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16 10: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
2.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这是因为(  )
A.假根中有输导组织
B.具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
C.根、茎、叶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D.有较发达的营养组织和用孢子繁殖
3.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
A.双重呼吸
B.肺与气囊同时呼吸
C.用气囊呼吸
D.用肺呼吸
4.大豆地有一种植物叫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
A.体细胞内有叶绿体,但没有叶绿素
B.体细胞内缺少叶绿素
C.体细胞内有叶绿素,但没有叶绿体
D.体细胞不能吸收光
5.松球果与桃子的最根本区别是(  )
A.松球果没有种皮包被
B.松球果没有果皮包被
C.桃子有胚乳,松球果没有
D.桃子种子有两片子叶,松球果有一片子叶
6.兔子是草食动物,其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为(  )
A.小肠细而长
B.大肠高度发达
C.盲肠粗大且长
D.胃是肌胃,有利于磨碎植物
7.与两栖动物相比,哺乳动物一般不需要冬眠,原因是(  )
A.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持体温
B.运动速度快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适应能力强
8.如图ABCD中,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9.根据地面上各类群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你认为地面上的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0.鸟类为了适应飞翔生活,体重尽可能减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骨中空,既轻又坚固
B.胸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C.气囊充满气体,使体重减小
D.没有尿囊,尿液等随时排出
11.某同学判断一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其最可能的判断理由是(  )
A.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有六对足和一对翅
D.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
12.快速判断蚯蚓前后端的方法是(  )
A.寻找蚯蚓的环带,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B.寻找蚯蚓的口,有口的一端为前端
C.用手触摸刚毛,刚毛多的一端为前端
D.用解剖针刺激两端,有反应的一端为前端
13.细菌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A.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细胞内没有DNA
C.细菌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D.细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14.青霉是常见的真菌,多见于发霉的馒头上,请问,长于馒头内的菌丝称为(  )
A.直立菌丝
B.气生菌丝
C.生殖菌丝
D.营养菌丝
15.根据林奈的双名法,Zea
mays(玉米),其中mays表示的是(  )
A.属名
B.种名
C.科名
D.亚种名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15分)
16.下面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填空([]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字母符号)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内的      .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      ]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3)具有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器官是[      ]      .
(4)可以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器官是图中的      (填序号)
(5)鱼鳔的作用是      .
A.滤取食物
B.排泄废物
C.调节身体比重
D.进行呼吸.
17.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字母符号)
(1)能接受花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的是[      ]      .含有花粉的是[      ]      .
(2)如果要你给桃花进行人工授粉,你把花粉用毛笔涂抹在[      ]      上.
(3)丝瓜的有些花,只开花不结果,原因是这样的花中只有      .
(4)如果要形成一粒种子,则至少需要      .
A、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  B、一个卵细胞、两种极核和一个花粉粒
C、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核
D、一个卵细胞、一个极核和两个精子.
18.如表中的数据表示ABCD四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目镜
物镜
A
10×
10×
B

40×
C
16×
20×
D
16×
40×
(1)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2)在光源相同情况下,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最亮的是      .
(3)物镜距离标本最近的是      .
(4)物镜头最长的是      .
(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      .
A、会变形、会移动B、会变形,不移动C、不变形,不移动D、不变形,会移动.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
【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可见,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故选:D.
 
2.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这是因为(  )
A.假根中有输导组织
B.具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
C.根、茎、叶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D.有较发达的营养组织和用孢子繁殖
【考点】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解答】解: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可见C正确.
故选:C
 
3.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
A.双重呼吸
B.肺与气囊同时呼吸
C.用气囊呼吸
D.用肺呼吸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这种气囊辅助呼吸的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故选:A.
 
4.大豆地有一种植物叫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
A.体细胞内有叶绿体,但没有叶绿素
B.体细胞内缺少叶绿素
C.体细胞内有叶绿素,但没有叶绿体
D.体细胞不能吸收光
【考点】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解: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菟丝子体细胞不没有叶绿素,不含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寄生在别的植物体身体上生活.
故选:B.
 
5.松球果与桃子的最根本区别是(  )
A.松球果没有种皮包被
B.松球果没有果皮包被
C.桃子有胚乳,松球果没有
D.桃子种子有两片子叶,松球果有一片子叶
【考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据此作答.
【解答】解: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且都比较高大.但桃树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因此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的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出果皮,因此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6.兔子是草食动物,其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为(  )
A.小肠细而长
B.大肠高度发达
C.盲肠粗大且长
D.胃是肌胃,有利于磨碎植物
【考点】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分析】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相适应,家兔有发达的盲肠和具有宽阔咀嚼面的臼齿.
【解答】解: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消化系统中,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不易分解的植物纤维.
故选:C
 
7.与两栖动物相比,哺乳动物一般不需要冬眠,原因是(  )
A.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持体温
B.运动速度快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适应能力强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是对外界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恒温动物大多没有冬眠现象.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
【解答】解:哺乳类的体表大都被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所以,哺乳类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一般没有冬眠现象.
故选:C.
 
8.如图ABCD中,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分析】此题用图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答】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观察图示我们可以发现:由A、B、C过程是细胞的分裂;由D过程是细胞的分化.
故选:D.
 
