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较投球成绩53-55(表格式教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较投球成绩53-55(表格式教案)(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13 16: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53-55页
课题 比较投球成绩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经历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2、了解“平均数”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指导法 练习法
教学手段 六个小皮球、多媒体课件 统计表两张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球吗?我们来进行一场拍球比赛吧?(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 男队、女队各出三人,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 使学生明白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总数多的那个组为胜利的组。为下一环节中比较在人数不相等情况下比胜负作对比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巧设冲突,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师: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拍球比赛。(老师拍球个数加入到落后的组,使得这组的拍球总数大于胜利的组,而平均拍球个数则小于胜利的组,并填写统计表)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统计表,并提问:同学们那现在哪个组胜利呢?小结:看来只看个别人的成绩,或不管人数只看总成绩都不公平。要比较男生组和女生组谁获胜。就要选一个能代表小组整体水平的数据,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男、女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 教师相机板书:平均数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投影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板书。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提问: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7表示什么? 怎样求出第二组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出示男生统计表。提问:30是什么?5是什么?为什么除以5? 现在大家比较一下哪个组获胜?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平均数,其实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讲出为什么(可能出现的想法)(1)女生拍得总数多,所以女生获胜。(2)女生中有一人拍得最多,所以女生获胜。(3)从统计图上看,男生拍得都差不多,男生获胜。(4)分别算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拍了几个,再比一比。全班进行交流,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法。 7+8+6+7=28(个28÷4=7(个) 5+9+3+5+8=30(个)   30÷5=6(个) 学生举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当人数不相同,比总数不合理的情况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成了学生的一种迫切需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起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其意义。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1、教学例题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 (课件出示统计表)。提问:通过观察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能不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出示“议一议” ① 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② 求出的 “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3个一样吗? 师:同学们,塑料袋可是最严重的白色污染了。光小明家一天就丢弃3个塑料袋,咱们中国大约有三亿多个家庭,那每天该有多少塑料袋产生!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教师给予相应的肯定及赞扬)2、归纳方法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 交流观察到的内容独立计算后交流回答问题 生回答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加以总结 在教学中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动手操作巩固验证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 出示做一做。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解决问题,是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的再一次巩固和更深的理解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收获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