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
1.请把下面的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看拼音,写词语。
hù xiāng pái liè jiù mìng huǒ chái wán shuǎ
shì xiàn yuè qì yǒng gǎn yǎng bìng lí kāi
3.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寒假(jiǎ jià) 里,小海溜冰时不小心摔伤了胳臂(bì bei) 。大(dà dài) 夫检查了一 下,给他抹(mǒ mā) 上了药,固定包扎好。妈妈担(dān dàn) 心他闲不住,要求小海答(dā dá) 应伤好后再参(shēn cān) 加体育活动。
4.给下列汉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词。
挂— 饿— 挣—
饱— 彩— 栽—
5.我会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一 秋风 整齐的 招呼 地呼吸
一 拖鞋 清新的 口笛 的世界
6.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珍贵—— 温柔—— 喜悦——
(2)反义词 怀疑—— 成功—— 清凉——
7.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举) B.山色空蒙雨亦奇(也)
C.群儿戏于庭 (家庭) D.搭船的鸟(乘)
8.谚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以和下面哪个成语做朋友?( )
A.坐井观天 B.饮水思源 C.张冠李戴 D.见异思迁
9.下列词语中是一对反义词的是( )
A.张开——合拢 B.观察——察看
C.常常——经常 D.用力——使劲
10.下面的话说得最礼貌的一项是( )
A.当朋友邀你一起打篮球时,你说:“没空!”
B.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怎么来了,是来告状的吗?”
C.当你骑车碰了别人时,你说:“对不起,没伤着你吧?”
D.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这么简单都不会?”
11.下列作品不是《格林童话》里的作品是( )
A.《灰姑娘》 B.《稻草人》
C.《白雪公主》 D.《青蛙王子》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照样子补充句子)
草地上盛开着 野花。
(2)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改成提示语在后的句子)
(3)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照样子写句子)
得 。
(4)小蜜蜂真勤劳, 。 ( 根据开头,写一段话)
(5)公园的花都开了,闻起来真美真香。(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3.课文直通车。
(1)如图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两句诗: , 。
(2)落水后,“众皆弃去”,而司马光的表现是“ ”,(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真是一个 的孩子!
(3)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 ,也是一座 。
(4)运动场上,我们齐心协力,取得了团体冠军,这让我想起了谚语“人心齐, ”;辩论赛上,我明白了“ ,理不辩不明”;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相同的古代名句是:“与人善言, ; ,深于矛戟。”
14.阅读。
灰雀<节选>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 欢蹦乱跳 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 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 是诚实的。
(1)写出“欢蹦乱跳”在选文中的意思。
(2)选文主要写了 信守承诺,使 重新回到公园的事。我从 中能体会到男孩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感到 ,列宁为男孩的诚实而感到 。
(3)列宁没有再问那个男孩的原因是 。
A.灰雀已经回来了,列宁的目的达到了。
B.列宁早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现在不问是为了保护男孩的自尊心。
C.列宁太喜欢灰雀了,看到灰雀回来,其他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 的人。
15.课外阅读。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长大了,要自己出门找食吃了。
小黄牛走过一片庄稼地,刚想吃庄稼的叶子,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妈妈的身影,妈妈说:“不能吃庄稼的叶子,庄稼没了叶子就会枯萎,那么农民伯伯吃什么呢?”于是小黄牛摇了摇头,甩了一下尾巴就走了。
批注:小黄牛最后能自己找到食物吗?
小黄牛走到了大树底下,此时,小黄牛又饿又累,就在树下休息,刚想啃树皮,又看见很多农民伯伯在树下乘凉,转念一想:如果我啃了树皮,那么树就会枯死,农民伯伯又怎么乘凉呢?于是小黄牛摇了摇头,甩了一下尾巴就走了。
小黄牛拖着饿扁了的肚子走到了草原上,发现那是妈妈带自己来吃过草的地方,小黄牛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鲜嫩多汁的草。饱餐之后,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然后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就回家了。
批注:读到这儿,我推想小黄牛可能会 ,根据是 。
回到家,小黄牛向妈妈讲了今天的经历,妈妈高兴地说 孩子 你总算长大了 可以自己找到食物吃了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小黄牛很饿,但他拒绝 、拒绝 ,最后在 饱餐一顿,我认为小黄牛是个 的孩子。
(2)一边读,一边推想,完成短文中的批注。
(3)关于预测,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预测的内容和原文内容不符,那么他的预测就毫无意义。
B:预测无所谓对错,言之成理即可。
(4)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16.习作
春天的雨,夏天的风,秋天的叶,冬天的雪,你最喜欢哪个呢?请你选择一个写下来吧,注意运用一些优美词汇,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它的美更能打动人心。
期末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请把下面的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考点】汉字书写.
