖,操作方法如下:
①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AA',并画出其垂线 BB',交于 O 点;
②将玻璃砖的一个直角面沿 AA'放置,并确定斜面所在的直线 CC';
③直线 BB'和 CC'交于一点 O';
④在 BB'上竖直插上大头针 P 和 P ,从斜面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 P 和 P ,插上大头针 P ,要求 P 能挡住
(选填“P ”、“P ”或“P 和 P ”) 的虚像;
⑤撤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连接 P 和 O'得到出射光线,测得出射光线与直线 CC'的夹角为 α,则玻璃砖折射率
的表达式为
. 2cos . 2sin +
. 2
2cos
如果该同学正确画好了玻璃砖的边界,但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玻璃砖水平向右平移了少许,则折射率的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12.(9 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题 12 图甲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改变小车总质量,需要重新补偿阻力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输出电压为 8V 的交流电源上
调节滑轮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改用如题 12 图乙所示的气垫导轨进行实验。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至水平,滑块在槽码的牵引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 1、2 的遮光时间分别为 △ 1, △ 2, 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间距为 x,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 d,结果如题 12 图丙所示,其读数( = _ ;用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代替遮光条前端到达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则滑块加速度表达式 a=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研究发现由(2)得到的加速度值总是大于真实值,请你提出一条有利于减少加速度误差的方法。
13.(12 分)如题 13 图甲所示为气撑杆,其内部结构简化图如题 13 图乙所示,它可以利用气体的压缩和膨胀带动活塞的运动来实现柜门的打开和关闭。若初始时刻活塞与导热缸筒密封压强为 p、体积为 V 的气体。先缓慢打开柜门,缸筒内气体体积变成 1.5V(该过程缸筒内气体温度始终与环境温度相同);再快速关闭柜门,缸筒内气体压强立即变成 1.5p,体积迅速恢复为 V(该过程缸筒内气体未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已知环境温度始终为 T ,缸内气体可视作理想气体。
求柜门打开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求快速关闭柜门后瞬间缸内气体的温度。
14.(12 分)在校运动会准备期间,甲、乙两名同学在训练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1 = 7 / 的速度并跑完全程;乙起跑后,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 2 / 2,当速度达到 2 = 8 / s 后,保持此速度做匀速运动。如题 14 图所示,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最佳时刻,甲需在到达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线,甲到达标记线时,向乙发出起跑信号。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m;甲、乙运动到同一位置时才能完成交接棒,且完成交接后甲立即停止运动;甲到达标记处速度已经到达 v 。
乙从起跑处跑到接力区末端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某次练习中,甲未能追上乙完成交接棒,此次标记位置与乙起跑处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某次练习中,甲匀速跑到某位置时预测不能追上乙,立即改以 2 /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
1s 后,恰好在接力区末端追上乙完成交接棒,此次标记位置与乙起跑处的距离为多少
15.(18 分)如题 15 图所示,倾角为 α=37°、上表面光滑的斜面,被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 ef 区域为有风区域,物体进入该区域会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风力 F 作用,且 F=kv(k=3,v 为物体速度)。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M=3kg,长度 L=6.4m 的薄木板,在薄木板的两端分别放有 A、B 两个物块,物块 B 的质量为 mB=3kg。
物块 A、B 与薄木板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一起加速下滑;物块 A 下滑距离 3m 后进入 ef 区域,立即做匀速运动,直至离开该区域;物块 A 匀速过程中,物块 B 和薄木板一起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当物块 A离开 ef 区域时,物块 B 恰好进入 ef 区域,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开始加速。已知物块 B 始终与薄木板保持相对静止,不计薄木板在 ef 区域受到的风力,物块 A、B 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 10 / 2, sin37 = 0.6,cos37 = 0.8。 求:
物块 A 进入 ef 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物块 A 的质量 mA 以及物块 A 与薄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物块 B 匀速运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