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练精析:期末综合检测(岳麓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精练精析:期末综合检测(岳麓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20: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联合国成立
C.两极格局形成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2.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
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
益于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3.1919年法国总统在凡尔赛宫的巴黎和会开幕式上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于是,巴黎上演了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丑剧,从中“导演”出一份掠夺性的条约,它是 (  )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你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股票价格上涨,一夜暴富”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工人有最低工资的保障”
5.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6.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  )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8.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进攻,反法西斯国家不得不协同作战。但苏联答应有条件参加对日作战的会议是 (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9.以下四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观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①《不列颠空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0.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没有军事意义上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13万人伤亡。正如国务卿贝尔纳斯所说:‘炸弹扔在日本,正是为了在俄国收到效果。’”由此可见,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根本意图是(  )
A.攫取世界霸权
B.威慑苏联
C.验证核威力
D.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逐步走向联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①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
③2002年欧元正式在全欧洲使用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俄社会舆论基金会前不久所做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60%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近60%的人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历史已经按它的轨迹走到了现在。从苏东改革和苏联的解体中,我们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
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④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89年的某一天晚上,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接到助手从德国打来的电话:“总理先生,此时此刻,柏林墙正在倒塌。”“柏林墙正在倒塌”的历史背景是 (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东欧剧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4.在希伯来语里,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可“和平之城”唯一缺少“和平”。几千年来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残酷征战。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巴以,巴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 (  )
①宗教信仰不同
②种族不同
③争夺水资源
④领土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冷战”开始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苏联解体 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17.某班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  )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18.电子图书可在计算机、手机上阅读。它凭借存储容量大、获取资料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与纸质图书并驾齐驱。这种现象出现在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工业时代
19.下列按职业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石油工人  ②铁路工人  ③网络工程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20.下表是一份历史名人简历。据此判断,他的中文译名是 (  )
姓名
Theodore
Dreiser
国籍
美国
生卒年代
1871-1945
代表作
《美国的悲剧》
A.戈多 
  B.德莱塞  
C.毕加索  
D.达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上图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
———————————
B.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结果如何 (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标志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重要转折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2)请将以上表格补充完整。(3分)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3)冷战主要涉及的是哪两个国家 (2分)
(4)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请列举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3分)
22.世界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态势。九年级八班的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他们的探究活动吧!
【战后分赃构格局】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 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 人们在不断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成了战后的格局 (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 (2分)它是被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 (2分)
【战中聚会定格局】
材料二 会议实际上划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了世界两极格局。
(2)材料中的会议是哪年召开的什么会议 (2分)会议决定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和两极格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经济发展看格局】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的走向。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2分)
【格局演变悟道理】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分)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2分)
23.机遇稍纵即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机遇】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3分)
【日本机遇】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至少回答两个方面,4分)
【西欧机遇】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3)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其经济恢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法西斯的猖獗,被侵略人民团结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下,浴血奋战……
(1)材料一中“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分)请举出“被侵略人民团结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下”团结合作的两个事例。(2分)
材料二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外近现代史上,有面对危机进行的改革,有面对落后局势进行的改革,它们都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根据材料二说说1933年美国面对经济危机时进行的改革的名称。(1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图三是三次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它们把人类分别带入了什么时代 (3分)
材料四 发达国家推进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4)材料四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1分)在“经济技术合作”中扮演主角的是什么 (1分)请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形势,谈谈我国应怎样应对。
(1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陷入饥饿的境地,战争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了瓜分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所以选D。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所以A最有可能体验。经济危机期间,股票价格暴跌,故B错误;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动荡不安,而非一潭死水般平静,故C错误。资本主义世界超过三千万工人失业,生活毫无保障,故D错误。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罗斯福“新政”中,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达到“新政”的目的。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是在1922年,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德国入侵波兰前,吞并了奥地利,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战争。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不列颠空战发生在1940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1943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美国投掷原子弹的目的是威慑苏联,以达到称霸世界的根本目的。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掌握情况。欧元于2002年正式流通,但只在欧元区国家流通,并不是全欧洲,所以③是错误的。而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欧盟成立于1993年;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故本题选D。
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苏联解体有着深刻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戈尔巴乔夫在经济上的改革使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政治上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同时,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还有西方的“和平演变”。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89年”“柏林墙”,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来隔离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柏林墙正在倒塌”表明东欧剧变时德国实现统一。
1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巴以冲突,造成巴以冲突的因素很多,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两人中间牌子上的“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措施。美国通过援助欧洲以达到控制欧洲、对抗苏联的目的,与建立北约没有关系。故答案选A。
1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是在1922。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1955年,“华约”建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本题选B。
1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本题是一个否定式选择题。由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使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贫富差距拉大。
1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电子图书能够在计算机、手机上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特征。
1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的主旨在于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分析得出:石油工人指石油资源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使用的资源为石油与电力;铁路工人指火车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网络工程师指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发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故选B。
2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美国的悲剧》作者是德莱塞。
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内容,围绕“战争”这一主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第(1)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果同盟国战败,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2)题填表,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转折点、战后的世界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冷战。第(4)题考查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B: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重要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冷战格局(或雅尔塔格局,或两极对峙格局均可)
(3)美国和苏联。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2.【解析】本题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第(1)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体系被彻底打破。第(2)题“战中聚会定格局”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雅尔塔会议,确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第(3)题考查当今的世界局势。第(4)题第一问围绕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作答;第二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45年,雅尔塔会议。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3)一超多强。多极化。
(4)各国的综合国力。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3.【解析】本题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第(2)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第(3)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史实。
答案:(1)强大的经济实力,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2)重视科技教育,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加大经济投资等。
(3)建立欧洲共同体、成立欧盟,使用欧元等。
原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采取措施,美国的援助。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识记和分析能力。材料一中“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诞生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从此,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美英等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美国、英国、苏联召开了雅尔塔会议。第(2)题考查美国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第(3)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一、二问即可解答;第三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发表。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召开。
(2)罗斯福新政。
(3)图一:蒸汽时代。图二:电气时代。图三:信息时代。
(4)全球化。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世界经济活动,努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经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