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二单元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岳麓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二单元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岳麓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20: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以下年代中,哪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  )
A.1929-1933年
B.1924-1929年
C.1918-1923年
D.1933-1939年
2.下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图中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A.大机器开始代替人力劳动进行生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1924-1929年的经济繁荣
3.右下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
A.波及范围特别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4.“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
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
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破坏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困难
D.美苏争霸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1929-1933年,当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却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发展。这个国家是 (  )
A.苏联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6.1932年春,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胡佛曾对一名歌手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是 (  )
A.移民海外、开发西部
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C.专制统治、蓄谋战争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7.“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为应对“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  )
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兴办公共工程
D.缩减农业生产
8.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让人“不挨饿”但又不让“吃闲饭”,罗斯福政府采取了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B.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C.健全社会福利制度
D.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9.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D.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0.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据此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
A.消除经济危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改善人民生活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1.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国家采取放任自流政策,让企业自主摆脱危机
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
二、非选择题
12.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3)在国家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如果莱特想重新就业,你认为最有可能的职业是什么 为什么呢
(4)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比较能力。从题干中有效信息“失业”“仅仅需要一份工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等,可知该情况最应出现在1929-1933年间的经济大危机期间。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中象征着经济危机的章鱼笼罩全球,形容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故选A。
【名词解释】经济大危机:所谓经济危机就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孪生兄弟。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工人生活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而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反衬出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
4.【解析】选B。解答本题首先把握“1933年”,再分析题目的表述,可知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高速发展。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32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采取新政,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罗斯福总统”“中心措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不挨饿”,但又不让“吃闲饭”的含义。为此,罗斯福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通过阅读题干,可以了解到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只进行内部的调整,故选C。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挽救”“政府”可判断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采取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以渡过经济危机。A不是最重要的意义,B、C不符合罗斯福新政。所以选D。
12.【解析】本题以虚构的故事为切入点,立足于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可知莱特是美国人,这一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据此分析回答第(1)(2)题。第(3)题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回答。答案不唯一,只要前后不矛盾即可。第(4)题,结合新政的目的和措施回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国人。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2)罗斯福。
(3)工业(公共工程)。因为罗斯福政府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调整;并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答案不唯一,只要前后不矛盾即可)
(4)最主要的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意思相近即可)启示: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实际;要重视经济规律;政府应当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要稳定农业;推动工业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扩大内需等。
(2012·广东学业考)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故D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故A、B、C与题意不符。
【方法指导】罗斯福新政的启示:①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③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④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