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20: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反 比 例
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
路程 = 速度×时间
已知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总价 = 单价×数量
已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新课导入
(1)一辆车以同样的速度前行,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
路程(km) 90 180 270 360 450 …
新课导入
(2)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容器,容器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容器的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观察上面的两个表格,判断每个表格里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时间(时) 1 2 3 4 5 …
路程(km) 90 180 270 360 450 …
第一个表格里面的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两,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速度每小时90km、从头到尾不变(速度一定)
符合成正比例的意义,是成正比例关系
第二个表格里面的底面积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两,底面积变化、水的高度也随着变化,(但变化趋势相反),水的体积从头到尾不变(体积一定)
容器的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两种量的乘积一定,不符合成正比例关系的条件
容器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10
15
20
30
60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容器的底面积/cm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探索新知
容器的底面积/cm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1)表中有哪两种量?
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容器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
10
15
20
30
60

容器的底面积/cm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容器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增大
减小
水的高度随着容器底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容器的底面积/cm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体积/cm3
(3)相对应的容器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底面积×高度=体积
倒入容器的水的体积一定
10×30=300
300
15×20=300
300
20×15=300
300
30×10=300
300
60×5=300
300
(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归纳总结
变化趋势相反,一个增加、另一个随着减少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2)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
(3)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成正比例
不成正比例
不成正比例
总价÷文具盒的个数=单价(一定)
运出的货物+剩下的货物=这堆货物(一定)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比值一定
和一定
乘积一定
讨论与猜想
你能通过“正比例的意义”,猜想出“反比例的意义”吗?
正比例的意义
1、两个相关的量
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向变化)
3、它们的商(比值)一定
反比例的意义
1、两个相关的量
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反向变化)
3、它们的积一定
是这样吗?
用 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单位:cm)
表1
表2
小组合作(4分钟)要求:
(1)学生独立填表。
(2)根据表格,在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3)思考:表1与表2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4)组内讨论: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5)小组汇报,交流,同学纠错,教师纠错,集体订正。
任务一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自行车 大巴车 小轿车
速度(千米/时) 10 60 80
时间/时 12 2 1.5
任务二
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可以用式子xy=k(一定且不为0)表示反比例关系。
小结:
自行车 大巴车 小轿车
速度(千米/时) 10 60 80
时间/时 12 2 1.5
时间是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10×12=60×2=80×1.5,积都是120。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路程/千米
120
120
120
速度是10,时间是 12 ;
速度是40,时间是 3 ;
速度是80,时间是 1.5;
速度扩大,
所需时间缩小。
速度缩小,
所需时间扩大。
速度和所需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所需时间是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你能说一说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吗?
10 × 12 =120
40 × 3 =120
80 × 1.5 =120
对应的速度和所需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
(一定)
速度×时间=
路程
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平均每天看的页数 10 15 20 30 40
看完全书所需天数 12
⑴把上表补充完整。
⑵说一说看完全书所需天数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的变化关系。
⑶平均每天看的页数与看完全书所需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说明理由。
1.
平均每天看的页数和所需天数成反比例
三、理解应用 强化体验
8
6
4
3
三、理解应用 强化体验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一个人跑步的速度和他的体重。(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
3.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想到了哪些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3)行驶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与车轮所转动的圈数。( )
(4)笑笑从家步行到学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


×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一定时,( )
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总结归纳 提升经验
本节课你又哪些收获?
反比例
一扩一缩
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