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欧阳修借阅典籍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车胤勤学不辍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不仅喜欢读书,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的。
古人谈读书
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
第一步:读课文
自由朗读两篇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
chǐ
zhì
我会读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多音字
.
好
hào
hǎo
(好学)
(好看)
识
zhì
shí
(认识)
(博闻强识)
读一读:
1.小红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得到全班同学的好评。
2.今天我认识了清代颜元,他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
.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整体感知
诲
耻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诲
huì
结构:左右
组词:训诲 不屑教诲
音序:H 部首:讠
笔画:九
左窄短,右宽长。
“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
易错提示:右部是“每”不是“母”哦!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学法导读
自由朗读课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是
这
同“智”,智慧
理解词句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学习态度
求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理解词句
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的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
谦虚
zhì,记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满足
教诲
倦怠
理解词句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不是
喜爱
勤勉
理解词句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学问的人。
勤奋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就像
害怕
理解词句
译文:学习就像(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后又害怕自己会忘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曾经
思索
理解词句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 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这毫无益处,不如去学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不能患得患失。
《论语》中还有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积 累:
学习、读书
课文图示
教导别人——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敏以求之
思不如学
读书要有方法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知之为_______,不知为______, 。
知之
不知
是知也
__________,学而______,诲人 。
默而识之
不厌
不倦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背诵指导
这首古文告诉我们读书、学习以及教导别人时的方法和态度。
主题感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先根据要求自学二则文言文,然后小组讨论。
(1)默读第二则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互动课堂
走近作者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岂
qǐ
结构:上下
组词:岂敢 岂有此理
音序:Q 部首:山
笔画:六
“山”要扁宽。
“己” 扁框稍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易错提示:下部是“己”不是“已”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句
曾经
说
我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句
这里(书本)
那么
既然
专心一意
随意
一定
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理解词句
要紧
了
难道
吗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口到
眼到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小资料
读书三到
心到——最重要
眼到
口到
课文图示
相辅相成
第二则古文讲了读书时心到、眼到、口到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读书时心到是最重要的。
主题感悟
读书有法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只有努力读,用心读,才能读有所得。但读书要讲方法,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不仅于学无益,而且不利于我们成长。我们要从古人的读书实践中吸取经验,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好好读书,掌握有用的知识,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