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岳麓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精练精析: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岳麓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20: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美军俯冲轰炸机从1.9万英尺高空呼啸而下,对准日舰投弹。日本舰队猝不及防,3艘大型航空母舰中弹后引起连锁爆炸,相继沉入太平洋。”上述情景发生在1942年6月4日的上午,此役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是 (  )
A.凡尔登战役
B.中途岛海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阿拉曼战役
2.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
A.莫斯科保卫战
B.中途岛海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3.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黑兰召开的一次会
议,下列有关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召开于1943年冬
B.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C.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
D.决定在北非开辟第二战场
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信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
5.如图所标志的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决定成立该组织的会议是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6.“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该协议出自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7.1945年4月30日,一场激战之后,苏联红军终于将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如图),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胜利。这场战役是 (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攻克柏林战役
D.诺曼底登陆
8.由于这两个城市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惨痛经历,很多人几乎是“谈核色变”。你知道这两个城市是哪个国家的吗 (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9.1945年,德日法西斯行至末路,胜利归于正义。德国和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是 (  )
A.5月2日、8月15日
B.5月8日、9月2日
C.5月2日、5月8日
D.8月15日、9月2日
10.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两次世界大
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D.两次战争性质不同
二、非选择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也是人类正义与邪恶的空前较量。请看图回答:
(1)图A、B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2)在下列空格中填出图C、D、E中的历史事件名称。
C     。D     。E     。
(3)图F是1942年苏联的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这幅漫画透露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4)以上A、B、C、D、E五幅图片没有按照相应历史事件顺序排列,你能否重新按照它们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1942”“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链接所学可知是中途岛海战,故选B。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3年3月”“斯大林”和“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通过分析可知,A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A、B、D均和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故D错误。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根据所学来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代号为“霸王行动”,开辟了打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这一历史事件称为诺曼底战役。所以选C。A发生在1941-1942年,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发生在1942-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发生在1945年,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名词解释】“第二战场”是相对于欧洲“第一战场”——苏德战场而言的,指英、美等国在欧洲开辟的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等。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战争等。故选D。
7.【解析】选C。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几天后,攻克柏林,希特勒绝望自杀。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故C符合题意。
8.【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5年,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拓展延伸】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叙述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国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B叙述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国家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而对立的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C叙述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为帝国主义战争,后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D叙述正确。
11.【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德军侵入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瓦胡岛战役,日军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E表明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绞死希特勒》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据此回答问题。
答案:(1)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C:诺曼底登陆 D:珍珠港事件 E:日本投降(仪式)
(3)(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4)A、D、B、C、E。
【拓展延伸】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