9.根据地面上各类群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你认为地面上的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考点】植物的分类.
【分析】此题是关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级的选择题,据此答题.
【解答】解: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植物界中最具优势的一个类群.可见各类群植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故选:B
 
10.鸟类为了适应飞翔生活,体重尽可能减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骨中空,既轻又坚固
B.胸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C.气囊充满气体,使体重减小
D.没有尿囊,尿液等随时排出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胸肌发达;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气囊,可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等.
【解答】解:A、长骨中空,既轻又坚固,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正确.
B、胸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正确.
C、体内有气囊,可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但不能减轻体重,所以与减轻体重无关,错误.
D、没有尿囊,尿液等随时排出,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正确.
故选:C
 
11.某同学判断一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其最可能的判断理由是(  )
A.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有六对足和一对翅
D.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
【考点】节肢动物
蝗虫的主要特征.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一般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
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解:AB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一般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是昆虫的主要特征,而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故B正确,AC错误;
D、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2.快速判断蚯蚓前后端的方法是(  )
A.寻找蚯蚓的环带,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B.寻找蚯蚓的口,有口的一端为前端
C.用手触摸刚毛,刚毛多的一端为前端
D.用解剖针刺激两端,有反应的一端为前端
【考点】蚯蚓的特征.
【分析】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成为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解答】解: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离环带近的一端是身体前端,离环带远的一段是后端.
故选:A.
 
13.细菌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A.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细胞内没有DNA
C.细菌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D.细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考点】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动物细胞的结构.
【分析】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和人体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A
 
14.青霉是常见的真菌,多见于发霉的馒头上,请问,长于馒头内的菌丝称为(  )
A.直立菌丝
B.气生菌丝
C.生殖菌丝
D.营养菌丝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分析】青霉的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生长,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产生孢子的结构.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
【解答】解:青霉是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生长,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产生孢子的结构.
故选:D
 
15.根据林奈的双名法,Zea
mays(玉米),其中mays表示的是(  )
A.属名
B.种名
C.科名
D.亚种名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杏(Ginkgo
biloba
L.)中的Ginkgo表示属名,biloba
L.表示种加词,即种本名.Zea
mays是玉米的学名,其中Zea是属名,mays是种加词.
故选:B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15分)
16.下面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填空([]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字母符号)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⑦ ]内的 鳃 .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 ② ]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3)具有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器官是[ ⑧ ] 侧线 .
(4)可以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器官是图中的 ⑤⑥ (填序号)
(5)鱼鳔的作用是 C .
A.滤取食物
B.排泄废物
C.调节身体比重
D.进行呼吸.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1)鱼在水中生活的特点有:体表有鳞片能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
(2)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3)由图可知,①背鳍,②尾鳍,③是鳞片,④臀鳍,⑤腹鳍:⑥胸鳍,⑦鳃,⑧是侧线.
【解答】解:(1)鱼生活在水中,一是因为能用⑦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二是因为能用鳍游泳.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②尾鳍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3)⑧侧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4)⑥胸鳍和⑤腹鳍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其它鳍起到协调作用.
(5)鱼的体内有鳔,内充气体,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故选:C.
故答案为:
(1)⑦;鳃;
(2)②;
(3)⑧;侧线;
(4)⑤⑥;
(5)C.
 
17.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字母符号)
(1)能接受花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的是[ ③ ] 子房 .含有花粉的是[ ④ ] 花药 .
(2)如果要你给桃花进行人工授粉,你把花粉用毛笔涂抹在[ ① ] 柱头 上.
(3)丝瓜的有些花,只开花不结果,原因是这样的花中只有 雄蕊 .
(4)如果要形成一粒种子,则至少需要 B .
A、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  B、一个卵细胞、两种极核和一个花粉粒
C、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核
D、一个卵细胞、一个极核和两个精子.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花药,⑤花丝,⑥雌蕊,⑦雄蕊.
【解答】解:(1)能接受花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的是③子房,植物开花后,成熟的④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
(2)如果要你给桃花进行人工授粉,你把花粉用毛笔涂抹在①柱头上.
(3)有些植物的花,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是因为这样的花中只有雄蕊而没有雌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谎花”.
(4)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故一粒种子则需要一个卵细胞、两种极核和一个花粉粒.又由于被子植物具有特有的双受精,也就是每生成一颗种子,完成一次双受精,需要两颗精子.
故答案为:(1)③子房
④花药
(2)①柱头
(3)雄蕊
(4)B
 
18.如表中的数据表示ABCD四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目镜
物镜
A
10×
10×
B

40×
C
16×
20×
D
16×
40×
(1)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D .
(2)在光源相同情况下,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最亮的是 A .
(3)物镜距离标本最近的是 D .
(4)物镜头最长的是 D .
(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 A .
A、会变形、会移动B、会变形,不移动C、不变形,不移动D、不变形,会移动.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放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越亮
目镜是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是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标本距离越近放大的倍数越大,但不能太近,否则会伤害到物镜的.
【解答】解:(1)中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少的应是放的倍数最大的一组,D组放大的倍数是640×,放大倍数最大.
(2)中视野最亮应是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A组放大倍数为100×,放大倍数最小.
(3)物镜距离标本最近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故选D.
(4)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D的放的倍数最大,故选D.
(5)我们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有时会留下气泡.只有了解气泡的特点,才能将细胞与气泡加以区分.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是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植物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故选A.
故答案为:
(1)D;(2)A;(3)D;(4)D;(5)A.
 
2016年8月14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