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 第1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课标要求】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能求简单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2.借助长方体,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加以证明.3.会应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
【导学】
学习目标一 二面角
师问:同学们在打开课本154页的过程中,会给人以面面“夹角”变大的感觉,你认为应该怎样刻画不同的面面“夹角”呢?
生答:
例1 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一点,且PA=AC,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总结: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的一般步骤
(1)作:作出平面角,一般在交线上找一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向交线作垂线.
(2)证:证明所作的角满足定义.
(3)求:将作出的角放到三角形中,利用解三角形求出角的大小.
跟踪训练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
(1)二面角D′?AB?D的大小为________.
(2)二面角A′?AB?D的大小为________.
学习目标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师问:教室中墙面与地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两个平面垂直?
生答:
例2 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证明:平面AEC⊥平面AFC.
用定义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步骤
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BD=2a,AB=AD=CB=CD=AC=a.
求证:平面ABD⊥平面BCD.
学习目标三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师问: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铅锤来检测所砌的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你能描述这个操作过程吗?
生答:
例3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C1C为菱形,∠A1AC=60°,且AB⊥AA1,BC1⊥A1C.
求证:平面ABC⊥平面A1ACC1.
总结:通常情况下利用判定定理要比定义简单些,这也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即要证面面垂直,只要转证线面垂直,其关键与难点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AD,CD⊥AD.求证:平面PDC⊥平面PAD.
【导练】
1.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选一点O,若∠AO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必须具有的条件是( )
A.AO⊥BO,AO?α,BO?β
B.AO⊥l,BO⊥l
C.AB⊥l,AO?α,BO?β
D.AO⊥l,BO⊥l,且AO?α,BO?β
2.下列不能确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是( )
A.两个平面相交,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B.一个平面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C.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D.平面α内的直线a垂直于平面β内的直线b
3.已知三棱锥A?BCD中,AD⊥BC,AD⊥CD,则有( )
A.平面ABC⊥平面ADC
B.平面ADC⊥平面BCD
C.平面ABC⊥平面BDC
D.平面ABC⊥平面ADB
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BC=22AA1,E为CC1的中点,则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
【导思】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BD=BC,BD⊥AC,M是棱BB1上一点.
(1)求证:MD⊥AC;
(2)当M在BB1上的何处时,有平面DMC1⊥平面CC1D1D.
指津:(1)证明BB1⊥AC,结合BD⊥AC可得AC⊥平面BB1D1D,即得证.
(2)取DC的中点N,D1C1的中点N1,连接NN1交DC1于点O,连接OM,BN,证得BN⊥平面CC1D1D,可得当点M为棱BB1的中点时,OM⊥平面CC1D1D.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35FL0]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
第1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导 学
学习目标一 生答: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刻画二面角的大小.
例1 解析:由已知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PA⊥AC.
∵AB是⊙O的直径,且点C在圆周上,
∴AC⊥BC.
又∵PA∩AC=A,PA,AC?平面PAC,
∴BC⊥平面PAC.
又PC?平面PAC,∴PC⊥BC.
又∵BC是二面角P?BC?A的棱,
∴∠PCA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
由PA=AC知,△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CA=45°,即二面角P?BC?A的大小是45°.
跟踪训练1 解析:(1)在正方体ABCD?A′B′C′D′中,AB⊥平面AD′,所以AB⊥AD′,AB⊥AD,
因此∠D′AD为二面角D′?AB?D的平面角.
在Rt△D′DA中,∠D′AD=45°,
所以二面角D′?AB?D的大小为45°.
(2)因为AB⊥平面AD′,所以AB⊥AD,AB⊥AA′,
因此∠A′AD为二面角A′?AB?D的平面角,又∠A′AD=90°,
所以二面角A′?AB?D的大小为90°.
答案:45° 90°
学习目标二 生答:垂直.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例2
证明: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G,连接EG,FG,EF.
在菱形ABCD中,不妨设GB=1.由∠ABC=120°,可得AG=GC=3.
由BE⊥平面ABCD,AB=BC,
可知AE=EC.
