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 ( )
A.20世纪6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化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
4.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5.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担心儿子上网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主要说明了 ( )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
D.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6.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7.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9日正式启幕,假如你在现场看到了下列物品,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8.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这说明互联网 ( )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②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从1973年第一部手机在美国诞生,到2012年苹果iPhone5问世的30多年来,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变化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
B.在全世界手机应用很普及
C.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D.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10.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是 (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知识经济
C.一超多强
D.群体化、社会化和高速化
11.“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非选择题
1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变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技术群,在这一技术群中,信息技术是核心技术,它需要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这就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有120所大学、2万多家企业、400万人参加,共得到政府拨款250亿美元。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产品每隔四年,体积会缩小一半,性能却会提高一倍。
材料三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197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号召世界各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3)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株洲市政府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请你结合身边的变化来谈一谈,株洲是如何创建两型社会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原子能、计算机和航天技术最初的研制目的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这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②发生在第一次在工业革命前,③发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④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5.【解析】选A。题干中的父亲担心让儿子上网会上瘾,影响学习;但发现上网可以浏览信息、进行远程教育等,因此又担心不让他上网会耽误他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质是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链接所学可知:轮船和火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航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据此分析备选项可判断C正确。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③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②④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⑤⑥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以“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说法不正确,排除③,可知本题选D。
9.【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特点”。A是内容,B是影响,C是国际格局。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故本题选D。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不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他三项都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2.【解析】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领域”,结合材料一中四幅图进行归纳概括。第(2)题在审题时要抓住“特点”,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二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技术群”,可以得出技术革命群体化的特点;从“这就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可以得出科技社会化的特点;从中“电子计算机产品每隔四年,体积会缩小一半,性能却会提高一倍”可以得出发展进程高速化的特点。第(3)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节能、治理、保护等方面切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原子能、生物工程、电子技术、航天技术。
(2)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3)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治理污染、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倡导使用公共自行车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