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课件、预习学案、预习检测及答案、课中导学案、课中导学达标检测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课件、预习学案、预习检测及答案、课中导学案、课中导学达标检测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6 09:17:09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大羊镇中学 李 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前提测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3、检查字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读准下列生字的音 :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诧异牡蛎褴褛衣冠 手帕哲尔塞岛 jié jū zhàn shà qiào chà mǔ lì lán lǚ ɡuān
pà zhé 词语解释 拮据:
阔绰:
煞白:
褴褛:
与日俱增: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排场大,生活奢侈。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
面色极白,没有血色。(衣服)破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1、复述故事梗概。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3.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恐怖——希望——恐怖、仇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课堂延伸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作业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第二课时
分角色朗读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讨论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讨论②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课堂练笔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小结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 达标检测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莫泊桑的小说,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写作的特色。《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的方法。
难点:理解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吗?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前提测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检查字词。
拮据(jié 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zhàn?qiáo)(火车站、码头、矿山等的形状像桥的一种建筑。用于装卸货物,有的栈桥也供旅客上下用。码头的栈桥延伸到海里。)
牡蛎(mǔ lì)(一种软体动物,也叫蚝〔háo〕,产于浅海的泥沙里或石上,有两片壳,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褴褛(lán?lǘ)(〔衣服〕破烂。)
撬(qiào)开(用刀或棍捧等的一头插入缝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以拨、挑开东西。)
煞白(shàbái)(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yì)(惊讶、奇异。)
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2.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3.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4.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延伸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五 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富有个性化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点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
六 作业布置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二、研读文章
讨论: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②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最终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三、课堂练笔
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
六 布置作业
在网上查找有关莫泊桑的小说,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写作的特色。
11、《我的叔叔于勒》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3、检查字词。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复述故事梗概。
2.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3.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4.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5.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四、研读文章
讨论: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②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五、课堂延伸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六、作业布置
在网上查找有关莫泊桑的小说,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写作的特色。
11、《我的叔叔于勒》预习学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 褴褛 牡蛎 别墅
恭维 ?计较 煞白 ?糟蹋
流氓 ?? 女婿 ?嘟哝 ??
撬开 ? 阔绰 ?栈桥
二、解释成语?????
与日俱增 ?
狼狈不堪
郑重其事 ?
莫名其妙
三、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四、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思考:
(1)本文的情节可分四个阶段:????? 于勒→????? 于勒→???????于勒→???????于勒。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但从全文看,他们对??????的态度是不变的。
3.排演课本剧《船头偶遇》
五、我的收获和困惑
收获:

困惑:

11、《我的叔叔于勒》预习检测(共15分)
一、填空。(7分)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2、本文以 为主线,以 为副线来安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关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 )。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法,莫泊桑《羊脂球》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于勒的命运,赤裸裸的金钱。
3、菲利普夫妇。
二、1、排比,2、比喻,3,比喻,4,反复。
三、1、心理描写,2、景物描写,3、语言描写,4、神态描写。
11、《我的叔叔于勒》达标检测(共30分)
  一、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的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一段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3分)


2、分析这两段自然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起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做文后习题。(共10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念道:"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1、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我"反复默念的原因是( )。(3分)
  A.表明"我"对父母不认叔叔的做法不满。
  B.表明"我"对于勒叔叔的尊敬与关。
  C.表明"我"对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反抗。
  D.表明"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与怜悯。
2、母亲"没再往下说"的原因是
(3分)
  3、选文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2分)
4、选文反映的我母亲这个人物性格是
(2分)
  三、阅读下文,做文后习题。(共14分)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远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1.选文第一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生活的拮据?(4分)


  2.选文第一段集中写家庭生活的拮据,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分)


  3.对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2分)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A."唉",叹字独立成句,是表达形式最简洁的抒情句。
  B."唉"独立成句,实际上是一种内涵最丰富最复杂的抒情句,因为复杂得难以表达,才选用这种表达形式。
  C."唉"独立成句,适宜于表达最激动的情绪,正是因为菲利普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才有了这种表达形式。
  D.竟,表达出想象之中的意外惊喜。
  4."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这种行为描写与哪句语言描写在内容上切合?这种不太正常的行为,这份执着是为了什么?(4分)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比喻。快乐而骄傲的喜悦心情。比喻和拟人。满怀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2、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见到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心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1、反复 D
2、怕女婿知道内情后解除婚约
3、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冷酷而自私
三、1、有人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买日用品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服装是自己做的。
2、突出全家人对金钱的极度渴望,为盼望于勒发财归来作铺垫。
3、A、B、C
4、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满足虚荣心,渴望于勒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