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 一天的时间(1) (教学设计)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活动 一天的时间(1) (教学设计)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20: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活动 一天的时间(1)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数学活动
课 题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时钟,理解 12 时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的转换规则。
2.素养能力:建立量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 24 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与 12 时记时法的转换。
2.教学难点:理解 24 时记时法的原理,正确表述时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对时间的已有认知,为学习 24 时记时法做铺垫。
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视频,提问:什么是倒计时?
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听到“节目将在20 时开始”和我们平时说的“晚上 8 时”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板书课题:一天的时间)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天的时间,会正确读出和写出钟面的时间。
1.情境呈现:
展示春节联欢晚会的情境图。
阅读数学连环画,你知道些什么?(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理解一天的时间?先想一想,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一天有多少个小时?说说你的观点。
引导学生发现一天有 24 小时。
2.回顾探究:
出示钟面图,读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想一想,怎样认时间?
钟面上有哪些要素,各表示什么?
读时间时,怎么看时针和分针?
写出上面的时间。
3.总结归纳:说说认时间的方法。
学习任务二:认识24时记时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24 时记时法的原理,掌握与 12 时记时法的转换规则。
1.情境探究:
(1)出示钟表。
你能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吗?
这个时间究竟是上午还是下午呢?怎样区分呢?
2.探究时间的不同表示方法
(1)观察钟面,上面有多少小时?
(2)时针走一圈和走两圈有什么区别?
(3)根据上面的研究,想一想上午和下午同一个时间点相差多少小时?
(4)介绍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
(5)想一想如何将12时记时转换成24时记时?
(6)把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来。
3.根据图意,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先读一读每幅图上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把不是12时记时的时间转化为12时记时。
根据图中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
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 24 时记时法的转换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培养应用能力。
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2.根据时间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和分针。
3.把下面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来。
4.某医院急诊科排班表如下,要求将 12 时记时法改写为 24 时记时法。
李医生:上午 8:15 - 下午 1:30
王医生:下午 2:00 - 晚上 9:45
张医生:晚上 10:15 - 次日凌晨 5:20
5.某航空公司要求乘客将抵达城市的 24 时记时法时间转换为 12 时记时法,以便安排接机服务。已知:航班抵达东京的时间为 17:30;抵达巴黎的时间为 9:15;抵达纽约的时间为 23:40。
6.某工厂实行三班倒,每班工作 8 小时,排班规则如下:
早班:从 6:00 开始,到( )结束;
中班:开始时间比早班结束晚 1 小时,到( )结束;
晚班:开始时间需保证中班结束后 1 小时接班,至( )结束。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24 时记时法和 12 时记时法如何转换?”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24时记时法
一天24小时,时针转2圈
12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下午/晚上时间+12
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超过12的时间-12,加“下午/晚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