【答案】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诗句,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看拼音,写词语。
hù xiāng 互相 pái liè 排列 jiù mìng 救命 huǒ chái 火柴 wán shuǎ 玩耍
shì xiàn 视线 yuè qì 乐器 yǒng gǎn 勇敢 yǎng bìng 养病 lí kāi 离开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互相 排列 救命 火柴 玩耍
视线 乐器 勇敢 养病 离开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互相 排列 救命 火柴 玩耍
视线 乐器 勇敢 养病 离开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寒假(jiǎ jià) jià 里,小海溜冰时不小心摔伤了胳臂(bì bei) bei 。大(dà dài) dài 夫检查了一 下,给他抹(mǒ mā) mǒ 上了药,固定包扎好。妈妈担(dān dàn) dān 心他闲不住,要求小海答(dā dá) dā 应伤好后再参(shēn cān) cān 加体育活动。
【考点】多音字.
【答案】jià bei dài mǒ dān dā cān
【分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解答】假:读“jià”时,意思是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停止工作或学习的时间。读“jiǎ”时,意思是借;虚伪的;不真实的(跟“真”相对)。故“寒假”的“假”读“jià”。
臂:读“bei”时,义同“{臂}”(bì),用于“胳臂”。读“bì”时,意思是胳膊。从肩到腕的部分;机械上像臂的部分。故“胳臂”的“臂”读“bei”。
大:读“dà”时,意思是在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年龄、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比较的对象(跟“小”相对);程度深;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主要的。读“dài”时,意思是义同“{大}”(dà)。用于“大夫”“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故“大夫”的“大”读“dài”。
抹:读“mā”时,意思是擦拭;捋;脱;撤去(职务)。读“mǒ”时,意思是涂上,涂去;勾掉,擦拭,量词。用于云霞、阳光等。故“涂上了药”的“抹”读“mǒ”。
担:读“dān”时,指用肩挑;担负;承担。读“dàn”时,指担子;重量单位。一百斤等于一担;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故“担心”的“担”读“dān”。
答:读“dá”时,意思是.应允;同意;回答。读“dā”时,专用于口语“答应、答理”等词。故“答应”的“答”读“dā”。
参:读“cān”时,指加入;参与;对照别的材料加以考察;拜见;谒见;旧指向皇帝检举、揭发;深入研究、领会。读“shēn”时,指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人参、党参的统称。通常指人参;海参。海参纲棘皮动物的统称。读“cēn”时,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故“参加”的“参”读“cān”。
故答案为:
jià bei dài mǒ dān dā cān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要注重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4.给下列汉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词。
挂— 娃 娃娃 饿— 鹅 白鹅 挣— 睁 睁眼
饱— 抱 拥抱 彩— 菜 菜花 栽— 裁 裁剪
【考点】偏旁部首;组词.
【答案】娃 娃娃 鹅 白鹅 睁 睁眼
抱 拥抱 菜 菜花 裁 裁剪
【分析】本题考查了偏旁部首和组词。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即可,如:把“挂”的“扌”换成“女”是“娃娃”的“娃”。
【解答】故答案为:
娃 娃娃 鹅 白鹅 睁 睁眼
抱 拥抱 菜 菜花 裁 裁剪
【点评】本题是小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偏旁变新字的能力,同时更是对学生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一个检验,需要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5.我会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一 阵 秋风 整齐的 队伍 打 招呼 慢慢 地呼吸
一 双 拖鞋 清新的 空气 吹 口笛 美丽 的世界
【考点】量词;词语搭配.
