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组合小卷03 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默写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王将不可不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有删改)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拔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之。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报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有删改)
1. (3分)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兵出逾A境B期C不十D日E不有亡F国G必有H破军杀将。
2. (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指条目,与《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中的“目”意思不同。
B. 拔,指攻克,与成语“拔苗助长”中的“拔”意思不同。
C. 劳,指慰劳,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中的“劳”意思相同。
D. 告,指休假,与《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中的“告”意思不同。
3. (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公认为选择将帅至关重要,关系着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要考虑“五材十过”等方面,武王同意他的说法。
B. 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 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 王铭随军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4. (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5. (5分)从材料二中王铭移守温州后的经历来看,他符合材料一中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9分)【衔接课文:《临安春雨初霁》】
久客
刘克庄
久客长安市,人情薄似云。
宁为绝交论,不著送穷文。
白发长千丈,黄金尽百斤。
故山春事动,深恐废耕耘。
1.(3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久客”二字即照应诗题,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气氛,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人情薄似云”运用比喻手法,既是诗人对人心难测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C. 颔联写诗人宁愿断绝人情交往也不愿写阿谀奉承的话语,表现了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D. 颈联“千丈”“百斤”用语夸张,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金钱一去不复返的叹惋。
(6分)有人评价此诗在情感上有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溪看到杭州西湖边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珠玉配饰和精美汉服,不禁想起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某负责人在干部会议发言中,正面引用《论语》中的“居敬而行简”,意指“对百姓要敬,行为要简”;反面引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 , ”,指出“频繁召集百姓”是扰乱民生的错误做法。
包含下图中所画物象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