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自主学习:1、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在何时?何地?何行业?其典型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
3、“闭关锁国”的政策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其影响。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一、明清经济的发展材料一:穷家小户的清贫生活
本课主人公施复,一介小民,苏州盛泽镇人,家境贫困,靠家里一台织机,养的几筐蚕,缫(sao)丝织绸过着清贫日子,天天粗茶淡饭、布衣疏食。
猜一猜:他们每天吃的是哪些食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明清时期的农业: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材料二:“小资”人家的“小康”生活
我(施复)相信勤劳致富, 再说本人还是比较精明能干的,蚕种也拣得好,我的妻子也心灵手巧,我们织出来的绸缎光彩润泽,每次到市场上都是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供不应求,于是我发财的机会来了,把织机由原来的一台增加到十多台,结果生意越做越大,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也开始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问题:(1)材料中体现了明代手工业发展在哪方面?除此之外手工业发展的表现还有哪些?
(2)通过材料猜想明代商业发展状况如何?手工业:技艺先进棉织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清代时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五彩青瓷”之称。手工业的发展总体特征:
水平高、规模大南京的云锦云锦是丝绸中最高贵的一种,有“寸锦寸金”之说。
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明清皇帝在江宁(南京)设置织造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长达65年之久。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苏州明代丝织
中心南京清代丝织
中心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景德镇的青花瓷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明朝青花盘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南都繁会图《皇都积胜图卷》局部南都:今南京。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东西。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大商人出现 徽商和晋商 商业商业发展特点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二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三 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和地区?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前提是什么?
(2)“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实质上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材料二中“机户” 、“机工”分别指什么?
(4)材料三中“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了什么?(4)机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生活特别贫困。(3)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2)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1)明朝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出资开设雇 佣出力劳动被雇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请思考:机户与地主有什么不同?机户:是拥有生产资料和资金的早期资本家,他们开设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靠雇佣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剥削的是雇佣工人。封建地主:则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1)依据材料一中说出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1)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3)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二、“闭关锁国”政策续集猜想: 假设施复夫妇有子孙后代继承他们的家业,到了清朝他们的“工厂”发展会出现什么情况? 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者 1.乾隆帝给英王的赦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撮尔小国些微货物哉?”(1)此话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其原因是?
(3)闭关锁国形成的具体过程?其影响是?(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重本抑末”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⑴ 清初40年——⑵ 统一台湾后——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严厉的禁海政策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广州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准下海”广州一口通商广州通商口岸十三行商人和外商洽谈贸易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二、“闭关锁国”政策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 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
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1、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今天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改革开放总结: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二、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区域、表现三、“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条件阻碍
1. 下列事物中,传入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
2. 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A、西域 B、 西洋 C、东洋 D、 南美洲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出现在( )
A.山西地区 B.皖南地区 C.苏州、松江地区 D.东南沿海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依据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方式
5.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贸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制
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DDC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