【答案】阵 队伍 打 慢慢
双 空气 吹 美丽
【分析】本题考查了量词、词语搭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完成。
【解答】中间为“的”,前为形容词,后需要搭配合适的名词,如:整齐的队伍。
后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动词,如:打招呼。
中间为“地”,后面为动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如:慢慢地呼吸。
故答案为:
阵 队伍 打 慢慢
双 空气 吹 美丽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6.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珍贵—— 宝贵 温柔—— 温和 喜悦—— 愉快
(2)反义词 怀疑—— 相信 成功—— 失败 清凉—— 炎热
【考点】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1)宝贵 温和 愉快;
(2)相信 失败 炎热。
【分析】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做题的关键是先要知道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写出与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解答】(1)珍贵:贵重,宝贵。近义词是“宝贵”。温柔:温和柔顺。近义词是“温和”。喜悦:愉快,高兴。近义词是“愉快”。
(2)怀疑:心有所疑;疑惑。反义词是“相信”。成功:成就功业或事业。反义词是“失败”。清凉:凉快,凉爽。近义词是“炎热”。
故答案为:
(1)宝贵 温和 愉快;
(2)相信 失败 炎热。
【点评】平时要多积累近义词和反义词,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做题就容易多了。
7.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举) B.山色空蒙雨亦奇(也)
C.群儿戏于庭 (家庭) D.搭船的鸟(乘)
【考点】字词解释;诗歌词句理解.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字词解释及诗歌词句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意:(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庭:庭院。
故选:C。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谚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以和下面哪个成语做朋友?( )
A.坐井观天 B.饮水思源 C.张冠李戴 D.见异思迁
【考点】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成语.
【答案】B
【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成语。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
【解答】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得到幸福或利益时,不忘记带来幸福或利益的人。
A.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B.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
C.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D.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结合释义可知,谚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以和成语“饮水思源”做朋友。
故选:B。
【点评】平时应注意谚语、俗语的积累,理解谚语、俗语的意思,很容易找到答案。
9.下列词语中是一对反义词的是( )
A.张开——合拢 B.观察——察看
C.常常——经常 D.用力——使劲
【考点】反义词.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
【解答】A.张开:使合拢的东西分开。反义词是“合拢”。
B.观察:仔细察看;审视。近义词是“查看”。
C.常常:时常,经常。近义词是“经常”。
D.用力:花费精力。近义词是“使劲”。
故选:A。
【点评】掌握了找反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反义词就容易多了。
10.下面的话说得最礼貌的一项是( )
A.当朋友邀你一起打篮球时,你说:“没空!”
B.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怎么来了,是来告状的吗?”
C.当你骑车碰了别人时,你说:“对不起,没伤着你吧?”
D.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这么简单都不会?”
【考点】语言得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得体。语言得体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符合特定的表现方法、场合、对象、语气等表明自己的目的,获得最佳效果。
【解答】A.错误。“没空!”一句语气生硬。
B.错误。“你怎么来了,是来告状的吗?”表示对老师不欢迎,没礼貌。
C.正确。“对不起,没伤着你吧?”体现了积极认错道歉。
D.错误。“这么简单都不会?”语气生硬,略显嘲笑。
故选:C。
【点评】解答口语交际题,要注意语境的要求和语体的要求。
11.下列作品不是《格林童话》里的作品是( )
A.《灰姑娘》 B.《稻草人》
C.《白雪公主》 D.《青蛙王子》
【考点】文学常识.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都是《格林童话》里的作品。
B.不是《格林童话》里的作品,《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照样子补充句子)
一望无际的 草地上盛开着 五颜六色的 野花。
(2)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改成提示语在后的句子)
“谢谢师长的关心。”白求恩说。
(3)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照样子写句子)
小明瘦 得 像根竹竿 。
(4)小蜜蜂真勤劳, 小蜜蜂真勤劳!它们煽动着美丽的翅膀,在空中翩翩飞舞。飞到了一座花园前,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桃花向它们点点头,似乎在欢迎它们的到来。杜鹃花张开美丽的花瓣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好像在说:“小蜜蜂,赶快来我家做客吧!小蜜蜂高兴极了,在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 。 ( 根据开头,写一段话)
(5)公园的花都开了,闻起来真美真香。(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公园的花都开了,闻起来真香。
【考点】补充句子;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
【答案】(1)一望无际的 五颜六色的。
(2)“谢谢师长的关心。”白求恩说。
(3)小明瘦 像根竹竿似的。
