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安恩和奶牛 教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安恩和奶牛 教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6 09:45:49

文档简介

《安恩和奶牛》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了解人物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2、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3、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设置悬念的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我们一般到集市上去干什么?
生:买东西;卖东西;玩
师:但有这样一个老太太也到集市上去,既不是买东西,也不是买东西,更不是为了自己玩。她去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安恩和奶牛》。
二、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 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 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3、习检测
腼腆(

锃(

瑕疵(
)翕(

臀(

茬(

踌躇(


茸(

锱铢(

嶙峋(
) 窘(

撂(

反刍 (

4、小说的有关知识
什么叫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篇幅长短分类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袖珍小说、微型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的四个阶段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并简单复述课文情节
这篇课文篇幅非常短,约两千字,情节也很简单,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2、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3-10)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三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第三部分(11-19)故事的高潮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

3、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①找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
,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
②举例说说描写老妇人的语句(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4、课后作业
1:形近字注音:
埕(
) 程(
) 锃(

裎(

褐(

褐色(
) 揭 开 (
) 喝水(

2:解词造句:
腼腆:
旁若无人: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究底:
预习布置
1、作者在第二部分设置了什么样的悬念?
2、想想老太太不卖牛的原因是什么?
3、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阅读文章第二部分
讨论:
1、找出这一部分对奶牛的形象描写(有关牛的信息)?
它年龄大了;出身高贵;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它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这一段简直就是写奶牛的赞美诗,它舍弃了子女,做出了情感上的极大牺牲;它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
2、作者在这一部分设置了什么样的悬念?
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二、阅读第三部分内容
讨论:
1、这一部分,哪一段话可以揭示文章主题?(在原文中找出)
明确:十九段卒章显志,揭示主题。“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原来是这头奶牛太孤单了,牵它来是让它与同类聚聚,散散心的。
师:到这里,文章戛然而止。我们明白了许多,也会有很多的思索。
2、小组讨论:本文的文章主旨是什么?
讨论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自由发挥)
3、想一想
1、文章运用了哪些写法?

