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1《春》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1《春》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3 21: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1《春》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1.查工具书,给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
嫩嫩( ) 朗润( ) 酝酿( )
风筝( ) 抖擞( ) 应和( )
在下面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字,使其纵横都组成一个成语。
(二)发展性作业
3.收集一首描绘春天的古诗,抄录下来。

4.为自己抄录的古诗写一则推荐语。(50字左右)


二、课中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5.为标题“春”加上前缀或后缀各组五个词语。
(1)春 (2) 春
6.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请参照示例,为下列语句各标两处重音,并简述理由。
示例:
语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理由:“睡醒”读重音,强调舒适惬意的情态;“张开”读重音,强调万物盎然的生机。
(1)语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理由: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理由:
7.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文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景象。
景象:
(二)发展性作业
8.参看示例,完成下列的思维导图的内容。
要求:在【 】内填入叠词;在方框内容填入相宜的古诗句。
三、课后作业
(一)发展性作业
9.参考示例,试为自己的喜欢课文语句配上相宜的古诗句。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诗: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
(2)
(3)
10.老师要求同学们为课文内容配上图画,下面是一位在网上搜集的三幅图,你觉得三幅图可作为哪些语句的配图。
(B) (C)
A.
B.
C.
【第二课时】
一、课前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1.请你从“读读写写”中选择词语,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主题自定,字数不限。(A级:选3个词语,写100字左右;B级:选5个词语,写150字左右;C级:选5个以上词语,200字左右。)