(4)它们煽动着美丽的翅膀,在空中翩翩飞舞。飞到了一座花园前,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桃花向它们点点头,似乎在欢迎它们的到来。杜鹃花张开美丽的花瓣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好像在说:“小蜜蜂,赶快来我家做客吧!小蜜蜂高兴极了,在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
(5)公园的花都开了,闻起来真香。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改写、句子的补充、仿写句子及修改病句。句子的改写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句子的补充、仿写句子要合理通顺,修改病句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结构等,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再进行修改。
【解答】(1)考查补充句子,要严格仿照例句补充。如:一望无际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2)考查提示语的位置。将提示语放在所说的话语之后,冒号改为句号。即:“谢谢师长的关心。”白求恩说。
(3)考查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选择一种使或人的特点描写。如:小明瘦得像根竹竿似的。
(4)考查补充句子,结合“小蜜蜂真勤劳”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补充。如:小蜜蜂真勤劳,它们煽动着美丽的翅膀,在空中翩翩飞舞。飞到了一座花园前,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桃花向它们点点头,似乎在欢迎它们的到来。杜鹃花张开美丽的花瓣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好像在说:“小蜜蜂,赶快来我家做客吧!小蜜蜂高兴极了,在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
(5)考查病句的修改。搭配不当,“闻起来”不能和“真美”搭配,将“真美”去掉。即:公园的花都开了,闻起来真香。
故答案为:
(1)一望无际的 五颜六色的。
(2)“谢谢师长的关心。”白求恩说。
(3)小明瘦 像根竹竿似的。
(4)它们煽动着美丽的翅膀,在空中翩翩飞舞。飞到了一座花园前,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桃花向它们点点头,似乎在欢迎它们的到来。杜鹃花张开美丽的花瓣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好像在说:“小蜜蜂,赶快来我家做客吧!小蜜蜂高兴极了,在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
(5)公园的花都开了,闻起来真香。
【点评】此题考查的题型是小学语文考试中常见题型,平时学习过程中需要多读,多练,拓展阅读范围。
13.课文直通车。
(1)如图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两句诗: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2)落水后,“众皆弃去”,而司马光的表现是“ 光持石击瓮破之 ”,(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真是一个 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的孩子!
(3)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 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 巨大的宝库 。
(4)运动场上,我们齐心协力,取得了团体冠军,这让我想起了谚语“人心齐, 泰山移 ”;辩论赛上,我明白了“ 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相同的古代名句是:“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 ; 伤人以言 ,深于矛戟。”
【考点】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
【答案】(1)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光持石击瓮破之 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3)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4)泰山移 灯不拨不亮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名言警句,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图片上有两座相对的大山,茫茫的海面上有孤帆和落日,符合该图意境的诗句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句的意思是: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此句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2)《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3)出自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4)“人心齐,泰山移”是一个汉语名言,意思是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的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荀子 荣辱》。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故答案为:
(1)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光持石击瓮破之 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3)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4)泰山移 灯不拨不亮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4.阅读。
灰雀<节选>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 欢蹦乱跳 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 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 是诚实的。
(1)写出“欢蹦乱跳”在选文中的意思。
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2)选文主要写了 小男孩 信守承诺,使 灰雀 重新回到公园的事。我从 中能体会到男孩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感到 愧疚 ,列宁为男孩的诚实而感到 高兴 。
(3)列宁没有再问那个男孩的原因是 B 。
A.灰雀已经回来了,列宁的目的达到了。
B.列宁早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现在不问是为了保护男孩的自尊心。
C.列宁太喜欢灰雀了,看到灰雀回来,其他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 爱护动物、爱护儿童 的人。
【考点】语段阅读;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形象分析.