明确: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可在文中举例说说)
2、请你说说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何在?
成功的人物形象描写,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成功的制造悬念,文章主题的深奥多义。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3、议一议
你认为小说中的老妇人安恩是个什么样的人,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形象?
明确: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后作业
1、请同学说说有关“牛”字的成语,并解释。
2、本文对于动物观察细腻,描写生动,请你写一段你所熟悉的动物?
3、预习第五课的内容四、《安恩和奶牛》学研案(教师稿)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能简单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
的确,人与人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人与动物也是一样。所以,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再讲述时,下意识地使用了“我的……”这样的结构来表明我们对动物们的喜爱,亲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曾荣获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描写人与奶牛情感的小说题目是《安恩和奶牛》而不是《安恩的奶牛》。为什么这里是“和”而不是“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二、展示目标,明确目的
在学习这篇小说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哪位同学为我们解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积累小说的一般常识,积累衣褶、锱铢必较等重要字词。
2、能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能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初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点。
3、体会安恩的优秀品质及对我们的启示。
三、活动方案
活动一: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小说,作为小说,故事情节是其必备的三要素之一。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本文的情节吗?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活动程序:自由朗读,尝试概括5’→小组讨论,推选代表3’→全班交流3’)
情节梗概: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和同类相聚散心。
第一部分(1—2):故事开端,介绍人物和环境。
第二部分(3—10):故事发展,很多人来买奶牛,安恩不卖。
第三部分(11—19):故事高潮、结尾,原来安恩来集市的目的是让奶牛散心。
活动二:在这个故事中,最吸引我们的大概就是安恩这个人物了,她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段,结合相关句子,仿照示例,谈谈安恩给你的初步印象。(14’)
(活动程序:默读第1段,再次圈画出描写安恩的句子3’→仿照示例,小小组交流2’
→小组交流,尝试合作展示4’→全班交流5’)
示例:“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中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1、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动作、神态描写。总写安恩的特点:孤独、腼腆、羞怯。
2、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外貌描写。衣服旧但是干净,说明她勤快;蓝裙带着土味说明她与土地接触密切,劳作不停,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贫穷、勤劳的人。
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
外貌描写。年龄大了,生活节俭,营养不良。
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外貌描写。生活简朴。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生活清苦且爱整洁。
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
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年纪大了,但是干活却飞快,勤劳。
7、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动作描写,她热爱音乐,而且凝神倾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具有高尚趣味的女人!
8、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动作描写,安闲从容。
小结:初识安恩,我们认识到安恩是一个孤独、年迈、勤俭、朴素、自尊、从容、安闲的人,小说第1段通过对安恩的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让我们初步认识了安恩这个人物形象。这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活动三:普普通通的孤独的安恩出现在嘈杂的牲口交易市场上,表现得从容、安闲,在瓦尔普峡集市上,奶牛的表现怎样呢?它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段,结合相关句子,仿照示例,说说奶牛的表现和特点。奶牛的这些情况或许会使你对安恩这个人物又有一些新的认识。(15’)
(活动程序:自由朗读第2段,画出文中描写奶牛的句子3’→独立思考,认真批注3’→小小组交流,确定展示人员和方式4’→全班交流5’)
示例:“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这句中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奶牛的高贵、美丽,从而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悉心照料。
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奶牛只熟悉自己的主人安恩,“蹭”是它的亲昵动作,它只有对主人,才会这样。可以看出它和主人的关系密切,“依偎”写出了奶牛对老太太的信任和依恋。至于它的“神情厌烦”,仅仅是作者的猜测,也许是不习惯市场的嘈杂,也许是它想回到宁静的农舍。
2、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
外貌描写,它年龄大了、出身高贵、健壮、美丽,从而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悉心照料。
小结:奶牛的高贵、健壮、美丽和它与安恩的亲密让我们对安恩又有了新的认识,她是善良仁爱的。这是对人物的侧面烘托。
四、总结提升
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收获了奶牛对她的信任和依赖,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又收获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解释,课题为什么是《安恩和奶牛》而不是《安恩的奶牛》了吧。(学生回答)
年迈朴素的安恩内心是善良仁爱的,作家想告诉人们: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动物,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就如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说道:“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我想:通过今天我们对安恩这个人物的两次解读,我们已经看到了安恩身上那闪耀的仁爱的光辉。也希望这仁爱的光辉照耀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从文中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中,初识了贫穷自尊、勤劳细心、安闲自若的安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走进安恩的内心世界。
二、明确目标。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主人公淳朴、善良、慈爱的特点。
2.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三、活动案
活动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从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独立思考,认真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嘈杂喧闹的集市。
“她站在那里……安闲得很。”
作用:(1)对比或反衬,突出安恩的安闲自若。
(2)留下悬念,为下文打下伏笔。
活动2:对前来买牛的几个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跳读课文,在文中迅速找出相关内容→自主研读并批注→小组讨论明确→全班展示)
“挑剔”“锱铢必较”者:坚定,谦恭而有点抱歉。(善良、淳朴)
“精明利落”的屠夫:更干脆、更坚决,鄙视、厌恶、理都不想理。(疼爱奶牛)
“死乞白赖”者:耐心而坚决。(疼爱奶牛,善良、淳朴)
“刨根究底”者:非常坚决,窘迫不安。(疼爱奶牛,单纯、善良、淳朴)
她的态度是拒绝,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
活动3: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11—19小节。
(快速明确合作朗读的角色分配→各自准备→组内尝试有感情地合作诵读→全班展示)
要读出安恩对奶牛的爱,以及她的单纯、善良、淳朴。
买牛人先是疑问,后是猜测,最后不满、愤怒,语气越来越强烈。
活动4:合作探讨探究下列问题:
(1)被质疑、责难的安恩为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你对安恩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从三个“我们”尤
其可以看出,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体现了任务的淳朴和慈爱。
(2)这样的结尾你想到过吗?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独立思考→各抒己见,讨论交流→全班展示)
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不已。
活动5: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自由思考并草拟提纲→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示例:安恩老太太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人们就这样看着她一步一步地走了,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这样看着她离开了瓦尔普峡集市。走着走着,忽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是在叫她:“安恩老太太,等等我,您别走啊,我……”。安恩已经走远了,她没有听见。
那个人一直跟着老太太,后面还牵着一头奶牛,气喘吁吁地跑着跑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村口撵上了安恩。
“这头牛送给您,让它们做个伴吧。”那人喘着气说。
“这样不好吧,我怎么能无故接受您的馈赠呢?”安恩老太太平静地望着那人,目光里有疑惑。
“我知道您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把奶牛交给同情它了解它的人,我放心,就让它们做个伴吧,这样您的奶牛也不孤单了。”看来那人铁了心要把奶牛送给同情动物的安恩老太太。
“好吧,真的要好好谢谢您,这样也好……我一定要照顾好它们。”安恩说话的声音有些发颤,她心想:还是好人多啊!
三年以后,安恩老太太又出现在瓦尔普峡集市上,这次她带来的是四头奶牛,哦,应该说是奶牛的一家:两头大的,两头小的,好不热闹。
四、
我的收获:
比如:1、我懂得了要爱护动物,尊重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2、我掌握了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设置悬念,卒章显志。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