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生物入侵者》教案、课件(共22张)、预习学案、预习检测及答案、课中导学案、课中达标检测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课件(共22张)、预习学案、预习检测及答案、课中导学案、课中达标检测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5 21:53:33

文档简介

19 《生物入侵者》当堂达标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有关问题(共20分)
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2分)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2分)


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2分)


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3分)


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3分)


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分)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课中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
7.总分总
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理清说明顺序。
2.领会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了解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及其危害。
【教学设想】
在自然的环境中,生物除了迁徙性动物,变动并不大,都是生活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长途的旅行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多,对人类产生的损害也越来越大19世纪,有位欧洲的爵士在美洲有一块领地,这为爵士非常喜欢打猎,而美洲的当地又没有野猪这位爵士就从欧洲带了满满的一船野猪到美洲饲养后来这位爵士死后,家人把这篇领地给卖了结果,这些野猪没有人看管,就逃走了由于没有天敌野猪越繁衍越多,对当地的畜牧业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危害由于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这些野猪就捕捉绵羊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夏威夷,由于野猫的入侵,给当地的鸟类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灾害另外,大洋州的野兔,我们一些地方出现的食人鱼等都给当地的生物平衡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这篇文章在教学上可以以事例讲析为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几个生物入侵的例子来作为导入。
二、预习展示,交流成果。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题写生字词。
3.了解文章内容,初读体验交流。
三、整体感知
1.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5.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四、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各部分之间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
逻辑顺序: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危害,增多的原因, 不同的态度,相应的措施。
2、 文章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举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的种类多、危害大。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大。
打比方:更形象说明事物的特征。
3、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举一、二例)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科普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是为了让读者更多、更容易地了解科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1)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2)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3)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4)绿色杀手——紫茎泽兰。
(5)“植物杀手”薇甘菊: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 。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
(6)凶残的松树杀手: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7)食人鲳在中国
2002年左右,食人鲳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在亚马孙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开。在巴西的一个州里,每年约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
(8)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
(9)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因食用而被引入,现遍布于北京以南的许多地区。它威胁两栖类生物、昆虫、鱼类的生长。
2. 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3.是不是外来的生物就一定有害呢?
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4. 文中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
1.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
2.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避免产生生物入侵的危害?
19 《生物入侵者》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理清说明顺序。
2.领会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了解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难点: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及其危害。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展示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题写生字词。
3.了解文章内容,初读体验交流。
三、整体感知
1.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5.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四、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各部分之间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
2、 文章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3、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举一、二例)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2. 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3.是不是外来的生物就一定有害呢?
4. 文中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六、作业
1.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
2.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避免产生生物入侵的危害?
课件22张PPT。生物入侵者大羊镇中学 李 鹤1.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理清说明顺序。
2.领会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了解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题写生字词。
3.了解文章内容,初读体验交流。前提测评
整体感知1.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5.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逻辑顺序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各部分之间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
2、 文章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3、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举一、二例)
合作探究生物入侵者
造成的危害
增多的原因
不同的态度
相应的措施逻辑顺序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说明生物入侵者的种类多、危害大。
具体准确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大
更形象说明事物的特征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科普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是为了让读者更多、更容易地了解科学知识拓展延伸?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绿色杀手——紫茎泽兰凉山州草原站站长在向记者
介绍它们在凉山州的疯长 “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 。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 凶残的松树杀手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 食人鲳 在中国 2002年左右,食人鲳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
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在亚马孙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开。在巴西的一个州里,每年约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 怎能观赏?格杀勿论!??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因食用而被引入,现遍布于北京以南的许多地区。它威胁两栖类生物、昆虫、鱼类的生长。
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
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
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
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
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
蜗牛、福寿螺、牛蛙……这么 多 呀!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文中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小结生物入侵者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
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世界各国采取对策逻辑顺序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达标检测作业1.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
2.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避免产生生物入侵的危害?19 《生物入侵者》预习学案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归咎 (2)五色斑斓 (3)失衡
(4)监控 (5)劫掠 (6)藩篱
二、解释词语。
(1)无动于衷: (2)在劫难逃:
(3)束手无策: (4)五色斑斓:
(5)啸聚山林: (6)归咎: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至少两遍,筛选有效信息,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同桌签字:
四、【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梅涛,当代科普作家.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
2. 了解本文体裁(科普知识说明文)
我们阅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
(2)要理清科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19 《生物入侵者》预习检测(共30分)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5分)
入侵( ) 归咎( ) 厄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6分)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4分)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下题目。(共15分)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3分)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2分)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3分)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2.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三、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四、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