【答案】(1)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2)小男孩 灰雀 愧疚 高兴;
(3)B;
(4)爱护动物、爱护儿童。
【分析】语段选自《灰雀》,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解答】(1)考查词语理解。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2)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可知,选文讲了小男孩信守承诺,让灰雀回到公园的事,男孩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而感到愧疚,列宁为男孩的诚实而感到高兴。
(3)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灰雀,一方面表现了列宁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护。故选B。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可知,选文讲了小男孩信守承诺,让灰雀回到公园的事,列宁为男孩的诚实而感到高兴。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爱护动物、爱护儿童的人。
故答案为:
(1)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2)小男孩 灰雀 愧疚 高兴;
(3)B;
(4)爱护动物、爱护儿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5.课外阅读。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长大了,要自己出门找食吃了。
小黄牛走过一片庄稼地,刚想吃庄稼的叶子,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妈妈的身影,妈妈说:“不能吃庄稼的叶子,庄稼没了叶子就会枯萎,那么农民伯伯吃什么呢?”于是小黄牛摇了摇头,甩了一下尾巴就走了。
批注:小黄牛最后能自己找到食物吗?
小黄牛走到了大树底下,此时,小黄牛又饿又累,就在树下休息,刚想啃树皮,又看见很多农民伯伯在树下乘凉,转念一想:如果我啃了树皮,那么树就会枯死,农民伯伯又怎么乘凉呢?于是小黄牛摇了摇头,甩了一下尾巴就走了。
小黄牛拖着饿扁了的肚子走到了草原上,发现那是妈妈带自己来吃过草的地方,小黄牛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鲜嫩多汁的草。饱餐之后,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然后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就回家了。
批注:读到这儿,我推想小黄牛可能会 向妈妈说它是怎么找到食物的 ,根据是 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 。
回到家,小黄牛向妈妈讲了今天的经历,妈妈高兴地说 :“ 孩子 , 你总算长大了 , 可以自己找到食物吃了 。”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小黄牛很饿,但他拒绝 吃庄稼的叶子 、拒绝 啃树皮 ,最后在 草原上 饱餐一顿,我认为小黄牛是个 吃苦又懂事 的孩子。
(2)一边读,一边推想,完成短文中的批注。
(3)关于预测,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
A:如果预测的内容和原文内容不符,那么他的预测就毫无意义。
B:预测无所谓对错,言之成理即可。
(4)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考点】童话;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策略和方法;标点符号.
【答案】(1)吃庄稼的叶子 啃树皮 草原上 吃苦又懂事;
(2)向妈妈说它是怎么找到食物的 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
(3)B;
(4)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总算长大了,可以自己找到食物吃了。”
【分析】这篇童话故事写了离开了妈妈的小黄牛几次替别人着想,最终自己找到了食物。反复品读语段,认真揣摩,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答】(1)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不能吃庄稼的叶子,庄稼没了叶子就会枯萎,那么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牛又饿又累,就在树下休息,刚想啃树皮,又看见很多农民伯伯在树下乘凉,转念一想:如果我啃了树皮,那么树就会枯死,农民伯伯又怎么乘凉呢?”“小黄牛拖着饿扁了的肚子走到了草原上,发现那是妈妈带自己来吃过草的地方,小黄牛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鲜嫩多汁的草”可知小黄牛很饿,但他拒绝吃庄稼的叶子、拒绝啃树皮,最后在草原上饱餐一顿,我认为小黄牛是个吃苦又懂事的孩子。
(2)考查了做批注。结合“饱餐之后,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然后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就回家了。”可以看出小黄牛非常高兴,我推想小黄牛可能会向妈妈说它是怎么找到食物的,根据是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
(3)考查了阅读策略。预测是最常用的阅读策略。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预测无所谓对错,言之成理即可。故选B。
(4)考查了标点符号。“妈妈高兴地说”“说”的后面要加冒号;把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孩子”的前面加前引号,后面一句话没说完加逗号;“你总算长大了”一句话没说完,后面加逗号;“可以自己找到食物吃了”话说完了用句号,加后引号。
故答案为:
(1)吃庄稼的叶子 啃树皮 草原上 吃苦又懂事;
(2)向妈妈说它是怎么找到食物的 小黄牛兴奋地蹦跳了一圈;
(3)B;
(4)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总算长大了,可以自己找到食物吃了。”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的题目,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题目。
16.习作
春天的雨,夏天的风,秋天的叶,冬天的雪,你最喜欢哪个呢?请你选择一个写下来吧,注意运用一些优美词汇,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它的美更能打动人心。
【考点】记叙文(写景).