(二)发展性作业
2.从3-7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录制一段配乐朗读录音,通QQ或钉钉发给老师。
3.参看示例,为你朗读的语段,做两处批注。(批注角度:语言、内容、结构、修辞、写作手法等)
例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批注一:此句用词精妙。“朗润”写出春山的明亮滋润;“涨”写出冰雪融化,水位上升的态势;“红”写出春日的艳丽。写活景物的特征。(语言角度)
批注二:此句运用排比手法,写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景象。(修辞手法)
批注三:大笔勾勒出春天来临时的总体风景,总领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构成总分结构。(内容、结构)
二、课中作业
(一)发展性作业
4.试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5.品析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情趣。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6.这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春天的景象,试从3-7段中选择一个段落来分析作者如何多角度写景的。
(提示:可从感官、正面侧面、虚写实写、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等角度选择一种或两种进行分析。)
示例:第3段春草图,作者先正面描写春草的形貌、长势,再从儿童在草地上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来侧面描写春草清新宜人。同时从视觉、触觉两种感官来描绘春草,突出春草嫩绿、柔软的特征。
(二)发展性作业
7.品析下列比喻句中喻体与本体的关系,试探究其中运用特点。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分析:以物喻花色,用火、霞、雪分别喻指红色、粉色、白色的花,喻色彩,揭示三色花的热烈、灿烂、莹洁,三个比喻形神兼备,极具美感。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新的,她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三、课后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8.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等级做批注。
①站在山脚下远望,桃林被一层薄雾笼罩着,迷离恍惚,宛若仙境一般。晨曦中,一朵朵杏花对着你浅笑,像极了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慵懒却不失轻盈。几株桃树灿如锦绣,艳如红霞,格外引人注目。此时的阳光暖暖的、懒懒的,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桃花妖娆的身影与不远处婆娑起舞的垂柳交相映衬,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盛景。
②阳光似乎格外宠爱这片土地,在蜿蜒的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影子。一棵棵粗壮的老树,还未长叶,便先开了花。有的含苞待放,娇俏可人;有的半开半合,羞羞答答;有的翩然盛开,媚态十足。朵朵桃花如飞舞的蜂蝶逆光振翅,玲珑的花瓣,触须般细小的蕊,在春风中颤颤巍巍,惹人爱怜。蝴蝶飞来,感叹这十里桃花有多美;蜜蜂飞来,炫耀那新酿的蜜有多甜。
(摘自《桃花夭夭,灼灼其华》作者:风凝)
要求:A级:选两个角度,做两处批注;B级:选三个角度,做三处批注;C级:选四个角度,做四处批注。
提示:批注角度:语言(用词的精妙)、内容(写了什么)、结构(思路、脉络特点)、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多感官(视听嗅触味)、虚写实写、正面侧面等)
批注一:
批注二:
批注三:
批注四:
(二)发展性作业
9.观察初中校园,选一处你喜欢的一角,描绘其景象。字数150字左右。
要求与建议:借鉴《春》中的写景方式进行写作,如运用五感法写景、运用一至两种适宜的修辞手法,选择恰当的角度等。
校园一角
10.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1.nèn、rùn、niàng、zheng、sǒu、hè
2.阳春白雪、雨后春笋;其他成语也可。
(二)发展性作业
3.示例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示例一:我推荐孟浩然的《春晓》。清脆的鸟鸣将人从香甜的梦中唤醒,睁开双眼,光明满屋,让我们满怀欣悦开启新的一天!
二、课中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5.(1)春节、春分、春花、春风、春雨……(2)立春、新春、迎春、早春、熙春……
6.(1)“闹”读重音,强调了蜜蜂辛勤采花酿蜜的繁忙与热闹,侧面写出花的繁盛;“飞来飞来”读重音,强调了蝴蝶姿态的优美,侧面写出花味的香甜;
(2)“黄晕”读重音,强调灯光的朦胧与迷离,“安静而和平”读重音,强调了雨中春夜的静谧幽静的氛围。
7.景象: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如用其他概括,言之成理亦可)
(二)发展性作业
8.注:学生填写其他的叠词、诗句,只要符合内容,也视为正确。
三、课后作业
发展性作业
9.(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嘹亮地响。[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诗: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王锦·《咏蜂》);流连戏蝶时时舞(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0.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B“野花遍地是”到“还眨呀眨的”;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到“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第二课时
一、课前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1.示例:天渐渐地阴了起来,云渐渐地变厚,变浓,看上去,沉沉的。终于,【酝酿】了很久的雨挣脱了墨云的怀抱,一头扑向大地。霎时,人家的窗户、雨棚啪啪地作响,一阵风来,枝摇叶翻,小鸟只好收起【宛转】的【喉咙】,蜷缩在巢里,回忆着那段【呼明引伴】、四处翩飞的快乐时光。树们在雨中【静默】着,雨洗刷着他们满身的烟尘,让一身绿衫洁净如新,他们越发精神【抖擞】,挺拔【健壮】的身子成为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发展性作业
2.从3-7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录制一段配乐朗读录音,通QQ或钉钉发给老师。
3.参看示例,为你朗读的语段,做两处批注。(批注角度:语言、内容、结构、修辞、写作手法等)
例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批注一:此句用词精妙。“朗润”写出春山的明亮滋润;“涨”写出冰雪融化,水位上升的态势;“红”写出春日的艳丽。写活景物的特征。(语言角度)
批注二:此句运用排比手法,写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景象。(修辞手法)
批注三:大笔勾勒出春天来临时的总体风景,总领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构成总分结构。(内容、结构)
二、课中作业
(一)发展性作业
4.(1)“盼望”一词反复出现,强化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之情;“来”“近”拟人化的语言,写出人们有所盼,东风有所应,春天来赴约,写出人们的惊喜。
(2)“嘹亮”指笛声圆润而响亮,极写短笛音色的亮丽出彩;“响”指笛声的回声。两词写出牧童劳作时的欢欣与愉悦,欢快灵动的笛声在春风里回荡,笛声悠悠,引人遐想。
(3)“绿”“青”写出春雨滋润之下,树、草清丽醒目的色泽,“亮”“逼”两词,化静为动,反客为主,赋予树叶、小草以人的情感,写出树、草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发,引人注目,令人喜爱。
5.(1)此句的主体是孩子,在如茵的草地上,孩子们或坐或躺或滚,怎么舒服怎么做,怎么快乐怎么玩,踢球、赛跑、捉迷藏,孩子们在草地与小伙伴尽情玩耍、追逐、嬉戏。他们在春天的怀抱里,尽情挥洒着儿童的天性,自由自在地释放内心的快乐,让人情不自禁地绽开笑容。
(2)此句的主体是鸟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鸟儿叫声的清脆悦耳、宛转动听,在风声、水声的伴奏下,恍如天籁,让读者迷醉。“高兴”“卖弄”“唱出”三个词,赋予鸟儿可人的情态,它们为春风所感染,唱出春天的赞歌。读来,让人如临其境。
6.示例一:第4段:感官:从视觉描绘花势之盛、花色之艳;从味觉描绘花味之甜;从听觉描绘花下之闹。此外,描绘木本花时,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将花的艳丽动人刻画得细腻生动;描绘草本花时,又采由近及远的顺序,写出野花的繁茂。
示例二:第5段:主要从触觉写春风之温柔,嗅觉绘春风之清新,听觉绘春风之清丽,再穿插视觉点染风中之景、物、人,将抽象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其他段落与角度的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7.(1)以物喻物,用两个喻体比一个本体,近处的像眼睛,远外的像星星,写活了野花的鲜艳、明亮,写出了野花的繁多、闪烁。“眨呀眨”极具情态,惹人喜爱。
(2)以人喻物,“母亲的手”温暖、慈爱,让人心生愉悦、幸福之感,写出春风的柔情爱意。
(3)以物喻物,用三个喻体比同一本体,全面描绘出雨的多、细、柔、亮等特征,将春雨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斜织”一词承“花针”“细丝”之象,春雨用她的巧手织出春天的绵绣画卷,静景、动景结合,在这个比喻句中得到绝佳体现。
(4)以人喻物,用三个喻体比一个本体。描绘春天的新生、娇美、健壮,揭示春天的本质特征,抒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小结:(1)(3)(4)三句为博喻,它具有一般比喻的修辞作用,它从不同角度或几个方面来形容、说明本体,使比喻更加丰富,使人对本体的认识更加全面。(2)(4)句用人来喻物,其意不在形似,而神似;将喻体的神韵赋予本体,使原本客观无情的本体具有了情味,使本体更为亲切可人。
三、课后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8.批注一:晨曦中,一朵朵杏花对着你浅笑,像极了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慵懒却不失轻盈。[此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杏花开放时的轻盈优美、色泽清纯、憨态可掬,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欢之情,写出春天的美丽动人。]
批注二:桃花妖娆的身影与不远处婆娑起舞的垂柳交相映衬,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盛景。[红的妖娆,绿的婆娑,一个以色彩秾丽见长,一个以身姿婀娜取胜,花红柳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批注三:蝴蝶飞来,感叹这十里桃花有多美;蜜蜂飞来,炫耀那新酿的蜜有多甜。[明写蝶蜂,暗写桃花,侧面描写桃花的形美、味甜;扣合视觉、味觉两种感官,使桃花形象美艳动人。]
(二)发展性作业
9.校园一角
校园里有一棵橘子树,它个子不高,不壮,树冠像一把撑开的绿伞,它静静地立在小池边。它一年四季都在开花、结果。它的花不大,洁白如雪,一簇一簇地盛开在柔梢之上,远远看去,像碧波上腾跃的浪花。枝叶间的果子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中等的如弹珠,大的有大拇指般大,它们藏匿在绿叶中,不细看,很难发现。树叶绿得发黑,虽然是秋天,却依然不改容颜,成为校园里一道永恒的风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