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3 18: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标要求:知道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理解政权分立下孕育着统一的趋势;了解人口迁徙、江南地区的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通过时间轴梳理朝代更迭顺序,利用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家国情怀: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用江南经济发展的经验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导入新课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大家心目中的江南是怎样的景象?”
江南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富裕发达,在古代早期,江南地区相对落后,而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东晋南朝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江南地区会得到开发呢?
目 录
01
东晋的兴亡
02
南朝的政治
03
江南地区的开发
感悟人生
一、东晋的兴亡
1.背景
材料1:“西晋末年内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他们把晋朝皇室赶到了南方,自己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蒙曼《顺着历史学古诗》
材料2:“公元316年,汉赵匈奴进攻北地,围困长安,致城内粮食短缺,人相食”。——《资治通鉴》
西晋灭亡
北方分裂十六国
南方建立东晋
大量无辜百姓饿死,人口锐减
这段时期即是民族分裂时期,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
2. 东晋建立
晋元帝司马睿
(1)时 间:
(2)都城:
(3)建立者:
317年
建康
晋元帝 · 司马睿
东晋政权国土面积缩小,主要分布在南方,南北政权对峙。
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观察图片,东晋政权有何特点?
2.王与马,共天下
材料3:[元]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敦(王敦) 与从弟(堂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
材料4:“王与马,共天下”……更是一种以家族集团利益为基础的发展起来的相互利用的政治关系。……当王氏家族的权势盛极而衰时,别的家族也可以代替王氏居于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地位。——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材料5:王氏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相关史事
王导死后,虽然王氏地位有所下降,但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相继换了庾氏、谢氏、桓氏等世家大族与司马氏共天下。这种政治格局被称为“门阀政治”。随着东晋王朝的衰亡,门阀政治逐渐落下帷幕。
世家大族与皇帝共治天下
“门阀政治”
3.东晋北伐
东晋北伐形势图
东晋初期,朝廷多次进行北伐,在祖逖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祖逖北伐
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桓温北伐
曾四次北伐,一度收复洛阳。
刘裕北伐
曾攻下长安,灭掉后秦。
东晋朝廷对北伐多方掣肘;个别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导致东晋未能克复中原。
军事特点:多次北伐




祖逖(266-321年),范阳遒县人。西晋末年,祖逖流亡江南,为恢复中原,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逖忧愤而死。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刻苦勤奋、勇于担当、胸怀大志等。
4.东晋的兴盛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前秦基本统一北方,试图一举吞并东晋。
公元317年
前秦VS东晋
东晋胜利(以少胜多)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淝水之战
材料6: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宋书·沈昙庆传》
材料7: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己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材料8:(船只)相接万里……或渔或商也。
——(东晋)郭璞《江赋》
淝水之战的成语: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5.东晋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20年,布衣出身的大将刘裕令傀儡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己代晋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东晋灭亡。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东晋大将刘裕称帝
感悟人生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更迭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南京)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南朝宋疆域最广
南朝齐疆域与宋大致相当
南朝梁疆域在齐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
南朝陈疆域最小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称帝前曾任官职
南朝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平北将军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骠骑大将军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大司马、总领中外军事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南朝政权一览表
①武将篡权,建立新朝代
②存在时间短
政权更迭频繁
③定都建康
偏安南方
材料7:宋、齐、梁、陈的朝代更替都是采用“禅让”的方式,但这种“禅让”实质上是一个政权内的某一权臣,经过一定时期的准备,手中的权力绝对超过皇权的结果。不过这种政权更替的形式由于具有合法的外衣,相对比较平和,对社会稳定的冲击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持制度的连贯性。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南朝的政治
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材料8: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宋书·孔季恭传》
材料9: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
元嘉之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刘裕小名)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梁武帝萧衍建立,前期有所作为,但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导致了大规模叛乱,建康失守。
材料10:梁武帝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他出身名门,才学卓异,博通文史、擅音律。在位时间达48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执政初期,选贤任能(任用陶弘景)、宽政减刑,推动南朝梁经济文化发展,促国家发展。但后期佞佛懈怠,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终致侯景之乱。548-552年,侯景之乱持续四年之久,给江南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百姓灾难深重。被困台城,饿死于净居殿,享年86岁。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劣势。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侯景又东掠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551年,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次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感悟人生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概念解析




江南指的是哪里?
“江南”一词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长期的发展中,江南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广义的江南”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古人又称为江左或江东。
材料11: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
2.背景
阅读材料,对比《史书》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材料12:“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luǒ gé),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些窳(zī yǔ)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13:江南之为国盛矣 ……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史记》描述了西汉前期,江南地区还处在火耕水耨的农业阶段,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
《宋书》记载了东晋和刘宋时期,政府积极开发江南,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技术,江南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材料14:《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地改进……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六朝经济史》
材料15:(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稍微)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资治通鉴﹒晋纪九》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材料16: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 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 “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
材料17:江南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人口自然繁殖的环境比较适宜。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18:(江南)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梁]沈约《宋书》
材料19:中原人民把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江南,迅速改变了江南“火耕水耨”的落后面貌,这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
材料20: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平整土地,准备耕种)地”。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
当时的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3.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
阅读课本,说说江南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表现。
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水稻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多种经营。
农业
材料21: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否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
手工业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材料22:咏宝剑诗(梁朝吴筠)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艺文类聚·军器部》
东晋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突出表现是灌钢法的推广。人们把生铁料和熟铁料同时冶炼,加以反复锻打,形成质地优良的钢材。用这种方法制造兵器和农具,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大提高。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南方地区的商业城市如荆州和扬州商业交流频繁
海上贸易大大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的海上贸易
材料23: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
材料24:以建康为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兴起,其周围有许多市场,贸易来往,舟船车辆云集,人口集中,最盛时达一百四十万左右。
——罗宗真《探索历史的真相:江苏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集》
材料25:乌衣巷
刘禹锡 〔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1)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①秦汉
②魏晋南北朝
③宋代
南北经济比重对比
经济重心:是指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提供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区。
2)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虽然得到开发,但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地区,我国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 国家统一,经济发达 战乱频繁,生产遭受破坏,经济萧条
南方 地广人稀,生产落后 北民大规模南迁,社会安定,得到开发
结合材料,想一想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
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重视人才和科技的发展
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的调整
课堂总结
东晋的兴亡
江南地区开发
南朝:
建立:317,司马睿,建康
军事:多次北伐
宋、齐、梁、陈
原因:
表现:
影响:
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北人南迁(劳动力、工具、技术)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南朝的政治
时间:
420-589年
灭亡:420年
政治:门阀政治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