【答案】
春天的雨
春天如期到来了。但我却无法感觉它真来了,似乎还在肃穆的冬,是缺点什么,也不清楚呢!
仰望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对,没错,就缺这东西!随着一声春雷的炸响,雨,便淅淅沥沥地下了。雨下了,心安了,眉头也便舒展了。因为,春没有雨,又何谈春呢?雨在春天是最寻常的,通常要下两三天,不用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雨不停地下,她要把整个世界的污洉全给除得干干净净。渐渐地,在一些显得比较凹的地上积起了小水潭,雨丝跳到这里,小水潭便出现了慢慢扩散的波纹,倒也有几分韵味。
春雨贵如油,生气勃勃的土地上撒满了耕耘者欢欣的汗水,长起了清脆幼嫩的小芽,小草伸出头儿,昆虫爬出小窝,花儿争先怒放,鸟儿展开歌喉大声歌唱;春雨细如丝,被狂风吹斜的老松枯柏,渴望细雨重新赐给它们一身勃勃的嫩刺青针;春雨美如画,大地渴望一夜春风吹四地,千娇百艳万里新。看那土壤,越洗越欢,看来又是丰收年啊!
傍晚时,雨还是下个不停。放眼望去,小路上,石桥边,都有些人撑着伞慢慢走着。地里还有一些工作的农民,披蓑戴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在雨里静默着。
这雨,绝不像夏天的雨,夏天的雨,甚为恐怖,大晴天扔个响雷,暴风雨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春雨,极其温柔,雨不大不小,细细的雨丝与夏天珍珠大小的雨点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雨势越来越小,渐渐地,春雨完成了滋润大地的工作,迟迟地不愿离去。
心里一片惆怅,是因为杜甫的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吗?
【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从“春天的雨、夏天的风、秋天的叶、冬天的雪”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写一篇作文。结合自己的实际,从题目中所给的四种自然现象中选择你最喜爱或最熟悉的一种去写。注意运用学到的好词佳句及修辞方法。
【解答】范文:
春天的雨
春天如期到来了。但我却无法感觉它真来了,似乎还在肃穆的冬,是缺点什么,也不清楚呢!
仰望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对,没错,就缺这东西!随着一声春雷的炸响,雨,便淅淅沥沥地下了。雨下了,心安了,眉头也便舒展了。因为,春没有雨,又何谈春呢?雨在春天是最寻常的,通常要下两三天,不用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雨不停地下,她要把整个世界的污洉全给除得干干净净。渐渐地,在一些显得比较凹的地上积起了小水潭,雨丝跳到这里,小水潭便出现了慢慢扩散的波纹,倒也有几分韵味。
春雨贵如油,生气勃勃的土地上撒满了耕耘者欢欣的汗水,长起了清脆幼嫩的小芽,小草伸出头儿,昆虫爬出小窝,花儿争先怒放,鸟儿展开歌喉大声歌唱;春雨细如丝,被狂风吹斜的老松枯柏,渴望细雨重新赐给它们一身勃勃的嫩刺青针;春雨美如画,大地渴望一夜春风吹四地,千娇百艳万里新。看那土壤,越洗越欢,看来又是丰收年啊!
傍晚时,雨还是下个不停。放眼望去,小路上,石桥边,都有些人撑着伞慢慢走着。地里还有一些工作的农民,披蓑戴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在雨里静默着。
这雨,绝不像夏天的雨,夏天的雨,甚为恐怖,大晴天扔个响雷,暴风雨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春雨,极其温柔,雨不大不小,细细的雨丝与夏天珍珠大小的雨点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雨势越来越小,渐渐地,春雨完成了滋润大地的工作,迟迟地不愿离去。
心里一片惆怅,是因为杜甫的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吗?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作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小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草伸出头儿,昆虫爬出小窝,花儿争先怒放,鸟儿展开歌喉大声歌唱”“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等句子,使文章生动可爱。最后以诗句结尾,文才斐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