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六单元质量验收卷(答案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质量验收卷(答案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4 10:18: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六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提起经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网络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打开一份任意中国人的必读书单,里面都有四大名著的身影。”读《红楼梦》,感受大观园里的世情冷暖,感悟人性的贪、嗔、痴;读《三国演义》,看一众经世奇才搅动时代风云,演绎英豪传奇;读《水浒传》,看天上星宿化身梁山好汉消灭乱臣贼子,对抗昏庸朝廷;读《西游记》,看师徒四人历尽苦难求得真经,感悟忠诚、勇敢、智慧和慈悲等传统美德。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四大名著的内涵,无疑是博大而丰盛的。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智慧,能让我们(dùn kāi máo sè) ,领悟生活的真谛。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嗔__________ ②(dùn kāi máo sè) __________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四大名著的巅峰之作是_____________。(2分)
(4)有同学找到四大名著里的几副人物对联布置教室,可惜对联被打乱了,请你帮他选出人物和其上下联一一对应正确的一项(2分) (  )
上联: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娴静似娇花照水 ③忠义枉做三尺剑 ④笑傲三界无生无灭
下联:⑤行动如弱柳扶风 ⑥生命恰似一叶舟 ⑦睥睨万世有勇有谋 ⑧一番晤对古今情
人物:诸葛亮:______ 林黛玉:______ 卢俊义:______ 孙悟空:______
A. ①⑧/③⑥/②⑤/④⑦ B. ③⑥/④⑦/①⑧/②⑤
C. ①⑧/②⑤/③⑥/④⑦ D. ④⑦/①⑧/③⑥/②⑤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B.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在小说中,刘备和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是结义兄弟。
D.《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2分)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⑤③①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范进中举》中的“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中“世先生”是对有长辈的敬称,用“桑梓”比喻故乡。
B.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境”“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与“信义著于四海”中的“四海”也是指天下。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红楼梦中的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现在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6.班级开展“读《水浒传》,讲人物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河同学认为林冲是一百单八将中形象最丰满的一个人。但他在准备有关林冲的故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一起解决。(共8分)
(1)讲故事时,需在背景屏幕上显示一张林冲的图片。你认为下列四张图片中哪一张符合?请简述理由。(3分)
(2)为了讲好林冲的故事,小河同学打算将《水浒传》中和林冲有关的章回再看一遍。下列章回中,与林冲无关的两项是(2分) ( )
A.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B.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D.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E.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F.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3)讲完林冲的故事后,有同学认为,林冲总是委曲求全,有损英雄形象。针对这种说法,请你帮小河同学写一段话回复。(70字以内)(3分)
7.古诗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李商隐的《无题》中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6分)
姑苏①怀古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糜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②。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③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释】①姑苏: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造享乐之处。越国攻吴,吴太子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慨。②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③忠臣:指伍子胥。
8. “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既写出了眼前风雨交加的实景,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晚唐现状,正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二)课内精读(13分)
【甲】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乙】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段描写的场面。(2分)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
12.【甲】【乙】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3.从后文得知:此时杨志一行所喝的是下了蒙汗药的酒。但作者在这儿却只字不提,不仅迷惑了杨志等人,也让读者蒙在鼓里。有人认为,在【乙】段中可点明酒已被下药这层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①亮。帝②遣真③督诸军军郿④,遣张郃⑤击亮将马谡⑥,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⑦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⑧泝⑨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⑩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应:响应。②帝:即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③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④郿:地名,在今陕西省。⑤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后文的郝昭、王生均为魏国将领。⑥马谡: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家、将领。⑦略:掳掠。⑧司马宣王:即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⑨泝:逆流而上,后写作“溯”。⑩班:分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帝遣真督诸军军郿____________
(2)后出必从陈仓____________
(3)诸军或从斜谷道____________
(4)会大霖雨三十余日____________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帝 从 其 计 真 当 发 西 讨 帝 亲 临 送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2)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17.简要说说曹真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写作(10+30)
(一)小作文(10分)
18.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200字左右。
要求:(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二)大作文(3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列于世界民族之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六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提起经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网络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打开一份任意中国人的必读书单,里面都有四大名著的身影。”读《红楼梦》,感受大观园里的世情冷暖,感悟人性的贪、嗔、痴;读《三国演义》,看一众经世奇才搅动时代风云,演绎英豪传奇;读《水浒传》,看天上星宿化身梁山好汉消灭乱臣贼子,对抗昏庸朝廷;读《西游记》,看师徒四人历尽苦难求得真经,感悟忠诚、勇敢、智慧和慈悲等传统美德。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四大名著的内涵,无疑是博大而丰盛的。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智慧,能让我们(dùn kāi máo sè) ,领悟生活的真谛。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嗔__________ ②(dùn kāi máo sè) __________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四大名著的巅峰之作是_____________。(2分)
(4)有同学找到四大名著里的几副人物对联布置教室,可惜对联被打乱了,请你帮他选出人物和其上下联一一对应正确的一项(2分) (  )
上联: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娴静似娇花照水 ③忠义枉做三尺剑 ④笑傲三界无生无灭
下联:⑤行动如弱柳扶风 ⑥生命恰似一叶舟 ⑦睥睨万世有勇有谋 ⑧一番晤对古今情
人物:诸葛亮:______ 林黛玉:______ 卢俊义:______ 孙悟空:______
