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奇妙的克隆》教案、课件(共34张)、预习学案、预习检测及答案、课中导学案、课中达标检测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奇妙的克隆》教案、课件(共34张)、预习学案、预习检测及答案、课中导学案、课中达标检测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5 21:37:18

文档简介

17 《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难点: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一、导入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预习查评
1、检查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整体感知
1、读课文,每个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解释什么是克隆。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2)说明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3)重点介绍克隆羊“多利”的情况。
(4)克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3、“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
5.克隆的“奇妙”体现在哪里?你能找出课文当中列举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吗?(按顺序)
6、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四、合作探究
(一)读第一部分
1、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2、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3、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来。并回答其作用是什么呢?
4、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1)展示克隆鲫鱼的出生过程。
(2)展示中外的克隆技术
(二)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2、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4、这部分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5、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我们该如何做呢?
6、克隆技术大事记
外国: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中,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我国:
我国成功繁殖克隆兔 体形要比普通兔大许多。2002年5月中旬成功地繁殖了一只胚胎细胞克隆兔。
(三)默读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3、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五、拓展延伸
1、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2、美国大片《第六日》: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亚当,在片子里亚当被克隆,这其实是一帮犯罪分子的阴谋,真亚当和克隆人亚当与犯罪分子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正义战胜了邪恶,但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发生了,两个亚当共存,片子就这么结尾了。这不得不上我们深思,看来导演把这个包袱扔给了观众,他也解决不了。正如我们课文中的一句话“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3、你如何看待以上问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克隆是福音”或“克隆是恶兆”。
(1)反对克隆人
①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②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③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④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2)支持克隆人
①“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②“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③“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④“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六、辩论赛
可不可以克隆人?
①多克隆几个爱因斯坦,社会发展一定会快得多。
②如果克隆了希特勒,是否又要爆发世界大战?
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六、小结
1、请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
2、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设计
1、将课外收集的克隆知识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2、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17 《奇妙的克隆》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查评
1、检查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整体感知
1、读课文,每个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解释什么是克隆。
(2)说明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3)重点介绍克隆羊“多利”的情况。
(4)克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3、“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
5.克隆的“奇妙”体现在哪里?你能找出课文当中列举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吗?(按顺序)
6、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四、合作探究
(一)读第一部分
1、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2、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3、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来。并回答其作用是什么呢?
4、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二)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2、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4、这部分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5、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我们该如何做呢?
五、拓展延伸
1、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2、美国大片《第六日》: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亚当,在片子里亚当被克隆,这其实是一帮犯罪分子的阴谋,真亚当和克隆人亚当与犯罪分子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正义战胜了邪恶,但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发生了,两个亚当共存,片子就这么结尾了。这不得不上我们深思,看来导演把这个包袱扔给了观众,他也解决不了。正如我们课文中的一句话“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3、你如何看待以上问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克隆是福音”或“克隆是恶兆”。
六、辩论赛
可不可以克隆人?
①多克隆几个爱因斯坦,社会发展一定会快得多。
②如果克隆了希特勒,是否又要爆发世界大战?
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六、小结
1、请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
2、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
七、作业
1、将课外收集的克隆知识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2、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17 《奇妙的克隆》课中达标检测(共20分)
阅读《奇妙的克隆》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6题。(共20分)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3分)
A.动物的克隆 B.有性繁殖 C.植物的克隆 D.克隆是什么
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3分)
A.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朴实的特点。
D.还可能有其它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3分)
A.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生动形象地说名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D.深入准确地介绍克隆的知识,增添说明的神秘性。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是( )(3分)
A.引用,体现无性繁殖的普遍性,消除读者的困惑。
B.引用,把高深的科学知识直接明白地介绍出来。
C.举例子,体现有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说明顺序。
D.举例子,以常见的无性繁殖现象作为文章的开头,通俗易懂。
5.文中使用了英语和希腊文,其作用是( )(3分)
A.使得文章形式多样,富有文采。
B.说明“克隆”的普遍性。
C.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词意。
D.突出“克隆”的研究价值。
6.克隆羊已经诞生,克隆人对人类来说也将不是梦想。然而科学界及社会其他各界对人类是否允许克隆人,众说纷纭,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以“克隆人”为话题 ,谈谈你的想法。(5分)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