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13 09:25:4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能够选取多方面的实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图片资料,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认同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加强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
形成生物体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采用图片直观呈现吃竹子的大熊猫,请学观察、阅读分析,教师引导思考:我国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大熊猫的生活会怎样?
教师结合学生所答进行评价,从而渗透环境对于生物的生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使学生注意和思维进入本次学习过程。
二、新知导学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采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图片直观呈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思考:这些生物共同的家是什么?组织阅读、分析。
学生明确生物与环境的总和为生物圈,初步形成概念。教师出示紫菜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分析、思考,同时提出问题上:紫菜离开特定的海水环境会怎样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阅读、形成生态因素的概念。师生互评,明确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以老虎生活的环境为例,明确有水、空气、植物、鸟类等因素影响着虎的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花儿与杂草以及野牛间的争斗,联系生物特征,得出均为生物,因此明确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展示非生物因素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在耕种前松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结合实际以及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来分析、归纳;精讲光合作用,引导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教师结合学生所答,明确空气、光是非生物因素。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去分析,提示小鱼的呼吸方式,得出鱼儿离不开水;精讲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离不开水的原因;明确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出示鼠妇的生活环境特点图,引导发现问题,明确探究实验的步骤,然后引导提出问题,教师讲述如何作出假设,即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享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的好习惯。结合回答精讲关键点,强调对照实验,明确同与不同,同时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操作,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才能做到对照呢?给出有光与无光的环境,小组内交流,学生阐明操作方法,师生互评,补充完善,按计划操作完成。出示统计表格,学生此时可提出问题,如何来记录呢?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填写。
实验后教师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呢?重点强调适于生存的环境。学生识记,明确重点。
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否能说出其他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呢?鼓励学生分享新知。
教师出示相关实例请学生合作分析,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分析得出空气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关于光对生物的影响,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深海”来分析, 绿色植物有光才能形成叶绿素,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得出光是影响植物生活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有关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教师要明确指出化学肥料中含氮、磷、钾重要的无机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采用图片直观呈现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明确南方与北方的气候特点,结合当地气温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得出大雁南飞、南橘北枳的原因。教师精讲海拔高温度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得出针叶林与阔叶林的分布为何不同。学生交流分享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学生分析,分享学习成果。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采用问题方式来过渡:生态因素包括几种?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只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影响吗?引导学生阅读、分析。
学生先阅读,然后结合所出示的图片来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来明确生物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间的密切联系与制约。
教师出示相关的几组图片,同时精讲竞争,与学生共同分析寄生,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图片展示两种不同状态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保护色及拟态对于生物的生存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补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归纳,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结合不同生物来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生物的某种特殊结构对于生存的意义,精讲水的影响。
采用过渡提问的方式来学习生物影响环境,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针对学生所答,补充完善不同植物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拓展延伸: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形成概念。结合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下,指导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共生的相关知识,只强调相互有利即可,使学生体会到生物间的彼此依赖的关系对于其生存的重要意义,体会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呈现,结合阅读查找,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及分析能力。
三、课堂练习
1.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 D.海水含氧量
2.春天连翘和紫荆争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节日,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 光 )
4.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 B )
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D.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练习突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活动探究和习题我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谈收获,利用多媒体呈现知识体系。
学生可分组完成展示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从多角度来谈收获,使学生知识成体系,同时提高分析能力,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2)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探究活动来分析,因此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我首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准备,积极展示的课堂效果,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在已经详细讲解了探究查的一般过程的情况下,出示统计表格引导分析。结合图片直观呈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 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其生活和分布会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在同学们熟悉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光
C.空气
D.温度
2. 关于生物生活所需的非生物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变化时,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B.一种非生物因素变化,可用另外一种非生物因素补充
C.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矛盾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
3.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根和茎都有贮水功能。这说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减少蒸腾作用     
D.有效降低呼吸作用
5. 俗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和“大树底下好乘凉”都可以充分说明:( )
A.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
B.生物与环境可相互影响
C.生物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6.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为( )
A.生态因素
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自然因素
7. 生物因素是指( )
A.生态因素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8.下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B.对于草原上的羊群来说,草是生态因素,水、阳光、土壤也是生态因素
C.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会是植物这一类群
D.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9. 设计探究实验时,设置对照组实验的目的是( )
A.简化实验,提高效率
B.防止探究实验的失败
C.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D.实验结果的准确,可多设置几组不同变量的对照实验
10. 进行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首先要明确提出实验的假设,其主要目的是( )
A.得出实验结论
B.明确实验方向
C.确定实验材料
D.延长实验过程
二、填空题
1.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因素,另一类是 因素。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明辨是非
1.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 )
2.森林能净化空气的现象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降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因此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答案:D
2. 解析: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变化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答案:A
3. 解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就如同红树林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能够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这个特征就是对海滩淤泥环境的适应。
  答案: A
4. 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因此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根和茎都有贮水功能,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A
5.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B
6.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答案: A
7.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答案:C
8. 解析: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答案:D
9. 解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答案: C
10. 解析: 进行探究实验时,提出实验的假设,其主要目的是明确实验方向,为探究实验不至于散乱没有结果。
答案:B
二、填空题
1.解析:依据生物的概念来分析。
答案:生物 非生物
2. 解析:查找关键词,明确非生物因素。
答案:温度
三、明辨是非
1.解析:明确生物与环境关系,识记特例。
答案:√
2.解析:净化空气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情趣导入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
我国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大熊猫的生活会怎样?
讨论思考
新课讲解
水中的鱼儿
陆地上的动物
空中飞行的鸟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新课讲解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花儿与杂草
生物因素
野牛的争斗
水、空气等
其他生物
松土
利于植物根的呼吸

光合作用
空气
非生物因素
浇水
绿萍——水中的蕨类
孢子繁殖

鱼离开水就会死亡
沙漠绿洲
要点提示:
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求平均值:得出可信的结论
实验对象的数量:不能只是一只,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的步骤:
发现问题
翻动花盆或石块下方,有时会看到有鼠妇存在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作出假设
变量:光(单一变量)
遮光后形成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实施计划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求平均值(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分组合作完成记录
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呢?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空气

深海地区没有绿色植物
施肥
无机盐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大雁南飞
南橘北枳
适 宜 的 温 度
针叶林
阔叶林
捕食
蝗虫啃食庄稼
豹追捕猎物
合作
蜜蜂筑巢
蚂蚁搬运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竞争
杂草与水稻
羚羊斗争
同种生物
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
不同种生物
寄生
痢疾杆菌
手癣
真菌
细菌
痢疾
生物适应环境
保护色

变色龙
拟态
枯叶蝶
竹节虫
生物适应环境
骆驼刺
海豹
骆驼
干旱
寒冷
海豹皮下脂肪厚度
苔藓植物
涵蓄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树木
生物影响环境
蚯蚓——改良土壤
大树——增加空气湿度
堤坝
白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拓展延伸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非生物因素:温度
共 生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植物相互利用而形成的联合体
1.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 D.海水含氧量
A
课堂练习
2.春天连翘和紫荆争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节日,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 )

B
4.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 )
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D.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B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 态 因 素
课堂小结
捕食:猎豹捕捉羚羊
竞争:杂草与水稻
合作:蚂蚁搬运食物
寄生:痢疾杆菌与人
共生:地衣
探究实验: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拟态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保持水土
供氧
提高土壤肥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