A. ①⑧/③⑥/②⑤/④⑦ B. ③⑥/④⑦/①⑧/②⑤
C. ①⑧/②⑤/③⑥/④⑦ D. ④⑦/①⑧/③⑥/②⑤
【答案】 (1)① chēn ②顿开茅塞 (2)把“一份”与“任意”互换位置。(3)排比 《红楼梦》 (4)C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答案】C
【详解】A.光阴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过去,是主谓短语,无法与介词“对”搭配构成介宾短语;
B.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句中形容声音大,不恰当;
C.三顾茅庐: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句中形容诚心相请,恰当;
D.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句中形容同学们的准备,不恰当;故选C。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B.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在小说中,刘备和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是结义兄弟。
D.《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 )(2分)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⑤③①
【解析】由①中的“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和④中的“皆是血”“辛苦可知,④应放在首句,承前亮出诗句①从诗句说开;⑤由这两句诗联系今天,引出编者最想说的话:③紧承⑤,是想说的话的内容;②2紧承③,是对③中诗句的解释,表现对作者与读者的一路同行的感激之情。因此最恰当的顺序应是④①⑤③②。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范进中举》中的“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中“世先生”是对有长辈的敬称,用“桑梓”比喻故乡。
B.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境”“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与“信义著于四海”中的“四海”也是指天下。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红楼梦中的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现在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解析】A选项里“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
6.班级开展“读《水浒传》,讲人物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河同学认为林冲是一百单八将中形象最丰满的一个人。但他在准备有关林冲的故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一起解决。(共8分)
(1)讲故事时,需在背景屏幕上显示一张林冲的图片。你认为下列四张图片中哪一张符合?请简述理由。(3分)
(2)为了讲好林冲的故事,小河同学打算将《水浒传》中和林冲有关的章回再看一遍。下列章回中,与林冲无关的两项是(2分) ( )
A.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B.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D.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E.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F.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3)讲完林冲的故事后,有同学认为,林冲总是委曲求全,有损英雄形象。针对这种说法,请你帮小河同学写一段话回复。(70字以内)(3分)
【答案】(1) A(1分)理由:A 图刻画的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内容。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他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2 分)
(2)CE(2分)
(3)示例一:评价人物要全面。林冲经历了从隐忍到反抗的过程,大军围剿梁山时,林冲总是积极请战,招安之后,表现更是无比勇武,是个战斗英雄。(3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评价人物不能以偏概全。林冲因为出身和家庭限制,开始时委曲求全,但在看清恶人本质后积极反抗,大军围剿梁山时,林冲总是积极请战,是个战斗英雄。(3分,言之有理即可)
7.古诗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李商隐的《无题》中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鸟下绿芜秦苑夕 (2)却道“天凉好个秋”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6分)
姑苏①怀古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糜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②。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③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释】①姑苏: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造享乐之处。越国攻吴,吴太子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慨。②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③忠臣:指伍子胥。
8. “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既写出了眼前风雨交加的实景,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晚唐现状,正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中所说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分)
9.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答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2分)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2分)
(二)课内精读(13分)
【甲】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乙】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段描写的场面。(2分)
白胜设计诱官军。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
这一细节描写中,动词运用出神入化。“抢、劈、夺、倾、盖、丢”这一系列动词巧妙而连贯,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劈、夺”动作迅猛干脆,是为了往酒里倒蒙汗药;“盖、丢”体现了生意人的特征和对偷酒的不满。这一切都是做给杨志等人看的,丝毫不露破绽,表现了他们计划的周密和表演的天衣无缝。
12.【甲】【乙】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两段的作用都是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甲】段写杨志让众军汉天热赶路,引起众军汉、虞候及老都管的不满,为后文写内部分裂做铺垫;【乙】段写晁盖、吴用等用计下药,为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做铺垫。
13.从后文得知:此时杨志一行所喝的是下了蒙汗药的酒。但作者在这儿却只字不提,不仅迷惑了杨志等人,也让读者蒙在鼓里。有人认为,在【乙】段中可点明酒已被下药这层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不同意,因为在此处不点明会让故事更吸引人,若点明下文就没有了悬念,故事就会显得平淡无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①亮。帝②遣真③督诸军军郿④,遣张郃⑤击亮将马谡⑥,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⑦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⑧泝⑨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⑩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应:响应。②帝:即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③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④郿:地名,在今陕西省。⑤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后文的郝昭、王生均为魏国将领。⑥马谡: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家、将领。⑦略:掳掠。⑧司马宣王:即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⑨泝:逆流而上,后写作“溯”。⑩班:分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帝遣真督诸军军郿____________
(2)后出必从陈仓____________
(3)诸军或从斜谷道____________
(4)会大霖雨三十余日____________
(1)驻扎 (2)一定,必定 (3)有的 (4)适逢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帝 从 其 计 真 当 发 西 讨 帝 亲 临 送
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2)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1)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2)军资赏赐不够,就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
17.简要说说曹真是个怎样的人。(3分)
示例: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的人。
三、写作(10+30)
(一)小作文(10分)
18.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200字左右。
要求:(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二)大作文(3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列于世界民族之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