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五单元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岳麓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五单元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岳麓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20: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2.请你分析下表中的信息,与其最符合的一个主题应该是 (  )
原名
新名
更改时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年10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A.美国竞选
 B.中东动荡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
4.“(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过“谁不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为挽救苏联解体,苏共曾做过一次最后的努力 (  )
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B.签署明斯克协定
C.发动“8·19”事件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6.苏联历史上曾有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权,结果失败。此后,掌握苏联国家大权的是 (  )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赫鲁晓夫
D.斯大林
7.“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8.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这一事件标志着 (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胜利
D.德国统一
9.戈尔巴乔夫在“人类改变历史还是历史改变人类”的讲座上表示:单纯地把苏联解体归罪于他,是“不负责任”。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美苏对峙
10.23年前,矗立在欧洲东方的一个“巨人”倒下了。23年后再来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
①社会主义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1)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根源是什么
(2)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3)苏联的这一剧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经验教训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四个选项都是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而C导致东欧出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故C是根本原因。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国家名称判断是东欧国家,根据国家名称更改时间判断表格反映了东欧剧变。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东欧剧变是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党地位,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特点
(1)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大都受制于苏联。
(2)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所以它们先后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发展。
(3)改革成效不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
(4)东欧剧变后,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等,链接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个给苏联最后做手术的人是戈尔巴乔夫。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1年8月19日,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了旨在挽救苏联解体的“8·19”事件,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最后失败了。
6.【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俄罗斯”“毁灭”,可判断与苏联解体有关。A是列宁实行的使苏俄经济得以恢复的政策,B、C是斯大林实行的使苏联崛起的措施,D导致苏联的政局混乱,最终解体。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1991年12月”和地点“克里姆林宫”分析,该事件为苏联解体。1989-1991年东欧剧变,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90年德国统一。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C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A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B是外部因素,C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属于间接的外部原因。
【拓展延伸】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策略。
1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到重大挫折,但不是失败。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不能按固定的模式发展,也说明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随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即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苏联解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从经济建设、党的领导、民族关系、指导思想等方面去总结。结合以上分析回答第(1)(2)(3)题。
答案:(1)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2)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转变为各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3)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正确处理好国内的民族关系。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出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要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