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备 课 教 师
单元主题 山水抒怀
单元 分析 单元背景:本单元围绕中国传统山水画展开,旨在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世界。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逐渐增强。中国传统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让学生在欣赏与创作中感受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对绘画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文化内涵理解尚浅。教学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实践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魅力。
大观念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人与自然交融的艺术成果,蕴含古人精神与文化。它以独特技法、构图营造意境,体现中国人的审美与哲学。传承和创新能让山水精神在当代持续发展,展现新魅力。
基本 问题 中国传统山水画运用了哪些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方式来描绘自然、表达情感? 古代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托了怎样的精神追求,这些追求如何通过画面元素展现出来? 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与现代审美和个人创意相结合进行创新表达?
学习 活动 第1课 观照自然 学生通过欣赏古代山水画,学习山水元素描绘、构图与笔墨技法,临摹作品体会其特点,展示临摹成果并交流评价。
第2课 林泉之心 学生赏析多幅古代山水画,探讨 “林泉之心” 及意境营造,撰写赏析短文,分享交流赏析内容,理解画家心境与意境表达。
第3课 山水新声 学生分析现代山水画创新点,以 “心中的山水” 为主题,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创作,展示并介绍作品,接受评价提升创作能力。
单元 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感受其独特的笔墨韵味、构图形式和意境营造,提高对山水画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体会山水画风格的多样性,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艺术表现: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画山石、树木等的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掌握基本的山水画创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简单的山水画作品,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现代元素和个人情感,对传统山水画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创新思维。尝试运用不同材料和媒介进行山水画创作,探索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紧密联系,如道家的 “天人合一” 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体会古代画家在山水画中寄托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单元 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审美感知 能准确描述山水画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元素,阐述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清晰分辨不同风格山水画,说出其风格特点与差异。 课堂提问,让学生分析作品元素与风格;布置作业,要求书面对比不同风格作品
艺术表现 熟练掌握山水画基本笔墨技法(勾、皴、擦、染、点),运用得当;构图合理,层次分明,能展现一定空间感;作品整体效果好,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 收集学生绘画作品,依据技法运用、构图表现打分;观察创作过程,评估技巧掌握情况
创意实践 创作中融入新颖元素,如现代材料、独特视角等;突破传统形式,展现独特的山水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 分析学生作品,判断创意新颖度;组织创意分享会,让学生讲述创作思路和创新点
文化理解 了解山水画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联系,能阐述其体现的古人精神追求;在创作或分析中,准确把握并传达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课堂提问考查知识掌握;分析学生作品,看文化内涵的体现;要求学生撰写赏析短文,评估对文化的理解
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分享有价值观点,主动参与讨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能根据他人建议改进想法,与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共同完成合作任务。 观察小组讨论,记录参与度和贡献;小组互评,评价合作表现;教师观察合作过程,给予评价
学习态度 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山水画欣赏、讨论和实践活动,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山水画知识,积极参与拓展活动。 观察课堂参与情况;检查作业完成质量和及时性;与学生交流,了解课后学习情况;统计拓展活动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