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
、通过对辛亥革命若干历史事件的思考分析和探究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解读教材、合作探究,养成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激情导入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为了挽救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两半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但是每一次失败都为下一次的探索准备了经验和教训,一步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当历史走到上个世纪的初期,中国的历史发生了一次伟大的巨变,这就是辛亥革命。
自主学习------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1901年《
》的签订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了两半社会的深渊,此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利用
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加紧对中国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2、
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了取悦列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在20世纪初唱起了光绪帝弹过的变法老调,实施
并上演了
的骗局。结果清政府不仅未摆脱困境,反而更加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统治阶级离心力增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激化)
3、19世纪末以来处于夹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
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思想条件)
时间
主体
以留学生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
思想武器
以自由平等、
为思想武器
宣传中心
出版的报刊译著
代表人物章炳麟、
、陈天华等
5、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组织基础)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
②其他团体:
、光复会等。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主要领导人、
机关刊物、
意义:推动
进入一个新阶段。
6、
主义的提出-----指导思想(见必修3:内容、性质、评价)
7、20世纪初革命党人与
的论战---(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8、20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了系列武装起义,如
起义等。------(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经过
1、武昌起义
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
、领导人
定都
、国旗
、纪元
)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
、财产、
、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
及被选举等权利;实行
制;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的政治体制。
(2)目的:
(3)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宪法,具有
的进步意义。
4、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
①原因
A列强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政权施压
B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C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D袁拥有强大军事实力,且老奸巨滑
②经过:1912年2月12日清
帝退位,清灭亡。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
三、性质、功绩、失败原因、教训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民主革命。
2、功绩:
、政治上: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上:使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冲击了陈规陋习,解放了思想
、经济上:为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帝国主义: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
侵略势力。
、对被压迫民族: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3、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慢)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4、教训:
在中国走不通。
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评价单
※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认识
【例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例2】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 )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中华民国的认识
【例1】 史学家费正清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满清政府垮台
B.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例2】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能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C.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的?
随堂测验-------问题训练评价单
一、选择题
1.“此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2.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从此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4.某班级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推翻了旧政权
B.颁布了新宪法
C.建立了新政府
D.实现了真民主
5.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
①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精神
②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最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
①同盟会政治纲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