又AE⊥EC,所以EG=3,且EG⊥AC.
同理可得FG⊥AC,所以∠EGF为二面角E?AC?F的平面角.
在Rt△EBG中,可得BE=EG2?BG2=2,故DF=22.
在Rt△FDG中,可得FG=DG2+DF2=62.
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2,DF=22,可得EF=322.
从而EG2+FG2=EF2,所以EG⊥FG.
即二面角E?AC?F的平面角为90°,
所以平面AEC⊥平面AFC.
跟踪训练2
证明:∵AB=AD=CB=CD=a,
∴△ABD与△BCD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取BD的中点E,连接AE,CE,则AE⊥BD,BD⊥CE,
∴∠AE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在Rt△ABE中,AB=a,
BE=12BD=22a,∴AE=AB2?BE2=22a,
同理CE=22a.
在△AEC中,AE=CE=22a,AC=a,
∴AC2=AE2+CE2,∴AE⊥CE,即∠AEC=90°,
即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为90°,
∴平面ABD⊥平面BCD.
学习目标三 生答:铅锤所在直线垂直于地面,那么经过铅锤所在直线的墙面垂直于地面.
例3 证明:连接AC1,如图,
由AA1C1C是菱形,所以AC1⊥CA1.
又BC1⊥CA1,BC1∩AC1=C1,
所以CA1⊥平面ABC1,故CA1⊥AB,
又AA1⊥AB,CA1∩AA1=A1,
所以AB⊥平面AA1C1C,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A1ACC1.
跟踪训练3 证明:∵PA⊥平面ABCD,CD?平面ABCD,
∴PA⊥CD,
又∵CD⊥AD,PA∩AD=A,∴CD⊥平面PAD,
又∵CD?平面PDC,∴平面PDC⊥平面PAD.
导 练
1.解析: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二面角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两个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棱,故排除A,B,C,所以必须具备的条件是D.故选D.
答案:D
2.解析:对于A,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两个平面垂直,故正确;对于B,一个平面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即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所以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故正确;
对于C,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故正确;对于D,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1DCB1内的直线A1B1垂直于平面ABCD内的一条直线BC,但平面A1DCB1与平面ABCD显然不垂直,故不正确.故选D.
答案:D
3.解析:
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于AD⊥BC,AD⊥CD,所以AD⊥平面BCD,而AD?平面ADC,所以平面ADC⊥平面BCD.故选B.
答案:B
4.解析:连接AC交BD于点F,连接EF.
∵AB=BC,∴底面ABCD是正方形,则AC⊥BD即CF⊥BD,
又CC1⊥底面ABCD,CE⊥BD,CE∩CF=C,
∴BD⊥平面CFE,EF?平面CFE,∴BD⊥EF,
∴∠CFE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不妨设AB=BC=1,则AA1=2,CE=22,CF=12AC=22,
tan ∠CFE=CECF=2222=1,又∠CFE∈[0,π],∴∠CFE=π4.
答案:π4
导 思
解析:(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则BB1⊥AC,
而BD⊥AC,且BD∩BB1=B,BD,BB1?平面BB1D1D,于是AC⊥平面BB1D1D,而MD?平面BB1D1D,
所以MD⊥AC.
(2)当点M为棱BB1的中点时,平面DMC1⊥平面CC1D1D.
如图,取DC的中点N,D1C1的中点N1,连接NN1交DC1于点O,连接OM,BN,
显然NN1∥CC1,则O是NN1的中点,由N是DC的中点,BD=BC,得BN⊥DC,
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DD1⊥平面ABCD,DD1?平面CC1D1D,
于是平面ABCD⊥平面CC1D1D,而平面ABCD∩平面CC1D1D=CD,BN?平面ABCD,则BN⊥平面CC1D1D.
当点M为棱BB1的中点时,BM∥CC1∥ON,且BM=12CC1=ON,
因此BMON是平行四边形,即BN∥OM,有OM⊥平面CC1D1D,又OM?平面DMC1,则平面DMC1⊥平面CC1D1D,
所以点M为棱BB1的中点时,有平面DMC1⊥平面CC1D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