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标点击】运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西汉南朝宋代?含义: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个人小档案姓名:朱子柳 性别:男
年龄:保密 籍贯:未定
手机:没开通 电话:未使用手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到了南方,我可以做些什么呢?帮我出出主意吧!农业生产水稻棉花茶叶一、农业小调查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
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
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
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
只见白毛不见桃。 回家种什么好呢?当时南方农业发展情况样?①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②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③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①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②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园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重点)⑴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①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②江浙丝绸是朝廷的贡品;
⑵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①制瓷业重心:江南
②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③瓷都:景德镇①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使用指南针);
②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出资做个机户,会有市场吗?那开个窑厂的市场如何?车船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学手工艺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模型)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学手工艺阅读卡
1974年,泉州后渚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南宋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分13个水密仓 “南海一号”模型 1987年8月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地发现一艘宋代商船,打捞出200多件珍贵瓷器。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南海一号”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长约30米、宽10米、高4米,载重近800吨。据推断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 学手工艺⑴北宋--开封
⑵南宋--杭州(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出现了早市、夜市,商业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①港口多: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②范围广: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政府重视: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④地位重: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①原因: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
②时间地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③作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经济重心南宋时最终完成南移地区时期人口比例黄河长江流域人口比率变化表思考:为什么人口会出现这样的变化?阅读卡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1041~10 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财经重心与政军中心分离,促进海、河运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习俗交融;南方人口大超过北方;文化重心南移,人才辈出;南方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假如你是国家主席,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你能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合作探究】①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④要重视引进劳力、先进工具和技术;⑤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对外贸易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一:(西汉)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1)反映汉朝时江南生产比较落后,人们生活不冻饿也不富裕.(2)材料二中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何时?(2)①江南得到开发,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4)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三、四,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问题?(4)变化:①宋代的财政收入仰仗南方; ②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③ 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实质上: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3)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此现象最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3)宋代(南宋);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引进占城稻)(5)结合教材与所学知识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技术与劳动力、统治政策等方面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人民因素:人民的辛勤劳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政治重心南移东汉末年—东晋初年唐代中叶—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南移的三个时期商业繁荣北方战乱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初 步开发加速南方经济开发南方经济渐超北方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材料一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材料二对比唐代长安城,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产品种类: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
总之,“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南宋纸币会子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思考:宋代以前中国主要使用什么货币?交子出现的原因、时间地区?纸币与金属货相比有哪些优点?纸币的产生有何作用?如果是做生意,那可要带不少钱,很重耶!谁帮我背呢?1.(2012中考·山东潍坊)
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生产工具改进
C.市民阶层壮大 D.南方经济发展2.(2012中考·江苏连云港)
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5.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大运河贯通 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 )
A.东京 B.景德镇 C.广州 D.泉州 B7.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时“坊”、“市”的界限。
B.东京城内的店铺不仅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晓市。
C.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长安。
D.东京城内还出现了娱乐场所,叫做“瓦子”。 C8.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东京城里设有市舶司
B. 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四川地区人民可用“交子”买东西
D.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A1、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是在( )时期。
2、兴起于北宋的著名瓷都是( )。
3、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4、“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由( )转移到( )。
5、据“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反映了宋朝时期的什么情况?
(3)市舶司的职能是什么?
(4)请总结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宋朝 景德镇东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管理海外贸易,负责收税等。1、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
2、造船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条件。
3、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港口贸易获利最多,如果经营方法得当,所获得的利益可以用上百万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