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第一单元第3课《创作手法》课件(1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七上 第一单元第3课《创作手法》课件(16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16 20: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3课 创作手法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
2004年4月,文化部启动近现代(1840—2003)“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任务一
请同学们欣赏课本10页至12页三幅作品,说一说艺术家在表现主题方面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
开国大典
新中国诞生
油画
中国画
油画
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1949年开国大典时广场上的盛况 欢庆群众久久不愿离去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领袖们,个个神采奕奕精神饱满
“主题性绘画创作要强调一个核心,就是艺术家个人的体验与自己民族或者国家记忆相融合,两者结合得好,作品才更容易出彩。”(何红舟语)
开国大典(油画)1953年 董希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庄严神圣、喜庆祥和和画面氛围
平视的视角,使画面背景更显宽广辽阔,生动展现了人民领袖的精神风采和新中国的篷勃气象。
被誉为是“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也是油画中国化的开创性作品之一。
画面以红、黄、蓝为主色,运用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饱和色来体现了民族绘画的特色,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彩。
开国大典·人民万岁(油画)2014年
李成民 浙江展览馆藏
画家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庆典时刻的宏大场面。
画面中,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人海欢腾的热烈场景,在丰富的笔触和富有动感的色彩的相互衬托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构思体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的主旨。
他的作品大气磅礴,擅长表现意境和气氛,色彩丰富精妙,充分体现了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感染力。
李成民油画作品
“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承继20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艺术养分,还需要以真挚诚恳、深入现实生活的态度观照与表现社会,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打动人的力作。”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
即便是同一题材的美术创作,也需要后来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演绎,这样才能有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去充实、递补并增色国家的文化殿堂。
新中国诞生(中国画)2012-2015年 唐勇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6mX5m
作品以中国画长卷的形式,采用广角式的表现手法,艺术性地向观者展示了开国大典的恢宏场面。
通过这幅画我们还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成立,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初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人士真诚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新格局。
在《新中国诞生》的画面中,毛泽东主席居于正中央,左右两侧各三十一人,画面呈平均分布的状态。且每位领袖人物都为正面全身像,这样安排画面才能保证全部委员能够平等的表现于画纸之上,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感觉。为加强视觉效果,还将人物整体放大,背景城楼缩小,以加强作品的装饰性意味。
作品发挥了工笔人物画笔墨和色彩的优点,来表现当时庄严恢弘的伟大时刻及建国者所经历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任务二:赏析并对比本课绘画作品,谈谈不同美术表现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不同特点。
作品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新中国诞生
表现形式 油画 油画 中国画
画面构图 平视视角 俯视 广角式的表现视角
形象塑造 庄严神圣 尽精微、致广大 庄严恢宏
色彩搭配 红 黄 蓝 装饰性 富有动感的色彩 鲜艳 饱满
空间处理 宽广辽阔 人海欢腾 恢宏
任务三
结合三幅表现开国大典盛况的作品分析创作手法。
1.三幅作品都运用了鲜艳而饱满的色彩,使画面氛围热烈而庄重。
2.人物形象或激动或自豪或庄严。这些形象不仅是历史瞬间的定格,更是时代精神的传递。
3.传统工笔画线条的运用要求精细、准确、流畅。
小结: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审美观念、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追求,这是绘画个性和风格的直接体现。
综合探索与拓展
思考: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文学等)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即同一主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形式。
作业:
讨论并讲述美术作品中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的关系。
创作手法:包括色彩运用、线条处理、构图布局、技法运用等方面。
创作意图:艺术家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情感、观念或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