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国民党挑起内战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A. 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2.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信息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的“刘邓南征”是指
A. 挺进大别山 B. 转战陕北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 肯定美国的民主制度 B.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 主张民主、和平建国 D. 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4.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
A. 时间 B. 指挥者 C. 部队 D. 影响
5.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1919—1927年 开天辟地,北伐凯歌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万里长征
1931—1945年 团结抗战,驱逐日寇
1945—1949年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6.1946年6月,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狰狞的面目,发动全面内战,开始进攻( )
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区
7.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加紧准备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中原突围》描写了中原解放区的解放军,面对国民党军的强势进攻,不得不进行的分散突围,它标志着国民党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国革命进入( )
A.北伐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十年内战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1946年6月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为有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制定的作战方式有( )
运动战 B.地道战
C.麻雀战 D.地雷战
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八七会议时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2.下图是1946年6月,上海各界群众举行呼吁和平、反对内战示威游行的照片。它属于哪一时期的事件(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1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孟良崮战役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15、下面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建设民主国家 B.修改宪法草案
C.坚持独裁专制 D.推进国共合作
16.小说《红日》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山东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杀,最终在解放区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故事。该小说可能参照的创作背景是( )
A.孟良崮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重庆谈判
17.对下图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
B.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危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18.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一大 D.政治协商会议
19.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
A.民主与自由 B.和平与民主
C.团结与进步 D.自由与和平
20.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中原突围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抗美援朝
21.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地点在( )
A.北平 B.重庆
C.上海 D.南京
22.“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 )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意和谈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23.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24.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5.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对比表
材料二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怎样的变化趋势?1946年6月,国民党向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又是什么历史事件?
(3)1948年,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1)毛泽东是应谁之邀请来重庆?到重庆做什么?
(2)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3)为努力解决好以上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谁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8、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个时期哪一事件
(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 该事件的解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国共产党参加图二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取得怎样的成果 后来落实情况如何
答案
1-5BSCDC 6-10ACBAA 11-15ADDBC 16-20ADDBB 21-25BBCDD
26.(1)国民党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共产党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中原解放区。
(2)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7.(1)蒋介石。参加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努力。
(2)保证国内和平。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
(3)周恩来、王若飞。
(4)双十协定。
28.(1)图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安事变;图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
(2)和平解决。影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签订了“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